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粤教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王仁玉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二、 教学重点 1.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 诗歌中的想象 三、 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1. 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1) 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 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 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1) 读音: 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 夙su4夕 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 2) 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3) 词类活用 夏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 “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4) 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 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 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4. 语篇分析 1)《 上 邪》 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 【注释】①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⑤震震:雷声。 ⑥雨雪:降雪。雨,音yù ,动词。 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一。 ⑧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体会:《上邪》的诗风 刚健、质朴、自然 艺术特点: 想象:神奇 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2)《 饮马长城窟行》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 各异县-->不相见 枯桑 海水――>各自媚 相为言 客 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 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 本诗的艺术特点 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