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课题名称

   《黄鹂》是江苏省中职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二、设计思路

《黄鹂》是一篇充满哲理意蕴的优美散文,语言清新隽永。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知人论世式的实证性阅读,而忽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思辩能力的主观性阅读。学生刚结束《滕王阁序》一文的学习,内在的审美激情被大大激发出来,打铁要趁热,因此,本教学设计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单元阅读要求,紧扣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和发现精神,注重质疑和交流,逐层深入式地体悟本文深刻的哲理意蕴,在对文章的写法鉴赏和语言的品读之中实现写作能力的迁移提升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侧重引导启发和对知识的深化拓展。

三、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清新隽永的精彩语言,学习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技巧

2.通过读、说、品、评师生互动合作来研读课文,以读入文,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构筑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助黄鹂这个简单的艺术形象所表达的深刻人生哲理。

3. 激发学生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和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正确认识和谐的“极致”之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脉络,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学习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学习掌握主观性阅读与实证性阅读的方法和文学主题的多元化

六、教学准备

1.印发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2.制作教学课件

3.小组合作收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上交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活动之一:

多媒体展示,导入课文

1.投影一:学生展示黄鹂图片,并用优美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黄鹂,由此引出我们熟悉的与黄鹂有关的诗句。 

2.投影二:关于“黄鹂”的古诗词,学生默读以后齐声背诵。

 投影:略(学生展示收集的诗句,选取其中的名句进行鉴赏)

思考:诗人把黄鹂放到怎样的背景中去展示黄鹂的美丽的?

学生讨论:略

师小结:看来黄鹂在诗人笔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个美的使者!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美,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那么,黄鹂在孙犁先生的笔下又有着怎样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呢?

设计说明:雅名贝斯说"陶冶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因为陶冶不是天生的,它是与传承、教育、家庭的祖先、团体的本质有关。正是在陶冶的过程中,我内在的精神才被真正唤醒。"因此理想的语文课,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而《黄鹂》正是一篇流淌着诗意和哲思的优美散文,所以在导语设计上采用诗句导入,由于学生课前有所准备,只是一句轻轻地点拨,就能引起学生激情的共鸣,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很好的认识到黄鹂展示的美丽所需要的优美环境,这样就为认识作者赋予黄鹂的象征意义提供了一个诗意的连类情境,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文本的学习,使学生在散发着浓浓诗意的课堂上受到了美的熏陶,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激情,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学习活动之二:

自读课文,进行初步的主观性鉴赏阅读 

要求:全文以时间顺序展开,几次提到黄鹂?黄鹂的境况及作者的感情怎样?(投影显示表格,由小组推荐打字快的同学填写表格,然后集体讨论最终完成表格)

次数 境况 特点 态度

一 抗战时期  色彩艳丽 声音诱人 姿态矫健 喜爱

二 青岛海滨  追逐逗闹 安家落户  迷恋

三 杨树林里  险遭枪击 一去不返 惋惜

四 囚系鸟市  羽毛焦黄 神气凄惨 愤懑

五 江南太湖 自由啼叫 自在飞翔 安居乐业 达到极致 赞美

讨论思考:①作者对黄鹂为何会有不同的感情? ②作者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③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作者通过对黄鹂的描写想表达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自读,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握文章的写作脉络,初步认识到黄鹂要在怎样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极致之美,培养学生主观性阅读的能力。

三、学习活动之三:

精读课文,发散思维,思考品析文学主题的多元化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1.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师小结:联系以前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带领学生再次走入课文,走进作者。

设计说明:本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文学主体不一定是单一的,可以多元化,由于前两个主题比较容易把握,可先由学生自主讨论进行,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把握,最后一主题可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提出,一步步深化对文章哲理的认识。

四、学习活动之四:

(一)阅读方法指导:1.注重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上不考虑作品以外的因素,这种品文体情的过程,称为主观性阅读(投影)

2.读文学作品,单单品文体情是不够的,还要考虑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品的写作背景等因素,这种知人论世的过程,称之为实证性阅读。(投影) 

(二)多角度朗读,美读课文,挑选学生在预习中质疑的语段进行实证性品析讨论,例如:

1.男生齐读第一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品析讨论:抗日战争时期,黄鹂的形象是“革命文艺”的象征,那“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

2.学生自荐朗读第二、三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品析讨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艺术乃至一切事业都应该找到发挥极致的最佳环境,像那两只黄鹂 “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一样,但好景不长, “左”的错误,破坏了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返,作者思索着、呼唤着,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广阔天地让“黄鹂”自由飞翔?

3.女生齐读第四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品析讨论:作者热情洋溢地赞美江南,赞美黄鹂“安居乐业的所在”,正是寄寓着自己的探索和憧憬,理想和追求,也是对未来的乐观预示。

小结:由此可见,黄鹂可以看作是人才的象征、艺术的象征。作者是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平和、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设计说明:语文学习中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授之以渔”,才能学会知识的迁移,本环节引导学生由主观性的“品文体情”阅读到“知人论世”的实证性阅读的转换,通过多种方式的美读,深刻理解黄鹂的象征意义,真正唤醒学生内在的审美意识,把学生内在的审美精神上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深化阅读体验,从而打造出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课堂。具体学习可以先由学生展示收集的作者资料,然后让学生针对课文中有深刻寓意的语段进行质疑讨论,体悟黄鹂的象征意义,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

五、学习活动之五:

借鉴写作方法,品味精彩语言

如:学生鉴赏最后五段

引用名句: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增添文学色彩

排比:  三个“这里的……” 勾勒太湖环境优美 

对偶: “它们的啼叫……,它们的飞翔……”  对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江南风景图。 

句式:  整散结合 长短结合 错落有致 

表达效果: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工整中求变化,长短错落有致,不呆板,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形成作者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

句式仿写展示:略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素养,学生找出精彩语段自主品读鉴赏,并进行仿写练习,以读促品,品中抒写,教师点拨:从修辞、句式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展开品读

六、总结全文 

小组代表发言,可多角度进行发言,有所得即可

设计说明:深化学习所得

七、研究性作业设计:

(一)写作:1.请从作者略写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选取一种,模仿文章对黄鹂的写法,扩写成百字左右的文字,注意语言的运用及哲理的升华。

(二)研究性学习:从美学角度看,和谐是一种极致的美,观察你周围的人事物,实事考证,对和谐极致之美在社会自然之中的表现进行美的展示和理性的思考。小组合作开展,最终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上传班级交流平台。

设计说明:本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学习的迁移,抒写性灵,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

 

赵会荣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