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说课稿
(语文版七年级必修说课)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学校 实验学校 年级 七年级 姓名 课题 《美猴王》 班级 七年七班 课型 语文课自读课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空城计》一课中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进行了学习,完成本课时学习任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美猴王》共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完成文意的疏通及情节的梳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为一篇自读课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中学生阅读。且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形象,尤其受孩子们欢迎。课文主要讲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故事,虽为节选,但结构清晰,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是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好文章。作为单元第二篇文章,也起到了巩固学习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语言、动作描写,掌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法与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本课时我设计将“研究法”、“比较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小说中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 媒体应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复习:用小标题概括各段内容。 2.导入: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这只叫“美猴王”的孙猴子 ,他的“美”美在哪里呢?有人评论孙悟空,说他是“神、人、猴”三位一体的一个独特的形象,那么,在本文中,他的“神、人、猴”的特性又是怎样体现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美猴王的形象特点。 二、新课教学,分析主人公形象(30分钟) 3.分析“石猴出世”与“山间生活” (1)朗读“东胜神洲……朝游峰洞” (2)问题A:石猴与我们生活中的猴子有什么相同之处? 问题A-a:这些描写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问题B:石猴与我们生活右的猴子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4.分析“发现水帘洞” (1)分角色朗读。 (2)点评“石猴”朗读者。 可设置问题:该同学是否读出了石猴的特点?石猴的特点是什么? 5.分析“石猴探洞,被拥为王” (1)速读课文第四段,回答:本段对石猴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分析动作描写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3)听相关影片录音,制订揣摩石猴性格。 (4)尝试给相关影片配音 6.讨论:今天,我们从美猴王身上学到了什么? 7.总结: (1) 石猴的形象特点中如何体现“神”“人”“猴”的特点的?请分别说明。 (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三、拓展训练:(10分钟) 8. 请用一百左右字对本班一位同学进行动作、描写。 四、教师解疑(2分钟) 五、结束语,布置作业(1分钟) 今天我们欣赏的是《西游记》开篇,这之后还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精彩的故事。课后请继续阅读《西游记》后面的章节,你会获得同看电视剧看动画片不一样的感受。 提出问题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形象”“神、人、猴”及课题。 多媒体出示真猴子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板书石猴形象。 对学生朗读的语气进行指导。 板书石猴特点。 提出问题,引导分析。 多媒体播放影片录音 板书分析结果 对学生答案予以点评。(肯定鼓励为主) 学生总结后教师明确答案。 组织“我读大家猜”活动。 并对学生的作品予以点评。 答疑 布置作业 浏览课文并回答问题1。 一学生朗读 在比较中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四人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自荐进行朗读表演。 对“石猴”朗读者的语气进行点评。 揣摩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为影片片断配音 联系实际;分组讨论。 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按要求写好文段,请同学朗读人们的作品,大家来猜一猜写的是谁。 提疑 回顾故事情节,为接下来的课堂分析作准备。 交待本课探究任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比分析,合作探讨,更直观地了解美猴王身上的“神性”与“猴性”的特点。 既可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又可以在评论中顺利地得出探究结论。 该段为本课重点段落,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非常抽象,因此把它转化为具体问题,学生就易理解了。 总结回顾本课学习重点。 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训练,巩固所学。 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努力做到使课堂教学活泼起来,让趣味贯穿课堂,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在朗读及配音表演环节学生的表现并非十分出色,但他们敢于尝试、敢于表现自己,且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分析任务,这已经算是发挥了该环节的设置功效了。本节课再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表现舞台。 马志国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