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案: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二、、材料作文审题指要

        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怎样读懂材料?抓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点睛语句,深入揣摩其中的内涵,作为阅读材料的一般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就材料作文的审题而言,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的核心,通过因果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从一个角度切入,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例题示范

阅读下的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立意方法

第一步:找对象

第二步:析(故事结局)根源

第三步:分主次

第四步:抓关键(回到文中抓关键词句)

找对象、析根源:

小马:年轻、没有过河的经验,面对不同的答案却善于思考。最后成功。

妈妈:理性、善于引导,教育有方。

松鼠:以偏概全,以为自己的同伴过不去小马就过不去,他不知小马的身体要比松鼠大得多。

老牛:与松鼠相同。

分主次:

故事的核心显然是小马,而帮助小马成功的重要因素则是妈妈的谆谆诱导。所以小马的角度是主,而妈妈是次,老牛和松鼠更次。

最佳立意:遇到问题要多动动脑筋(不要盲从别人)

次佳立意: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

学生训练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提示学生先找对象(讨论):

动物管理局,小狗、小龟,小兔子和小松鼠,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

2、分析个人的言行及结果

动物管理局的做法不妥,不是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结果不行。

小狗、小龟,小兔子和小松鼠,各有所长却未能各扬其长。结果也不行。

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学有所长。

3、从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写作。有哪些角度符合题意(学生讨论)

一、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的辩证关系;

二、教育者的角度——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从实际出发,发现差异;

三、受教育者的角度——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学有所长,认清自我;

四、批评动物管理局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是违背了教育规律,没有从实际出发;

五、评价教练野鸭——虽然认识到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清努力者的自身条件,盲目努力是不可取的。 

当然,材料的类型不同,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说理性的要抓中心句和主旨句,故事性的则要从因果关系分析入手。

材料在议论文中的使用

一、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先定中心论点,后引述材料,剔除原材料中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中心明确

作文失分一大因素是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引述材料

1、引述材料要简洁,概括;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一例。提炼的论点是"珍惜时间",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人生、每天(时间),直播(重要)。

再如《小马过河》一则材料: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提炼的论点是:遇到问题要想一想。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1)老牛和松鼠不同的答案,(2)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3)遇到问题要想一想。如果提炼的论点是:教育孩子应讲究方法。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1)小马向妈妈提出的问题(2)妈妈不是简单的告诉小马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想想(3)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2、亮出的观点要鲜明有力;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3、材料和观点之间有机过渡,有点分析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简洁、有度、融恰。

    

引述材料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2、概述法‘

 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如:

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

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

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

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

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

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 

    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篇幅长、内容多,宜用概述法: 

    育民小学在A县游泳赛中一举夺得团体冠军,为什么呢?经过了解,原来该校办了一个游泳训练班,在一位教练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这才夺冠的 

    运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盖材料的内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论点同向。 

    3、裁缝法 

供料的篇幅较长,但内容比较单一,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再把主干句连缀起来,这种处理供料的方法叫裁缝法如: 

    阅读下面材料,以《更心爱的》为题,写一篇思想评论 

    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用裁缝法引述,请看: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这样引述材料,其篇幅不及原来的一半,但把华盛顿砍樱桃树,向父亲承认,以及受到赞扬的主要内容保留下来了,而且几乎是引用原句,很有裁缝法的特色 

   

引述材料最大的误区在于随意性,致使引述材料的文字缺乏向心力。引述材料过于繁冗,在文中占过大的比例,也是常见的毛病。解决的办法是力求简洁,尽量少引述材料,把重点放在分析说理上 

作文强化训练: 

   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命题

 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到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地训练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1、开头是如何引述材料的: 

    这是1980年高考作文的供料《画蛋》,要求考生据此写一篇读后感。有位考生在文中这样引述材料-- 

    当达.芬奇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这是佛与凡人不同之处十几天只是画蛋,达.芬奇自然是不耐烦了这时,那位名画家才告诉他画蛋的意义所在: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得以日后功成 

    这位考生引述材料的篇幅不及供料的三分之一,应该说是相当简洁的了由于他透彻地理解了材料,同时又把阅卷老师作为倾吐对象,所以能够大胆地准确地剪裁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引述材料的文字有着很强的向心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名师出高徒,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上面的引文围绕"师之教有方"引述材料,要言不烦,中心突出。引述材料要达到简洁的标准,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善于捕捉其中的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并具备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够灵活地将句群变成复句、复句变成单句,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做到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荷塘月色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学习体会本文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喻的妙处所在。 

二、教学重点:

    1、通过4-5段赏析,欣赏意境美,品味语言美。

    2、理解作者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于苦闷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1、作者之所以有“颇不宁静”心情的原因。

2、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作者及时代背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了解文章构思的佳妙。

    教学过程和步骤: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散文,它结构精致,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板书题目)

2、作者介绍(学生完成,因其初中已学过)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当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 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4、整体感知

学习写景散文,首先要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怎么写的。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文章可以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写出游的时间、地点和缘起(心不静)。

第二部分:(2-6)夜游荷塘。

1、(2-3)去荷塘的小路,勾勒荷塘轮廓,写我路上的思绪,表达求静的愿望(求静)。

2、(4-5)写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的奇景(得静)。

3、(6)写荷塘四周及远景(出静)。

第三部分:(7-完)荷塘归来。

    

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文章可以分为内外结构。外结构是课文有型的部分,出游、小路、荷塘、四周、回家组成。游踪构成线索。内结构是课文内涵的部分,不静、求静、的净、出静组成。心情的变化构成了线索。但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形成了原合适的结构,首尾照应结构巧妙,构思极为精致。

5、作业练习

文章的4,5,6三个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行文层次清楚,写景形象生动:先写荷塘,继写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作者的观景角度富于变化:从平观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近及远,从里到外,层层铺陈,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传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风采,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此外,文章的这一部分语言优美,素淡朦胧的意境让人难以忘怀。同学们诵读达到背诵。

 

王桂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