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3、 品味语言,感悟徐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诗歌阅读方法。

2、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第一节

一、导入: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执手相看泪眼”沉重愁绪,徐志摩的又是怎样抒发离情呢?

二、诗人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6年,二次旅游该英国,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8年第三次旅游英国。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

       “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三、预习检查:区别下列形近字以及读准字音。

青荇   繁衍   河畔   挑衅   上溯   朔风   斑斓   谰言   笙箫   长篙

四、诵读感知:

1、诵读:

A、集体诵读,把握诗歌的基调

       含有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对康桥风景的赞美和深情。

B、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指导:

含有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对康桥风景的赞美和深情。

第一节诗连用三个“轻轻地”,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仿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

       第二节“新娘”“河畔的金柳”,此时幻化为美艳的新娘。这些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要响要亮。“荡漾”一词,要读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的“荡”感,要读出心泉摇曳的多姿,声音要低柔悠长,满含深情。 

       第三节“油油的”一词,要读出滑滑的、润润的感觉,要读出“青荇”这种水草的特质。“招摇”一词,声音可以张扬一些,读出自在无束的感觉。 

       第四节 “天上虹”这个词,要读出“虹”的绚烂明丽,声音要亮要美。“揉碎”一词,要读出破碎的感觉,声音要低要柔,情绪黯然。“沉淀”一词,要读出沉淀感来,声音低沉。“梦”一词,要读出梦幻色彩,声音要有飘忽迷离感。 

       第五节 “漫溯”,声音要悠长深远,读出追寻的色彩,读出对“青草更青处”的向往。“星辉”,声音要满含欣喜,读出星光粲然的感觉。“放歌”,声音要高亢喜悦,此时此刻,诗人的情感已达到高潮。 

       第六节“但”字后,要稍作停顿,因为诗人并没有放歌,并且也不能放歌。这个“但”字,要读出顿挫感,要读出深沉凝重的色彩。“悄悄”一词,要轻轻地读,此时,诗人的情感回到“别离”的情境,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别离”一词,要读出感伤的色彩,声音低沉舒缓,满含哀愁。“沉默”一词,回环往复,声音尽量拉长,读出叹息,读出沉重。 

       第七节“悄悄地”一词,连用三次,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要用声音把诗歌推向那种默无声息的高潮。

C、指定学生朗读。

D、磁带朗读。

2、整体感知,鉴赏诗歌:

A、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感知诗文内容和结构:

内容:

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

第五节,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时,泛舟夜游,放声高歌。

第六节,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第七节,与开头呼应。

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表现对康桥的留恋之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部分(2-6):以特有的意象表达对康桥无限爱恋之情。 

第三部分(7):照应开头,承上总结,表明对康桥的留恋之情。

第二节

一、鉴赏全诗

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 

2、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桥!),深怕惊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说成“作别西天的云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小结:诗人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4、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诗人?用诗歌原句回答。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榆阴下的一潭,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的沉默。

5、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因为绿柳在夕阳照射下,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

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

形象逼真的写出了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

小结:“艳影”在诗人“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谁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娘呢? 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6、“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拟人,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和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7、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 ,长于斯,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8、诗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康河里不仅有清水、青荇,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

小结: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9、诗人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时,泛舟夜游,放声高歌。

兴奋欢快。

         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句?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小结: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11、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表明了诗人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小结:与开头呼应。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二、《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赞成这种观点的。他的诗歌也具有这种美,《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1、建筑美。 

A、 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每一节有几行?

7     四行一节     

B、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句子的排列有何特点?

不一样,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总体来说字数接近。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错落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

C、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 音乐美。

A、前面讲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B、这首诗押韵没有? 如果押韵请找出韵脚。押韵情况《雨巷》与有何不同?

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雨巷》是押韵了的,而且是一韵到底;这首诗每一小的节2、4句押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讲究的是韵律的和谐。

C、绘画美。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选用了色彩的词语,如“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 

也几乎每一节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

作者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王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