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课堂实录 手机版


  

 教学构想: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 重点,切实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桥。仔细回忆自己见 过的各种桥。  

    2.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桥的特点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堂实录  

    师:前面我们布置大家观察了桥(教师板书,加点词为板书内容,下同),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 类型的桥。  

    生:独木桥、水泥预制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等等……  

    生:江河大桥、立交桥、过街天桥……  

    [点评: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 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说明对象。]  

    师:大家见过的桥确实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如枝城长江大桥。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独木桥。  

    生:还有,有的桥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桥。  

    [点评:引导学生把直觉形式转换成言语形式,为训练张本, 对于学习中的分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而是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澄清是非。]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 是形形色色的桥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大家想想这样概括桥的特点是否准确?  

    生:不够准确。前面已经说过,立交桥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发展,词的含义也在发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讲到的抓事物特征的方法。事实上桥用什么材料做,千差万别,不是共有的特 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通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  

    [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是“课内外衔接教学实验”的重要特点,能力训练即从此开 始。]  

    师: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按照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 什么共同点。  

    生: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桥身全由石料构成。  

    [点评: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训练开始, 把一般的方法变成学生的经验。]  

    师:说得较好,不过同学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桥的外部特点,事实上我们在分析事物特征时,并不像这样显 而易见,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再缩小来研究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征,可能难度就会增大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中国石拱桥》,先看课文写到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学生浏览课文,找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师:现在请同学说说《中国石拱桥》有哪些共同点。  

    生:形式优美。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最好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生: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生:作者在写赵州桥的时候这样写:“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 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生:卢沟桥也是一样,“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点评:训练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技能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师:说得不错,中国石拱桥除了形式优美以外,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特点?  

    生:有,那就是结构坚固。  

    师:(板书结构坚固)何以见得?  

    生:书中说这种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生:书中还说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师:回答得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课文中看到中国石拱桥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历史悠久。  

    师:(板书历史悠久)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1)形式优美;(2)结构 坚固;(3)历史悠久。 那么怎样说明才能把这些特点说清楚呢?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例子。下面我们看看课文 是如何选择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例子。  

    [点评:通过总结巧妙地过渡, 从一个训练重点转移到另一个训练重点,保持训练过程的清畅。]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师: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  

    生: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这两座桥 都形式优美,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 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这 两座桥作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点评:引导学生深刻地感知说明文选例子的方法, 为后面总结规律做铺垫。]  

    师: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简洁吗?  

    生:简洁是简洁了,但是那样就不够全面。  

    师:此话怎讲?  

    生: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较全面地反映中国石拱桥的 概貌。  

    [点评:欲擒故纵,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道出秘诀。]  

    师:看来选例子除了典型以外,还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证主要方面有代表。选例子很重要,选 准了例子把例子写好,通过它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重要。下面我们看课文是如何写例子的。请大家浏览课 文,找出文中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  

    生:第4、5段写赵州桥,第6~8段写卢沟桥。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4、5段,读后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赵州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先总写桥的外形和使用情况,给人以总体印象,再详细地写这座桥的四个方面的特点,给人以具体的 形象。  

    [点评: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  

    师: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 常雄伟”。(示图)就书上的插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 是“小鸟”中的“小鸟”,作者说它“雄伟”准确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建筑物雄伟主要不只看它的体积如何大。  

    师:那还要看什么?  

    生:还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我 们从电视上见过天安门,还没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怀疑“雄伟 的天安门”,“雄伟”一词用得不准确吗?(众生笑)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也是如此。  

    师:看来作者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  

    [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体验其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下面我们再看卢沟桥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6~8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什 么不同。  

    (学生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 多采用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作者说它们“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不能说说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描写与一般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学呢?(也 默然)不要紧,我们先来研究几个问题。这些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不能。  

    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头接耳,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就是说作者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出来了。你见过卢沟桥吗?  

    生:没有!  

    师:你脑海中有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功劳,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 更清晰、更准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体验此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师: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变化,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 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 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等等……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不管什么笔,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 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 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 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点评: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参与后续的训练,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 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吸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点评: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 也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色之 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 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好,现在下课。  

    [点评: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自己的能力。]  

    [总评:本教例较好地体现了“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 说明特点这一训练主线有效地进行。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线条非常清晰。由于训练做到了有层次、有纵 深的推进,所以训练比较到位,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增加了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也落 到了实处。课文学习成为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语文教学走出了肢解课文的狭隘圈子。]  

    附:板书设计  

    ┌─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抓─┐ │  

    │特征│ ┌─典型 写─┘ └─精选例子│  

    └─全面  

    形式优美─┐单拱 赵州桥:横跨 雄姿 雄伟 中 国 {结构坚固 │ 石拱桥 历史 悠久─┘联拱 卢沟桥  

    ┌─书写用具─┐普遍 钢笔说说中国的笔│ │  

    └─绘图用具─┘一绝 毛笔  

    语用管窥  

    1.“毛笔”片断说明集锦  

    △拖泥带水不像话,袅绕多姿成字画,满头白发故染黑,描绘千年大中华。(谭松伟)  

    △杆长,颈短,笔尖软。(夏子)  

    △我用殷实的墨迹书写现在,而把虚空的飞白留予不论是快乐还是忧伤的过去和将来。(高昌法)  

    △似水柔情,缠绵了竹的筋骨,在斑斑的墨迹中演绎人生。(何海军)  

    △头尖尖,身小小,纸上最爱演舞蹈,墨水就是出场费,给量适中就能演得好。白身着黑衣,白墙生花草 ,活灵活现真叫妙。(傅蓉)  

    △纸上去,纸上来,纸上成功纸上败。(王雪蓉)  

    △越劳发越黑,越劳身越软,越劳情越深,越劳越自如,越劳姿态越婀娜,越劳越精彩,越劳越受人青睐 。(赵盼)  

    2.习作精选  

    中国的笔  

    那位大秦的将才,握过战刀的手如此这般轻易地翻析,无端磨出些“黑水”,不想却从此汇入泱泱中华的 历史长河,渗入五千年中华的每一片天地。  

    一根普通的竹管,底端插入柔软的动物毛发。这便是中国最初的笔——毛笔。是蒙恬如此简单,却又如此 匠心独运的创造。  

    毛笔,软笔的一种。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如今的毛笔,品种繁多,有只插一根毛发,专写微书的细笔; 也有双手合抱的斗笔。制笔的原料也不再单一,有贵重的玉笔,也有普通实用的“竹”管笔;有用鼠毛、兔毛 做笔毛的,也有用狼毫、猫须做笔毛的。有的毛笔,为了美观,还在笔管上刻上诗句或者图案。  

    到了近代,西方的钢笔、圆珠笔传入中国。它们以造价低廉、书写方便的显著优势逐渐取代了毛笔的统治 地位。钢笔中一种新的笔种——硬笔,它不仅后来居上,成为中国使用最广泛的笔,而且演绎出了一种新的书 法艺术——硬笔书法。它与历史悠久的软笔书法相互映照,另辟蹊径,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又一瑰宝。  

    此外,还有铅笔、彩笔、排笔等多种类的笔在当今的中国大放异彩。中国的笔,也是一部中国的历史。  

    (谭松伟)  

    说说中国的笔  

    提起笔,我们都能随口说上几句。笔对我们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书本可用耳朵听;如果 没有笔,你就什么也干不成。如果你是一个刚入学的孩子,那么笔就是您身旁的“护拦”;如果您是一位年近 古稀的老者,那么笔就是您手中的“藜杖”。  

    说起笔的种类,恐怕无人不晓:写字的钢笔、圆珠笔;绘图的铅笔;画画的彩笔、毛笔……总的来说,可 概括为硬笔和软笔两大类。  

    钢笔是硬笔中的重要成员,莫看钢笔外表“坚不可摧”,可谓“硬”到了底,其实它也“有血有肉”,而 且满肚子“油水”,但又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倘若不小心将它“咣啷”摔在地上,它很有可能被“折颈”, 甚至“口吐蓝血”。软弱的硬笔!  

    软笔中独领风骚的当然非毛笔莫属喽!它身材“苗条”,粗细均匀,越用越年轻(刚买来的是白毛,用后 成黑毛),恐怕这一点是许多人所羡慕的吧?别看它软软的一簇毛,可写出的字却刚劲有力,似乎有些名不副 实。坚硬的软笔!  

    硬笔和软笔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大家是否想过将两者综合起来,扬其长避其短,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 生呢?不妨一试。 

 

戴德凯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