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兴化市城区学校初一年级校际联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课 型 活动 课 时 1 整合时间 2010-9-19 主备人 陆羽丰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话语。 2.说话能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 重 点 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话语。 难 点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得体运用,并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我补救。 突 破 策 略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合作。 课 前 准 备 搜集生活或影视作品中说话不得体的现象。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集体交流意见 情景再现 导入话题 请两位同学表演: 新年之前,几位干部带着两个青年工人去看望退休的老师傅,代表大家送温暖。他们来到一位退休20多年的老师傅家,两个青年工人格外热情,见面后便问:“您老好啊,身子骨硬朗?” “硬朗,硬朗。”老人直笑。 “您老今年高寿?” “八十多了,快八十三了!” “好啊!人生七十古来稀,您都八十三了,厂里数您最长寿,您是冠军吧?” “哪里,要说冠军得数老宋头,他活了八十六。可是年纪不饶人,他不久前还是去世了……” “呦!这下好了,该轮到您了!” 导入:说话得体,是文明的表现,是素养的体现。说得体话,做文明人,是时代的需要,是交际的需要。 情景对话,研究话题 1对象得体——说话时既要注意说话者(主体)的身份,又要看听话者(客体)的身份。不可颠倒双方的关系。 情景1: 小丽请奶奶吃药——小丽的奶奶患了高血压,心理十分紧张。医生给她配了一瓶降高血压的药,标签上注着:5mg100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 mg,一日三次,待血压降下后改为一日一次。小丽如何向奶奶说明吃药的量和时间,又如何消除奶奶紧张的心理呢? 分析:说话要看对象,小丽说话的对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同时奶奶又很紧张。所以小丽说话时要通俗易懂,不能用标签上的术语说明,还要把病说得轻些,把吃药说得重要些,这样来消除奶奶的紧张心理,树立康复的信心。小丽可以这样说:“奶奶,您不要多想,医生说只要您按时吃药,一天三次,一次一片,吃一段时间血压自然会降下来,到那时一天只吃一片。我相信您一定会健康长寿的。 小测试:如果你是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问岁数,该怎样问? 1、问小孩:“ ________?” (你几岁了) 2、问同年龄人和中青年人:“_____?” (你多大年纪 ) 3、问七八十岁的老人:“_______?” (您高寿 ) 2身份得体——要依据说话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修养和性格特点来表述人物的语言。 情景2: 四大能人碰头——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麽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船夫最后说:“咱们到那儿要看风使舵,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分析:这段话里人物的职业特点不同,说话也不同。厨师使用的是“刀”“碗”“锅”,他的话里就带有“刀”“碗”“锅”这些词语,赶车人离不开“车”“辙”,说话时自然也离不开“车”“辙”,同样的,裁缝离不开“针”“线”,船夫离不开“船”,他们说话自然与自己的职业有关,这样才能做到说话得体。 小测试: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一位作家担任顾问,用语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A、 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 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 C、 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敬请务必应允。 D、 聘请您为我社顾问,将是我们一大荣幸,特呈请柬,敬请欣然赏光。 3语体得体——说话要注意语体特点,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书面语体包含许多变体,如公文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广告语体、政论语体等。我们说话时要注意这些特点。 情景3: 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4目的得体——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目的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和口吻,并最优化地选取最重要的信息来表达。 情景4: 某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打算应聘,请你按照不同的目的各写一句,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句不超过20个字。 目的一:应聘记者: 目的二:应聘播音员: 分析:记者与播音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记者主要以文字(文章)与读者见面,而且文字又是记者对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和正确的见解。因而想应聘记者,须突出自己具备:一是书面表达能力;二是口头表达能力(采访);三是观察、分析、应变等能力。播音员要以口语响听众传播信息,并且要在屏幕上与观众见面,因而欲应聘播音员,须突出自己具备:一是口齿清楚,语音响亮、标准;二是朗诵水平高;三是相貌端庄。) 5称呼得体——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称呼,称呼对方要注意长幼尊卑。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用语。 6场合得体——不同的场合决定着不同的用语,在娱乐场所语言就生动幽默;在工作场所语言就准确简明;在生活场所就亲切自然,多用口语;在开会谈判等庄重场合用语就要规范、严肃、准确。 问题1:“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这是某中学校园里的一幅标语,它用得得体吗? 问题2:这个标语合适吗?(图片)“民警提示——一日行窃,终身是贼” 7时间得体——在语言转述时还要注意特定时间的变化。 问题:把下面的句子的内容放在不同两种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不变更原意,人物、人称表达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晚上不去曹老师家补课了,请你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他家补课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学校门口见到曹老师的女儿小雨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2)第二天一早,小王到办公室把这件事告诉曹老师本人。 小王说: 问题 :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项是( ) A老队长为人忠厚,不幸在一次施工事故中一命呜呼。 B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C“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旧毡帽们伴着一副无可奈何的嘴脸。 D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六、结束语 愿大家都能掌握得体要点,说得体话,真正能说话,会说话,做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课内练习 修改下列标语,使之得体。 山东省济宁市至汶上县公路旁某乡镇巨型横幅:“集体上访违法、越级上访可耻!” 普及义务教育:“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象养头驴!” 湖北某火葬场门口:“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北京某远郊区:“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 幼儿园:“生活向低标准来看齐,工作向高标准来要求。 课后练习 向在演讲比赛中获奖的王悦老师表示祝贺,分别以校长、同事、学生的口吻表达。 (自我评价;心态是否自然、克服了紧张心理——应变、适应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我补救。 自评纲要: 自己是否听懂别人的话——倾听、理解语言的能力 ; 自己是否有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交流能力及人文素养。) 教 学 反 思 兴化市城区学校初一年级校际联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 型 阅读欣赏 课 时 1 整合时间 2010-9-19 主备人 陆羽丰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重 点 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 难 点 1、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 2、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突 破 策 略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课 前 准 备 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集体交流意见 一、 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生介绍:1、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原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在英语里是水手的术语,意为“水深12英尺”表示轮船可以通过。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是美国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作家,曾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集中讨论意见: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具体地说:(a)、汤姆•索亚他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他关心她、安慰她,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让蓓姬吃。最后,正是由于他的勇敢和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b)、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指证杀人犯。(c)、他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牧师干巴巴的说教更为反感,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 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他们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作法。”《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以汤姆•索亚的传奇式经历为线索,颂扬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淳朴的心灵,鞭鞑了印第安人乔之流的贪婪和凶残。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汤姆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是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抗心态的表现。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 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 比较汤姆和哈利波特人物形象的异同。 五,比较阅读 体味风格 建议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查艺术手法的含义. 推荐阅读中外其他有关少年儿童生活的文学作品,充分体味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风格. 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作品中运用得当,作品中有关景物,环境描绘性的叙写清晰地表达着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可和其他作品中有关儿童心理,情感的描写作比较(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助于感受作品的独特. 2,《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一种轻松柔和的幽默中显露出批评艺术,而它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却以辛辣的讽刺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劲力.狄更斯艺术上则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而著称. 3,比较阅读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乡村大道上的孩子们》 六,链接生活 实践体验 1,组织一次题为"成长的烦恼"的讨论会,交换各自阅读的感想,从书中主人公的生活遭遇联系学生的生活状态,表达作为一个儿童正常的心情和欲望,由此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口"的创作激情. 2,欣赏丰子恺儿童漫画,用文字表达出作者用画笔所描绘的儿童世界. 课内练习 阅读《“海盗”生活》分析这部分写作内容,用了哪些描写,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以后,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 课后练习 1、你认为你和你的同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烦恼,你有好的办法解决吗?选择和你有相近思考的同学展开讨论。 2、你认为汤姆和哈利波特两个人物形象有何异同。 教 学 反 思 古月正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