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抒写心情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亲近自然 抒写心情 —— 写景要抓住特征 训练目标 一、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提高对自然的感悟能力; 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在突出景物自然特性的同时,融入主观感受; 三、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做到情景交融。 初步设想 拟布置写前进行充分的观察,给出观察对象如夕阳、洋溪河、河岸柳树、秋日的天空、中秋月亮、龙潭亭等,讲授有关写作知识之后,进行一次片断训练,评议总结之后,再进行一次整篇训练。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训练 下列诗文展现了大自然的哪些季节、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哪些情理?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吧,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野芳了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从茫茫宇宙到小小亭台,从崇山峻岭到花草树木,从鸟兽鱼虫到万物灵长的人类;春来秋去,暑往寒经,皆是自然。 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描绘自然,能陶冶性情,获得美的享受;能抒发情感,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伟大。 二、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第一、要展现景物的自然特性。 《春》中,春草、春花、春雨、春风各有其自然属性,朱自清抓住了这些特点展开了一幅幅图景。 事物的自然属性有多个方面,有视觉上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听觉上的,如“风轻悄悄的”;有触觉上的,如“吹面不寒杨柳风”,有质地上的,等等。景物的特性又随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河水有涨落,草木有荣枯,天空阴晴不定。要学会抓事物不同情境下多个方面的特征。 再现景物的自然属性,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像比喻、比拟、引用、通感等。 [练一练:写两三句话,抓住特点描写秋风。] 第二、要展现景物的情感特性。 观赏景物,自觉不自觉要打上观赏者的情感烙印。观赏者的情感不同,眼中的景物就不一样。比如人生得意、事业顺利、心情舒畅的时候,和失落伤感、孤独寂寞、忧愁悲痛时,听到麻雀的叫声就会感觉不一样。林黛玉见了落花,感受到的是“红销香断”寂寞无人怜,打上了她寄人篱下、孤独凄凉的心境的烙印,正所谓“伤心人看春色”;杜甫在感慨万端时见了春花,说“感时花溅泪”,花也悲伤流泪;愁苦的李清照,更觉“秋风秋雨愁煞人”! [练一练:扩展上一练习,在描写时注入自己的情感印象。“我觉得秋风……”] 三、景物描写中情感抒发的形式。 第一、在抓住特征展示景物细节的过程中,通过感情色彩分明的词语、以及各种修辞手段来体现作者的情感,谓之融情入景。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练一练:写几句话,描写秋天的田野,注意融情入景。] 第二、景物描写之后,集中抒发感情,谓之借景抒情。《白杨礼赞》先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及其生长环境,然后指出,“这是西北一种极普通的树,然而又是极不平凡的一种树。”紧接着礼赞其不平凡之处,就是借景抒情。 四、知识小结板书 五、片断练习 写作一个景物片断,内容自定。(课内评议) 六、以《秋日漫步》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800字左右 曾德元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