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第一个文言文单元,所选《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均为历史散文。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言行品德,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本单元,应引导学生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其叙事的艺术。 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语法把握不准,对于历史文化、典章制度感到陌生。解决的方法之一是诵读,之二是积累文言词语,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 教法设计: 思考探究法,对比探究法。 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言行体味人物性格; 2、指导学生学习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2.延伸讨论说话艺术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之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2、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课堂实录】 一、以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导入。 二、重温故事情节。 三、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郑 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 佚之弧——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的爱国者。 完成教学目标一。 四、对比探究。 列举邹忌与齐威王、魏征和唐太宗、比干与纣王的事例,探究劝谏在古今的意义。完成教学目标二。 五、课外阅读《左传》中的短小篇章,拓展学生视野。 周维纳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