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设计:王义梅     时间: 2010年9月4日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在尖锐的矛盾中通过人物的言、行、表情、神态表现人物性格。 

          2、以教材为例子,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本课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2、通假字:淬、决、卒。 

3、古今异义词:涕、币、提。 

4、学会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文言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教学时数:2教时 

教学过程:

(了解课文,研读第一部分) 

(一)课文起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询《六国论》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1、荆卿及战国四大刺客(或曰五大刺客) 

2、荆轲刺秦王 

3、《战国策》:(1)策士谋臣的韬略和言论。 

(2)生动写人,流畅语言。《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全文内容写行刺,但行刺之前内容为详。由“准备”→“诀别”→“行刺”三部分组成。读文言文每个语段最要紧的是把握人、事、物三要素及其关系。 

(三)研读第一部分:行刺准备。 

1、〈1-2段〉人?事〉=〉商议计谋 

(1)词句:微、亲、说、穷 

(2)理解:①荆轲刺秦王是在什么情况下? 

②与太子对话表现荆轲怎样性格? 

2、〈3-4段〉人?事?物?=〉求取信物 

(1)词句:樊於期、深、堪、涕 

见陵、偏袒扼腕、教 

(2)理解①文章写太子“不忍”有什么作用? 

②荆轲私见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3、(5段)=〉准备匕首         淬 

4、(6段)=〉配备副手            敢、忤 

5、(7-8段)人?事?=〉怒斥太子  

(1)词句:无意、竖子 

(2)理解:

1、①“日以尽矣”反映了太子什么心情? 

②荆轲怒斥太子之因是什么?显示什么性格? 

(四)把握第一部分人、事、物 

(1)人: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刚直不阿、秉性刚烈 秦王 

太子——惊恐焦急、浮躁多疑 强暴 

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肚直肠 天下 

(2)事:行刺秦王之前的准备 共诛 

(3)物:①督亢地图;②樊於期头;③天下利匕首 

(五)(《辞典》150页)以1994年高考题为例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 

(1)人:何子平、顾凯之 

(2)事:归家养母 子平孝顺,忠诚不二 

(3)物:俸禄 

(4)作业:讨论处理8道小题 (见课件)研读二、三部分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辨析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和评述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2、组织学生重演荆轲刺秦王惊心动魄的场面,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重现刺秦一幕,从中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

2、难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述刺秦行动。 

三、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评述荆轲和重现刺秦一幕。

2.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开展提供独立的学习机会。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把获取知识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和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开展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和个别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此外,还请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刺秦场面的表演。

四、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导语: 

我们上节课已经讲解完课文,为了加深理解、巩固学习,我们这节课重点探讨荆轲的性格特点和评述荆轲,并且表演荆轲刺秦王惊心动魄的场面。

2、简单明确地复习前课文所讲授的重要内容。

3、请学生饱含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全文:

全文梗概: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准备——易水诀别——秦廷行刺——行刺失败

4、开展讨论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训练。

讨论内容: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5、分析重现刺秦的过程:

进入秦殿--顾笑武阳--秦廷搏击--倚柱笑骂--英勇就义

6、分析鉴赏刺秦场面的写作方法: 

(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7、要求学生结合上面刺秦场面的分析,在课堂上表演刺秦场面。

内容:学生甲饰荆轲、学生乙饰秦武阳、学生丙饰秦王、学生丁饰夏无且、一些学生饰大臣和侍卫,表演荆轲刺秦王惊心动魄的场面。

8、表演刺秦完毕,请学生开展讨论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训练。

讨论内容:如何评价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9、总结全文,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建议有条件的同学,课后可以观看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荆轲刺秦王》,加强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全文梗概:     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准备--易水诀别--秦廷行刺--行刺失败

荆轲形象分析: 有勇有谋 深沉 刚毅 慷慨 爱国 无畏

 

王义梅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