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高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 ||||
命制人:青州实验中学 李玉荣 孟庆珍 时间:2010年8月31日 一、复习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2、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3、了解游记这种文体; 4、 领会作者寄情山水,偶识西山的欣喜,体悟他与自然融合,表露自己傲世情怀的心态; 二、复习重点: 1、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领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效果 1、课文背诵 ①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命仆过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④《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 ⑤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_________》中的第一篇。 2、句子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四、能力训练 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 ) 穷山之高而止( ) 而不知其所穷( ) (2)梦 卧而梦( ) 梦亦同趣( )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 游于是乎始( ) (4)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 卧而梦( ) 觉而起,起而归(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 )而莫得其涯( ) 而不知其所穷( )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5)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始指异之( )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知日之人(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故为之文以志( ) (6)为 自余为僇人( ) 不与培塿为类( ) 故为之文以志( ) 五、拓展训练 (一)选择题 1、为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惴栗(lì) 施施(yì) 榛(zhēn)莽 B、茅茷(fá) 箕踞(jū) 衽(rèn)席 C、岈(xiā)然 培塿(lǒu) 攒(cuán)蹙D、遁(dùn)隐 灏(hào)气 引觞(shāng) 2、下面句中加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披草而坐 披:披着 B、缘染溪,斫榛莽 斫:砍 C、穷山之高而上 穷:(登)尽 D、外与天际 际:相连接 3、下面加红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皆在衽席之下 B、始指异之 C、其高下之势 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4、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译:青山连绵,白云缭绕,与天相接,四望浑然一体。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译:看到这些,我才感到这矗立的西山特别雄伟,与一般的小土堆不是一类。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我的心像凝固了,形体像消散了,我与万物融为一体。 D、故为之文以志 。 译: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我的志向。 5、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思是:心意所想到的,梦里也有相同的境地。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意思是:这之后才知道这座山独立出众,和小土丘不是一类。 C、“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意思是:那高低的情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D、“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意思是:山那样的深邃与天地之间的大气一起飘荡而不能到达天际。 6、下列各句“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苍然暮色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C.颓然就醉 D.岈然洼然 (二)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7、用原句回答问题。 ①正面写西山怪特的句子: ②作者登临时所看到的景象的句子: ③写宴游情形的语句: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余为僇人,僇: ②穷回溪,穷: (三)对比阅读 《 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始得西山宴游》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游于是乎始。 9、两文都是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 所作。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B、而不知日之入。 辍耕之垄上。 C、杂然而前陈。 苍然暮色。 D、以其境过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②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答: 12、《小石潭记》中表明作者心境与感受的句子是: 13、《始得西山宴游》中表现作者操守高洁与傲世情情怀的句子是: 1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 》更偏重于客观描述,《始得西山宴游》更偏重于主观感受,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答: 预复习案的答案 文言现象整理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3、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不曾;今义:没开始)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6)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7)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定语后置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6、字词解释 (1)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 (2)徒:随从 (3)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 (4)极:至 (5)斫(zhuó)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6)茅茷:茅草之类 (7)攒蹙:聚集收缩 拓展训练答案:1(1)命名;(2)养;(3)确实;(4)使……正(或:整理好) 2 B 3 (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是“使”、“理”、“安”,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是“见”、“暴”、“与”,兼顾全句)4 C 5狱讼不正 完善法制] 复习案答案 三1、背诵 ①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③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④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⑤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⑥永州八记5 、重点语句2、2、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似乎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四、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5)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不知日之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6)为 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五、拓展训练答案 (一)1、B2、A3、B4、D5、D6、B (二)7、①其高下之势……四望如一②攀援而登……四望如一③引觞满酌……犹不欲归8、①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②穷尽。 (三)9、唐代 、柳宗元10、C11、略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类。13、《小石潭记》中全篇较少议论抒情,写潭中鱼的静态动态,都是刻画入微;《始得西山宴游》则多议论抒情,写景也多寓意,写西山之“怪特”、“特立”,实际上都写自己的襟怀和个性。13、 是为了交代作者寄情山水的动机——聊以忘忧,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描述。14、西山景物的特点是:怪特。作者写景主要写山峰高耸和气势博大,但他又没有直接写山的俊俏挺立,也没有直接写山气吐纳万物,而是从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的渺小来衬托西山的高而怪特,从作者的主观感受虚写万千气象。用的是间接描写的角度。 立言山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