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命制体现人文关怀,开放宽容引领写作教学——评2007年河南省课改区作文题的价值取向(教师中心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河南省固始县徐集中学 谢祖国

2007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课改实验区)以选题作文的形式出现:任选一题作文

(1)那一次,我很_(快乐、内疚、受启发)

从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要求:①先写出完整的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点。

两道备选作文题一道为半命题作文,一道为全命题作文。这就很好地避免了单一形式的作文试题必然会有的缺憾。

近三年来河南省中考作文一直都是“二题选一”,并且一道为半命题的作文(或全命题作文)一道为话题作文。2007年的试题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其中半命题作文的选词(快乐、内疚、受启发)受到了限制,而不像往年那样自由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显然,这种命题方式的调整不仅避免了单一形式的作文试题带来的缺憾,而且有利于防止套题、缩构和反猜题,并且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各类不同兴趣爱好考生的利益。使新课标倡导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这一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加之,试题的基本要求又与前两年相同,从而较好的保证了评卷者的在评价尺度上的一致性。因此说,2007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的命制是科学的。

两个题目,从形式上看分别为最常见的半命题和全命题作文,难度不大,考生见题不惊,便于在平心静气中写出好作文,发挥出他们应有的写作水平。况且,这两题实际上包含着四个题目,给考生很大的选择余地,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的题目来写。从内容上看,无论哪个题目,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都是贴近他们思想和生活气息的,都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真情实感的机会,不仅生活气息浓,而且充满着人情味,既关注了考生的内心世界,又引导着考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考生完成作文情况看,选择第一题作文的考生大多能够从一件具体的事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有的选择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有的选择生活中的小事,外出旅游的经历、读书的体验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位考生从九江大桥断裂的新闻事实中谈自己的启示,令阅卷老师感觉这个学生平时关心时事,善于思考生活,是个有自己思想的好学生。选择第二题作文的考生,由于刚经历过初三紧张而忙碌的复习备战阶段,大多对那种“牢笼”般的学习生活深有体会,所以见到此题似乎都有一种找到宣泄口的感觉,真情实感也就一泄而生。他们中有表现对笼中鸟儿般的生活强烈不满的,有抒发一飞冲天愿望的,还有借事说理的,谈论环境保护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等等。可以说,考生们之所以能够像这样在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完全是因为这种通过科学命制的作文题本身所体现的开放与宽容的人文关怀因素所致。多一点这样的人文关怀,学生的作文就会少一点这样的人为障碍。

总之,2007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命制的突出特点是于科学中体现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所表现出的开放与宽容也必将引领初中作文教学步入新天地:为不同个性构成的学生整体和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时期构建不同的宽松环境,缔造不同的有利条件,创设不同的相关情景,提供不同的必要引导,促使学生“为率真地表意而写”、“以鲜明的态度来写”、“自主自由地写”、“健康创新地写”、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作文教学。

附:中考佳作点评

那一次,我很快乐

河南一考生

春姑娘身披轻纱,迈着轻盈的步伐款款走来。和着轻风我漫步于花园中,我决定用双手来感受这春天快乐的气息。

柳树不知何时已脱去暗淡的冬装,身披绿纱等待春的到来。那芽儿嫩嫩的,绿绿的。用手轻轻触碰,却是出乎意料的饱满与坚挺。我想那其中包裹的定是一个孕育许久的生命,在微风与鸟儿的伴奏下柳条又开始了舞蹈,那样的曼妙与快乐,春日里从不缺少舞者,小草也随风轻舞,尽管它们并不婀娜却多了几分刚毅和坚强。看到这里我不禁拍手叫好,为的是那新生后的无比快乐。

春风催开了冰冻的河水,将双手伸入水中,河水顽皮地从,指隙间流过,这是生命在流淌。听那哗哗的水声,是小河的歌唱,歌唱那重获自由的喜悦,快乐在歌声中传递,快乐在流水中生生不息。

不觉间一阵芬芳降临,这是花儿们在庆祝从含苞待放到如今的盛开,它们用积蓄的生命绽放最美的花朵,伸出双手轻拂!那花瓣感受到的是从未有过的光滑与细腻,不禁感叹大自然那无比的神韵,它让如此美丽的使者为人们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它的芬芳让快乐不断加增。

这美丽的一切已让我沉没于快乐的海洋,可突然间我想到了这美丽的孕育者——大地母亲,我俯下身子抓起一把湿润的泥土,掌心一下予变得清凉,这土地竟是如此的柔软。可正是它,用自己的柔软与肥沃孕育出这令世人惊叹的一代芳华,尽管如此,它从不显露自己的美丽,永远躲在孩子们的脚下,只为将自己的养分无私的奉献。为了它的愿望我再次将它埋在了花儿的脚下。

我微笑着走出了花园,刚刚手指与生命触碰的感受依然清晰,那生命的欢呼雀跃已透过皮肤渗透入我的心灵深处。此时只想为那勃勃的生命喝彩,只想为那新生的自然欢呼,只想告诉已消然离去的春姑娘,那一次我真的很快乐。

【简评】 本文恰当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大自然描绘得生机勃勃,如诗如画。开头先交代作为快乐感受的主体—“我”和着轻风漫步于花园之中“决定由双手感受这春天快乐的气息”,紧扣题目,为全文奠定了抒情基调。在接下来的各段描写中,小作者不仅用优美细腻的文笔营造了快乐的氛围,而且每段都有意无意地直白着“快乐”:如第二段中的“为的是那新生后的无比的快乐”,第三段中的“快乐在歌声中传递,快乐在流水中生生不息”,第四段“它的芬芳让快乐不断加增”,第五段“这美丽的一切已让我沉没于快乐的海洋”。正是由于这些铺垫,末段的最后一句直接点题的句子“那一次我真的很快乐”才显得那么自然妥帖,水到渠成。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环环相扣、段段相承的结构,加之多种修辞手法和优美细腻语言的运用,才最终成就了这篇佳作。

(谢祖国)

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河南一考生

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儿,生活在一片茂密的丛林。妈妈告诉我,飞翔是鸟儿的自由。于是我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有一天,我的羽翼丰满,张开有力的翅膀,我越出鸟巢,带着向往,带着希冀,我飞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啊!我终于可以飞翔了。

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儿,飞翔在一片工厂的上空。看见一个个烟囱张开大嘴,喘着粗气,拼命地向天空中倾吐着滚滚的浓烟。空气简直凝成固体,弥漫的烟雾遮住了我的眼睛,窒息了我的呼吸,我不得不赶紧离开。

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儿,飞翔在一条条小溪的上空。想听听溪水的欢歌,却看见了小溪已闭上疲惫的双眼。风儿悄悄告诉我,这条小溪原来是快乐的天使,每天唱着欢快的歌儿,系着花边围巾,一路跳着轻快的舞蹈,奔向远方……如今,却为何垃圾成山,满目疮痍,恶臭不时扑面而来。哦,那水中嬉戏的鱼儿呢?早已在漆黑的水中不见了踪影。

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儿,飞翔在一座城市的上空。这里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呜呜的汽车声、咚咚的摇滚乐声、人们的呐喊声不绝于耳。人们坐着汽车在城市里穿梭,摇摆着身子在舞池里晃动。我纳闷:人们为什么不给自己一片宁静的夜空?

我累了,扑腾着我稚嫩的翅膀。妈妈说:“飞翔是鸟儿的自由。”而我的自由却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当我收拾好无奈的心情,准备回家时,一股钻心的剧痛倏而传遍我的全身——一个小男孩,用它的弹枪,将一颗石子射中我的胸膛。我痛苦地挣扎,拼命向家的方向飞去……

昔日的家园已近在眼前。哦,那还是我以前那个快乐的家园吗?那片丛林,为何变成了一片赤裸裸的土地?刷刷的电锯声不时传来,一棵棵树桩瑟缩地蜷在荒凉的地上,睁着一双双恐怖的眼睛……

我的家呀,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呢?它们在哪里呀?带着恐惧,带着剧痛,我闭上了双眼,倒在了那棵曾经是我温暖的家的树桩前……

【简评】 此文立意新颖、构思巧妙,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一个深刻的主题,发人深省,把一个平常的话题写出了新意。

文章开篇点题,表达鸟儿对飞翔的渴望以及终于可以飞出鸟巢的喜悦。接下三段的叙述仍是以“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儿”开头,描写了在工厂、小溪、城市的上空见到的景象,表达失望与疑惑,与上文的喜悦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结尾的设计更是耐人寻味,受伤的小鸟失去亲人和家园,痛苦地死去。文章谴责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漠视生命的做法,主题深刻而鲜明。

文章前四段以结构完全相同的句子开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整齐,同时还采用了拟人、对比、反复等方法,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提出。加

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言语、逻辑、视觉、肢体、音乐、交流、自知等要素组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发掘并指引这些智力的发展。

  多元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模拟教学、技能操作等方式,通过学生实习、见习、毕业设计等形式有意识地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的实践氛围,提供给学生一个激发创造性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不仅重视学生不同侧面的智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合作取向”的学习空间,提供师生协同学习的机会。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运用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手段因学科特点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多角度参与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实践教学广泛应用起来,学生在调动多种感官的同时,强化了直观性,也进行了多种思维和想象,进而提高了各种智能。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为学生提供较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相互论辩,增长智能。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的合作,学生会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十分有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实际上,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反思中学会学习和学会管理学习。

  高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备加关注那些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通过激励评价,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现代教育提倡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使学生由维持性的学习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智能化、创新化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显现出了实效。(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谢祖国)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