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彩课堂导入赏析(教师中心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品赏析 手机版


江苏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 夏熔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则是课堂精彩的前提条件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他说的是写作开头的技巧,又何尝不可以用在课堂导入技巧上呢?于漪老师更是直截了当地说:“课千万不能‘温’,不能‘嘎巴’,起始阶段就要精心设计,亮闪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许多名师都很注重一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用精彩规范的语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精心设计了众多别具匠心而又异彩纷呈的课堂导入精品,制造了一个个“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的精彩与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诚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那样,“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现撷取几则名师课堂导入设计,一起来赏析它们的精彩之处。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余映潮老师执教的《散步》导入:

大家看一看大屏幕,一起读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美文,一篇很美很精致的散文。我们有三项阅读活动,读一下:理解文意 朗读活动 品味语言

美文美教,名不虚传,由课堂导入就可见一斑。余老师用形象优美的语言设计了一段饶有诗意的导入语,并让学生一起朗读出来,向学生展示了南方初春一幅幅迷人的画面。“田野”“新绿”“菜花”“鱼塘”无不充满着春天的气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唤起了学生积极的联想。而“相亲相爱一家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人与自然便和谐地融为一体。这种“未品其曲,先动其情”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就紧紧攫住了学生的心,很快就进入到老师所营造的美妙、和谐、温暖的意境中。

二、恰当引用,先声夺人。

王崧舟老师的成名课《万里长城》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生齐读:万里长城),一起去看——(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游——(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万里长城)。请坐!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当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王老师先是用一组四个句子,诱导学生四次说出“万里长城”,强化了万里长城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紧接着,话锋一转,动情地朗读三位外国政要对万里长城的高度评价,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介绍了万里长城——可与金字塔相媲美,是中国的象征,是“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字字铿锵,句句响亮,如明代谢榛说的“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使学生平静的心中掀起了万丈波澜,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收到了先声夺人之功效,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三、紧扣课文,设置悬念。

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的时候,这样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这则导语紧扣课文个性,给孔乙己定位,是一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给课文定位,是一出悲剧,使学生对课文和孔乙己其人留下了第一印象。于老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巧布疑阵,提出与课文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这就留下了悬念,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探究问题的强烈心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以“紧扣课文,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促使学生探幽取胜,收获成功的喜悦。

无独有偶,宁鸿彬老师上《七根火柴》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历来为人称道:今天我们讲《七根火柴》。看注释①: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本文选自《人民文学》1958年6月号。下面准备读课文。读课文之后做这样一件事情:假如有一座博物馆叫做“红军博物馆”,假如你是这个博物馆里面的一名讲解员,假如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摆放着六根火柴,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用讲解员的口吻,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向你的观众简要介绍这六根火柴的来历。听清楚了没有?

题目是“七根火柴”,怎么一下子变成六根火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平静的心海里泛起了层层波浪,课间休息时涣散的情绪迅速得到转变,顿时亢奋起来,兴味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的轨道,由开始条件反射似的质疑,转而投入到对问题的细细探究之中。

四、音乐渲染,激发感情。

孙永河老师在教《“友邦惊诧”论》时,采用了音乐来渲染气氛:

(投影《松花江上》歌词)

师: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唱一唱这首歌?

生:(唱,十分投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

师:这位同学的演唱十分成功,那悲怆的音乐似乎把我们带入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在这首歌中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你知道这一事件的名称吗?它发生在何时?何地?

生:这首歌中涉及到的那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地点就在我们的家乡“沈阳”。

师:看来,大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相当不错。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全国上下掀起了反日高潮,各地爱国学生云集南京,先后两次向国民政府请愿……蒋介石见欺诈无效,便命令军队向请愿学生开枪,进行镇压……鲁迅先生针对这一情况,写了一篇极具战斗性的杂文。这篇文章如一记重拳,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无耻谰言击得粉碎。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友邦惊诧”论》。

教者针对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比较远的情况,巧选反映那个苦难时代的爱国歌曲《松花江上》,出示歌词,并让学生饱含深情,当堂演唱,营造了异常悲愤而又严肃的气氛,把同学们带入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里: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反动政府屈膝投降,无数百姓背井离乡。“音乐是沟通心灵的金色桥梁”, 托尔斯泰也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那悲怆的音乐,加上教者以爱憎分明的语调对背景的详细介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亡国恨”。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几分钟内就激活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情绪,收到了“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的效果,师生一下子在感情上找到了共鸣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讲述故事,扣人心弦。

一位名师执教《竞选州长》,一开始就向学生讲了个故事: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发表后,引起轰动。纽约州州长对他怀恨在心,有一次他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极端仇视,威胁说:“马克•吐温,你的小说很成功吗?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坚固,最锐利吗?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微微一笑说:“尊贵的先生,我了解的却和你不一样,我认为世界上最厚实最坚固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瞧,你脸皮那么厚,而你的胡须竟能刺破它钻出来,能说不锐利吗?”

很显然,这位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中的一点——品味语言的讽刺艺术,讲了一个与课文、与作者息息相关而又鲜为人知、扣人心弦的故事,令学生学生忍俊不禁。这样的精短故事,有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疑——发表一篇小说,怎就会引起纽约州州长的极端仇视呢?有味——让学生在一阵快乐的笑声中,感受到马克•吐温幽默的语言和辛辣的讽刺艺术,使读者如闻其声;有义——它鲜明地表现了马克•吐温坚持正义、蔑视权贵、不惧恐吓的一贯立场,使读者如见其人。这样的导入,真正做到了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叶圣陶语)。

综上所述,课的起点要亮,才能一下子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漪老师说:“起点的亮关键在有妙言妙语、妙人妙事,聚焦在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名师的精彩导入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亮点的设计要紧扣课文主题与特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者的教学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精彩课堂的“凤头”。

相关链接:作品赏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