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乡愁-余光中》(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大事年表 一九五零年 五月底去台。九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一九五二年 台大毕业。处女作《舟子的悲歌》诗集出版。 一九五四年 与覃子豪、钟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出版诗集《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六年 东吴大学兼课。九月,与范我存结婚。 一九五七年 在师大兼课。主编《蓝星》周刊及《文学杂志》诗的部分。《梵谷传》与《老人和大海》中译本出版。 一九五八年 六月,长女珊珊生。七月,丧母。十月,获亚洲协会奖金赴美进修,在爱荷华大学修文学创作、美国文学及现代艺术。 一九五九年 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回台任师大英语系讲师。六月,次女幼珊生。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之诗辑。加入现代诗论战。 一九六零年 诗集《万圣节》及《英诗译注》出版。诗集《钟乳石》在香港出版。主编《中外》书刊之文艺版。 一九六一年 英译《中国新诗选》在香港出版。在《现代文学》发表长诗,<天狼星>并与洛夫论战,发表<再见,虚无!>,宣告回归古典。与林以亮、梁实秋、夏菁、张爱玲等合译《美国诗选》,在香港出版。与国语派作家在《文星》展开文白之争。赴菲律宾讲学。在东吴、东海、淡江兼课。五月,三女佩珊生。 一九六二年 获中国文艺协会新诗奖。刊菲律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毛姆小说<书袋>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一九六三年 散文集《左手的缪思》及评论集《掌上雨》出版。<缪思在地中海>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十二月,范我存产了一子,夭折。 一九六四年 诗集《莲的联想》出版。举办“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周年现代诗朗诵会”。赴美讲学一年,先后授课于伊利诺、密西根、宝夕法尼亚、纽约四州。 一九六五年 散文集《逍遥游》出版。任西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一年零三个月,四女季珊生。 一九六六年 返台。升任师大副教授。在台大、政大、淡江兼课。 一九六七年 诗集《五陵少年》出版。 一九六八年 散文集《望乡的牧神》先后在台港出版。《英美现代诗选》中译二册出版。主编“蓝星著书”五种及“近代文学译”十种。 一九六九年 诗集《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天国的夜市》出版。主编《现代文学》双月刊。赴科罗拉多州任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及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二年。 一九七零年 中唐朝《录事巴托比》。英译《满田的铁丝网》。 一九七一年 英译《满田的铁丝网》及德译《莲的联想》分别在台湾及西德出版。由美返国。升师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课。主持寺钟学院留华中心及中视“世界之窗”节目。推广摇滚乐。 一九七二年 散文集《焚鹤人》及中译《录事巴托比》出版。获澳洲政府文化奖金,暑假应邀访澳洲二月。应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之邀,赴港演讲。转达任政大西语系主任。 一九七三年 主编政大《大学英文讲本》。应香港诗风社之邀赴港演说。赴汉城出席第二届亚洲文艺研讨会,并宣讲论文。 一九七四年 诗集《白玉苦瓜》及散文集《听听那冷雨》出版。主编《中外文学》诗专号。主持雾社复兴与文艺营。 应聘转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一九七五年 《余光中散文集》在香港出版。在《今日世界》写每月专栏。六月,回台参加“现代民谣演唱会”。同年杨弦谱曲之《中国现代民歌集》唱片出版。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一九七六年 出席伦敦国际笔会第四十一届大会,并宣讲论文“想像之真”。《天狠星》出版。 一九七七年 散文集《青青边愁》出版。 一九七八年 《焚谷传》新译本出版。五月,出席瑞典国际笔会第四十三届大会,并游丹麦及西德。 一九七九年 诗集《与永恒拔河》出版。黄维梁编著《火浴的凤凰枣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在台出版。 一九八零年 九月起休假一年,回台担任师大英语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时报》及《联合报》文学奖评审。 一九八一年 《余光中诗选》、评论集《分水岭上》及主编《文学的沙田》出版。九月,出席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国际笔会大会。十二月,出席中文大学“四零年代文学研讨会”,初晤柯巫与辛笛,并宣讲论文“试为辛笛看手相”。 一九八二年 发表文“巴黎看书记”及一组评析游记之论文枣“山水游记的艺术”、“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中国山水游记的知性”、“论民初的游记”。赴吉隆坡与新加坡演讲。“传说”获金鼎奖歌词奖。担任《中国时报》文学奖评审。 一九八三年 诗集《隔水观音》出版。中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在台出版。赴委内瑞拉出席第四十六届国际笔会大会。 一九八四年 中译《土耳其现代诗选》在台出版。赴东京出席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不可儿戏》由香港话剧团演出,杨世彭导演,连满十三场。获取第七届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并以“小木屐”再获取金鼎奖歌词奖。 一九八五年 发表五万字论文《龚自珍与寻莱》。为“联副”写专栏《隔海书》。出席新加坡“国际华文文艺营”,担任新加坡“金狮文学奖”评审。先后赴马尼拉及旧金山主持文学讲座。《不可儿戏》在港重演十四场满座,继在广州公演三场。暑假偕妻遍游英、法、西班牙一个半月。九月十日,离港返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行前香港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余光中惜别诗会”,由戴天主持。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香港文艺》季刊推出“余光中专辑”。《春来半岛枣余光中香港十年诗文选》在港出版。 一九八六年 担任“木棉花文艺季”总策画,并发表主题诗“让春天从高雄出发”。六月,偕妻赴德国汉堡出席国际笔会,并畅游西德。九月,诗集《紫荆赋》出版。 一九八七年 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出版。《不可儿戏》由北京友谊出版社出版。主持“木棉花文艺季”。五月,赴瑞士出席国际笔会大会。八月,三女佩珊与侯光华在台中举行婚礼。 一九八八年 一月二十六日,与文友在台北北海墓园以《秋之颂》一书焚祭梁实秋先生,书由余氏主编。五月,为纪念五四,应《世界日报》之邀,赴曼谷演讲。六月,赴港,在中文图书展览会演讲。重九日,六十大寿,在五家报纸发表六首诗,为自己庆祝生日。四川诗人流沙河编《余光中一百首》,并附评析,在成都出版。散文集《凭一张地图》出版。 一九八九年 《余光中一百首》在香港出版。一月,赴吉隆坡,主持中央艺术学院讲座。五月,主编的十五卷《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枣台湾..一九七零 ?/FONT> 一九八九》出版,并获本年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主持“五四,祝你生日快乐”之多场演讲会及座谈。五月,《鬼雨..余光中散文》广州出版。九月赴加拿大参加国际笔会大会,并应“加京中华文化协会”之邀在渥太华演讲。 一九九零年 一月,《梵谷传》重排出版。散文集《隔水呼渡》出版。七月,在纽约主持长女珊珊与栗为正之婚礼,再往荷兰参观梵谷逝世百年纪念大展,并在巴黎近郊奥维梵谷之墓。八月,《不可儿戏》在台北剧院演出十二场。 一九九一年 二月,参加中山大学访问团访问南非各大学。四月,应邀赴港参加“山水清音..环保诗文朗诵会”。五月,《不可儿戏》在高雄演出三场。六月,应美西华人学会之邀,赴洛杉机发表演讲,并接受该会颁赠“文学成就奖”。重九生日,在五家报婚发表诗五首。十月底,参加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会,并获该会办赠荣誉会士名衔。十一月,赴维也纳参加国际笔会大会,并游匈牙利。 一九九二年 二月,父亲余超英逝世。四月,赴西班牙塞隆纳出席国际笔会大会。九月,应北京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并访故宫,登长城。十月,参加珠海市“海峡两岸外国文学翻译研讨会”。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龚氏访问学人”。中英对照诗选《守夜人》出版。中译《温夫人的扇子》出版,并在台北、高雄先后演出六场。十二月,赴巴西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一九九三年 一月,福州《港台文学选刊》推出“余光中专辑”。二月,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担任“到访杰出学人”。三月,赴纽约新生的外孙粟飞黄。四月,会晤大陆歌手王洛宾,并由王洛宾将“乡愁”一诗谱曲。五月,赴港参加“两岸及港澳文学交流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六月,《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全》(Encyclopedia of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Continuum,New York,1993)第五卷纳入一整页余氏评传,由钟玲执笔。七月,主持“梁实秋翻评奖”评审(自一九八八年迄一九九八年,十一届主持此奖,从未间断)。八月,参加《联合报》短篇小说奖及《中国时报》散文奖评审。接待湖南评论家李元洛来台。九月,与高天恩赴西班牙圣地牙哥,出席国际笔会大会。十月,诗文合集《中国结》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四年 一月,应菲律宾中正学院之邀赴马尼拉讲学一周,并在菲律宾大学演讲。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谷》出版,并获本年《联合报》“讲书人”最佳书奖。六月,参加藓州大学“当代华文散文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散文的知性与感性”。继访上海作协,会晤作家柯巫、辛笛。七月,在台北举行之“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作者、学者、译者”。八月,在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上专题演讲(Is the Muse Dead?)。九月,中山大学聘任为“中山讲座教授”。重九日,黄维梁编撰的各家论余氏作品之选集《璀璨的五采笔》一巨册出版。 一九九五年 四月五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名衔,此为阔别母校四十六年后首度返校。八月,孙女栗姝婷生。十月,赴布拉格出席国际笔公大会。十一月十日,台大五十周年校庆,文学院邀讲来出校友演讲,主讲“我与缪思的不解缘”。中译《理想丈夫》出版,并由国立艺术学院庆祝四十周年校庆演出。诗与散文纳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之《现代中国文学选》。 一九九六年 一月,散文选《桥跨黄金城》由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四月,赴港参加翻译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论的的不休》。十月,《井然有序》出版,并获《联合报》“讲书人”本年最佳书奖。十一月,应四川大学之邀前往成都演讲,并首次会晤流沙河。 一九九七年 一月,香港举办“香港文学节”研讨会,应邀发表论文“紫荆与红梅如何接枝?”,为香港作家讲命。二月,应马来西亚沙巴留台同学会之邀前往演讲。六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研究所钱学武以《余光中诗主题研究》为硕士论文题目,取得学位。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余光中散文》。七月,赴英国爱丁保出席国际笔会大会,全家三代齐聚,畅游英国。余氏伉俪继游比利时、卢森堡。八月,长春主办僵书展,由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余光中诗歌选集》及《余光中散文选集》共七岫。应邀前往长春、潘阳、哈尔滨、大连、北京等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八月三十日,在吉林大学演讲“诗与散文”,并获颁校客座教授名衔。九月一日,在东北大学演讲“现代主义在台湾的发展”,并获颁该校客座教授名衔。十月四日,获取中国诗歌艺术学会致赠“诗歌艺术贡献奖”。文建会出版《智慧的新传 ?/FONT> 大师篇》,纳入余氏评传。十二月二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尔岸翻译教学研讨会“,应邀发表主题演说。 一九九八年 一月五日,应电基金会拍摄“诗坛巨壁枣余光中”影集。三月十四月,香港RTHK电视台为香港文学节活动拍摄诗作“珍珠项链”影片。四月二十九日,两岸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研讨会在高雄中山大学举办,广州王晋民教授发表“论余光中的诗”。六月五日,获颁中山大学“杰出教学奖”。六月二十八日,吉隆坡马来西恶亚留台校友总会举办文华节,应邀前往发表专题演讲“国际化与本土化”。七月一日,参加香港文学节,发表论文“一枝紫荆伸向新世纪”。九月六日,赴芬兰局“国际传播奖章”。十月二十八日,重九日,七十大专,在《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央日报》、《中华日报》、《自由时报》、《新闻报》、《联合文学》月刊、《幼狮文艺》月刊、《明道文艺》月刊共发表十五首诗,一篇散文。九歌出版社出版诗集《五行无阻》、文集《日不落家》、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及钟玲主编庆祝余氏七十生日诗文集专书《与永恒对垒》。洪范书店出版《余光中诗选第二卷:一九八二 ?/FONT> 一九九八》。《联合文学》、《幼狮文艺》、《明道文艺》均有专辑祝贺余氏生日。中山大学文学院提前于十月二十三日庆生,举办“重九的午后枣余光中作品研讨及诗歌发表会”十二月三十一日,散文集《日不落家》获颁《联合报》“讲书人”本年最佳书奖。七十大寿发表新作及新书出版等活动,被台湾电视公司“人与书的对话”选为一九九八年“十大读书新闻”之第六。 【赏析】 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 k; l; E- n$ G+ J4 n. A 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bbs.ssfeng.com+ I! ]8 S3 H* K: v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 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 l: Q/ e) {1 H, S 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塞上风论坛" y1 [1 m5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 }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6 T* w: \) u M! c 榆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榆林|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塞上风论坛" 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7 Q j1 I, L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 Z9 B+ F- r& t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榆林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0 \6 O# w& f9 v6 O$ e3 t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塞上风论坛5 v, ~& T+ X0 _6 N; l0 V1 Z2 b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bbs.ssfeng.com# i7 E, Z0 P4 X$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 Z' t' r5 s$ i* [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豪情,只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万里长城万里长’,都会不禁泪流满面。前几年在东北访问时,青年时的歌谣仍萦绕着我。于是写下了‘关外的长风吹着海外的白发,飘飘,像路边千里的白杨’的诗句。” 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但他仍以“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来表明他的文化传承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说,尽管他在美国上过学,诗文中也受一些西方东西的影响,但不变的是中国文化的遗韵和对中华民族的怀思。他的作品深受《诗经》的影响,也学习过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钱钟书的作品。他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 G5 R& f% d7 g" w% n 他说,中国文化对所有的“龙族”都有着无法摆脱和割舍的影响。谈到台湾一些人企图割裂两岸的文化联系,他说:“吃饭要用筷子,过端午节,过中秋节,能改得掉吗?大家所信仰的妈祖,不也是从大陆来的?余秋雨等大陆文化学者到台湾演讲引起轰动,不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 bbs.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江苏人,有着女性知识分子的韵味和气息。重庆时期,两人青梅竹马。他们至今都保留着一个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时候讲四川话。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学演讲,他征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话演讲,后来校方告诉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就用普通话吧”,余光中因此没能有机会显示他讲四川话的才能。 从香港返台后,余光中为躲避繁琐的事务和各种交际,一直定居在高雄,在“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尽管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幽默健谈,不失赤子之心。他每天坚持工作,上课、创作、编书,乐此不疲。他的近作不时被大陆报刊转载,一些大陆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他便不辞辛苦亲自校对。 榆林|论坛|塞上风|“国立中山大学”环境优美,紧邻寿山风景区,南边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货运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湾,他的办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余光中面海低语:“在台北时办公室也靠海,不过是靠着台湾东海岸,我看着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现在我凭窗而立,便可直视海峡西面,尽管身在台湾,我可以眺望对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 郭海臣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