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课题: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教学目的: 1、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的精神 2、学习介绍陵园建筑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 明的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研读、讨论交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孙中山,一个世纪的伟人。伟人,自有伟人的思想,自有伟人的追求,自有伟人的归宿!那巍巍的中山陵,就是伟人孙中山的归属。中山陵,有怎样的特征?中山陵,有怎样的气魄?巍巍乎,中山陵!中山陵,巍巍乎! 二、阅读主场 (一)学生快速自读课文1-5段,获取介绍的主要信息,画出气泡图,小组交流,班上发言。 1段:交代中山陵的方位:“位于南京东郊中山南麓” 2、3段:交代中山陵建造于中山南麓的原因: ⑴地理环境有巍巍气势 ⑵人文环境丰富 ⑶中山先生生前愿望 4段:交代中山陵的设计方案、特点及修建经过: ⑴钟形图案 ⑵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大面积绿化 ⑶1926年1月—1931年10月 5段:交代中山陵的具体位置。 (二)按“研究.练习二”的要求,研究6-11段。先找出标号①-⑩所代指的建筑物名称,在班上试作游览解说交流。 (三)由(二)的交流引出对说明顺序的归结。 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 (四)重点阅读2、5、9、10段,划出段中描写的句子,体会并交流描写在说明中作用。 2段:描写山形—— “山顶坡陡崖峭”,“山腰以下渐趋平缓”,紧接着又以“大自然图画”作比喻,展现了林海与山的幽美景色。这些从上到下的描写,气象宏阔,生动的衬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 5段:采用描写手法,从道上写到外丘岗坡坨。 道上是“浓翠蔽日”,丘岗坡坨上是“林丛复叠,莽苍深邃”,极力渲染了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 9段:展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变幻无穷的四时景色,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山河辽阔壮丽,钟山巍巍气势,陵园庄严肃穆,这正是中山陵建筑的特征。 10段:对孙中山的描绘—— “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再现孙中山的神韵风采,使瞻仰者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五)由(四)的交流引出对说明方法的归结。 1、作描写(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打比方 3、列数据 三、阅读尾声 (一)课堂练习(积累词句,抄在课堂练习本中) 1、词语: 叱咤风云 松柏阴森,草莽绵连 深刻精妙,令人叹服 中西合璧 林丛复叠,莽苍深邃 浓荫蔽日 刻嵌 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穹窿 2、句子: ①蓝色的天幕下,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的 岩相互衬映,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 ②留下了无数可歌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③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 ④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⑤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⑥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二)课外作业 1、向家长朗诵自己积累的本课中的优美句子,并以“中山陵解说词”为题,写一段文字。 2、查找资料:找一篇描写或记叙或说明中山陵的文章,与课文对比后,在班上交流。 周智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