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狼》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概述文章的能力。

2. 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3. 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创新性阅读。

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体会文章情味,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引领学生深入感知并从中获得人生感悟和

启发。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多媒体显示)

狈为 心狗肺 如 似虎 子野心

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些成语都与狼有关,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狼的残忍等特点。

的确,狼历来是贪婪、凶残的代名词。说到狼,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恐惧、憎恶。可是,在《人与自然》栏目中却 这样形容狼:“它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悬念和阴谋,但也不乏亲情 和友爱。”姜戎在他的《狼图腾》这部书定稿前则写下这样两句话:“献给卓越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献给曾经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这不禁令人感到迷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姜戎笔端 那遥远而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去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人和草原狼。( 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 作者介绍。(多媒体显示)

1946 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 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受父亲影响,读初中的他,就阅读了《史记》《资治通鉴》《红与黑》《约翰·克利斯朵夫》《简·爱》等著作。1967 年,21岁的姜戎和120 名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1978 年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次年4 月,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 年动笔写《狼图腾》。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文化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 这部书中。

2. 由学生展示课前查阅的关于草原狼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1. 自读课文,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皑皑 羊倌 蛮荒 嚼子 毡靴 出鞘 铮铮 脊椎

一蹴而就 钢镫

2. 学生再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概述文章内容。(多媒

体显示)

相 遇 对 峙 离 开

有 天,陈阵 陈阵开始吓得差点 陈阵见狼派出

人骑毕利格老人的大 栽下马背,身经百战的 探子,情急下想出

青马回队,忘记了老 大青马的异常镇定,使 办法,狂击钢镫,呼

陈 人的叮嘱,抄近路, 陈阵冷静下来。陈阵抓 喊着蒙古话,做蒙

阵 在山谷口遇到了一大 住了狼凶残多疑的特点,古猎人的手势猎语,

群蒙古草原狼。 和狼展开了 场惊心动 使狼误认为进入蒙

魄的对峙。 古猎人的猎圈。终

于,在狼口逃生。

狼群八成是在开 狼等待人的反应, 狼群果然上当,

草 会,山那边正好有 静观其变。若只是 人 快速撤退。但狼群

原 群马,狼王正在给手下 一马,它们会将人和马 撤退得井然有序。

狼 布置袭击马群的计划。吃掉,如果是猎人的圈

套,它们就会远离。

四、研读文章,深入理解。

(学生小组研讨,并在班上交流讨论结果。)

1. 遇到狼群之前陈阵处在怎样的环境中?这些描写有什么

作用?

明确:陈阵正处在苍凉、寒冷、孤寂的草原之上。此处环境描写,既形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渲染了一 紧张的气氛,暗示将要有险情发生。

2. 阅读文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大青马是一匹身经百战 的著名猎马?

明确:在遇到狼群之前,大青马就凭借自己与狼斗争的经验,判断出狼群的存在,并想办法提醒陈阵。看到狼群之后,它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异常镇定,保护此时不知所措的陈阵, 同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抵御狼群。可见,大青马是一匹勇敢、 机智、身经百战的猎马。

3. 读完本篇文章后,你认为文中的蒙古草原狼和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所写的狼的形象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文章中的蒙古草原狼虽然生性多疑,令人感到畏惧,但它们在从出现到离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镇定自若、勇敢睿智、团结如一,后退中依然保持着血脉里的尊严与威严,都使人折服。从文中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狼的赞美之情。而蒲松龄笔下的狼则是凶恶贪婪、阴险狡诈的,作者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4. 陈阵仅仅是靠个人的勇敢和机智逃离狼口的吗?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不是。陈阵能够逃离狼口,不仅是靠自己的冷静、机智,还有大青马的帮助,毕利格阿爸教他的抵御狼的办法。毕利格阿爸的御狼经验和大青马的勇敢机智,是草原人与大自然、与草原上的王者——草原狼,在无数次的斗争中得来的。 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草原、对狼、对草原人、对游牧生活的难忘和赞美之情。

5. 本篇文章是如何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到紧张不安的?

明确:主要是从对陈阵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刻画中感受到的。陈阵的绝望和抵抗的交叠牵动着读者紧张的心弦。另外, 从环境的渲染,对狼群的刻画上,也使读者感到紧张不安,仿佛身处其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 课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目睹了蒙古草原上惊心动魄的一幕,也重新审视了狼的形象。它凶残却又桀骜不驯;狡诈却又勇敢顽强;多疑却又团结如一。也许正是如此,人们恨它又膜拜它。我们也可从它的身上得到人生启迪,做生活中的强者,在磨炼中锻造成熟的生命。对于我们的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板书设计

蒙古草原狼

姜 戎

陈阵(马) 遇见 狼

抵御

镇静、勇敢、机智 凶狠机警、勇敢

离开

睿智、团结

一、揣摩重点语句,理解深层含义。

1.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在“天越来越冷,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一句中,“瑟瑟颤抖”和“缩”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明确:“瑟瑟颤抖”“缩”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迫近傍晚的时间,同时也暗示了危险情境将要出现。

(2 )“陈阵忽然一阵战栗,心里有些莫名的紧张”,是什么原因使陈阵感到紧张?

明确:他怕大青马迷路,怕变天,怕暴风雪,怕冻死在冰雪荒原上。

(3)“后来,陈阵跟毕利格详细讲起狼群当时的阵势,老人用食指刮了一下额上的冷汗”,毕利格阿爸是一位勇敢、睿智而且有着丰富御狼经验的草原牧民,他怎么会从额头上 “刮”下冷汗呢?

明确:此处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极言蒙古草原狼群的凶猛,以及当时情况的危急。陈阵最后还能狼口逃生,也体现了草原人民的智慧。

2. 合作研讨。

(1)在第6 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狼群的?作者用这么多笔墨描写狼群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在本段文字中,作者连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狼的目光”比作“锥子”,将狼 “平翘的长尾”比作“即将出鞘的军刀”,形象地描写出草原狼的凶狠、战斗性极强的特点,衬托出陈阵见到狼群时的恐惧心理,还表现出陈阵当时所处环境的危急。作者用这么多笔墨写狼群,一方面让读者对狼群产 生直观的认识,同时还突显出当时紧张、危急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在关于蒙古草原狼的资料展示中,我们了解到狼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本篇文章中哪些描写体现了狼王的权威?

明确:“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 蒙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这句话直接描写狼王,展现狼王的威武雄姿,体现了它的威严和地位。“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狼群成员为狼王之首是瞻。最后,在狼群逃走时,虽未提到狼王,却也让我们在整个狼群

撤退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它绝对的领导地位。

(3)“陈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可怕庞大的蒙古狼群,居然被两只钢镫所击退。”难道狼群畏惧的真是这两只钢镫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一方面是由于狼群的多疑,以为误入猎人的猎圈。

另一方面是这 非自然的钢铁声响,要比自然中的惊雷声更可

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惧的捕兽钢夹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恐吓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狼与人的斗争中,其实,狼更畏惧的是猎

人。在人类先进的捕猎工具下,桀骜不驯的狼群也会选择逃离。

如果人们无节制地狩猎草原狼,群狼将在猎枪下无处遁逃。

(4 )“狼群被它们所怀疑的蒙古猎人的猎圈阵吓得快速撤

离。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

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

没有鸟兽散的混乱。陈阵看呆了。”面对狼群撤退的方式,陈阵

为什么会“看呆了”?

明确:在这 情况下,狼群应该是急于逃走,有混乱的表

现。可这群草原狼却是镇定自若、团结如一、井然有序。陈阵

被狼群的冷静、睿智、周密的部署看呆了。虽然心有余悸,内

心也产生了对狼群的惊叹和钦佩之情。

二、联系实际,感悟事理。

1. 多媒体展示现在蒙古草原遭到破坏,狼群大量被猎杀,

土地沙化的资料。

千百年来草原民族一直认为狼是草原的保护神,狼是草原

四大兽害——草原鼠、野兔、旱獭和黄羊的 大天敌。“四害”

中尤以鼠和兔 害 烈。兔灾曾毁坏了澳大利亚大半草原,其

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亚没有狼。而内蒙古草原有大量狼群,几

千年来内蒙古大草原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兔灾。事实证明,狼

是草原生态的天然调节器,内蒙古草原过去几千年一直保持了

原貌,草原狼功莫大焉。但是建国后一直到“文革”期间,政

府却鼓励打狼,狼逐渐减少甚至灭绝,导致草原迅速沙化。草

原狼在消逝,随草原狼一起消逝的,还有狼图腾精神,还有草

原生灵,还有真正的蒙古文化……

2. 阅读本篇文章及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你从中得到

了哪些感悟?

生1:我们不应该因为憎恶某 动物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

贪欲而大肆屠杀、掠夺动物。消逝的罗布泊至今让人深感遗

和痛惜。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建

美好、和谐家园。

生2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不禁对狼这 凶残的动物肃

然起敬,它们在面对威胁时从容镇定、井然有序地离开,依然

保持着自己草原英雄的威严。他们团结如一的行阵和精神令我

折服。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具有这 团结合作的精神。

生3 :大青马的不慌不乱,灵性通人使我体会到了动物与

人的和谐。毕利格老阿爸的开阔襟怀,陈阵临危不乱、敢于抵

抗的品质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生4 :文章中的故事还启示我们在灾难面前,应当具有勇

于逃生的意识和善于逃生的能力。在汶川地震中,小英雄林浩

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生5 :我认为,我们还应做到做事果断,要积极进取,要

努力实践。

3. 教师小结。

在广袤草原上生存、战斗的草原人、草原狼、猎马等,他们在低唱着大草原的神奇、雄壮,使人心生一 悲怆的感觉。 原这沉默中的低唱,汇成一股精神力量,游动在古老、厚重的图腾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狼图腾。它告诉人们,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可 是,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里退化。我们应该保护这份宝贵的资产,传承这份古老的文化和不屈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1. 推荐学生阅读姜戎的《狼图腾》这部小说。

2. 了解图腾文化。

3. 积累有关狼的故事,品味其中的图腾精神。

四、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内蒙古草原的眷 恋和喜爱之情,对草原上的人民和草原狼的赞美。在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了人生启迪,感受到自然画卷中神奇的一笔。也认识到应当善 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自然怀抱中的朋友,不要让它们成为博物馆里被人参观的标本。让我们用真心呼唤,让包容、和谐的清泉流淌在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

板书设计

蒙古草原狼

姜 戎

精神启示:机智勇敢、坚强不屈、团结合一等(民族精神)

忧患意识:植被遭到破坏、动物数量锐减、土地不断沙化

等(赖以生存)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授重在突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和发现感悟。本文故事性较强,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所以,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时,我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阅读、想象和讨论。其次,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深刻体会文章精髓。由浅入深,层层引导,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加深。

(长春外国语学校 王淑坤)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