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陈祥书)(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按照惯例,2010年6月28日,《扬子晚报》刊登了《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其中,有康文的《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高考作文阅卷有感》的文章,有8篇考生的高考优秀作文《绿色生活》以及附后的简评。面对《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除了深深的遗憾,还是深深的遗憾。

第一深深遗憾的是,康文之文实在是有些拙劣。

    一是文不对题。正题是“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可下面的内容,除了3、4两节外,与正题就根本对不上号,没有什么关系。就意念而言,正题似乎要说选材撞车,或者说题材相撞,因为梭罗和陶渊明有千千万万个;正如第三节所说,梭罗和陶渊明是今年作文试卷上最走红的两个人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梭罗和陶渊明向阅卷老师报到”。可你再看看第三节,它所论证的却是选材不恰当:但细究,当今世界能有几个平头百姓可以“归隐”山林湖海呢?隐居,需要经济实力;没有“面包”,谁也无法乐山乐水。再者,它所论述的却是用例不贴切:梭罗能在瓦尔登湖饱览美景、扬帆击水,是因为有人“资助”他,他是个“名人”。陶渊明能悠悠然与五柳相伴,采采菊花,看看南山,是因为他小有积蓄,是个小地主。还有,它所证明的却是理解不准确:在试卷纸上畅想“五柳先生”和“瓦尔登湖”,总使人觉得浮云飘动,望梅止渴,未能触及根本。从正题来说,应该先说说作文阅卷中有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的现象,然后再谈谈对“有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现象的看法。可是,文章第一节讲的却是审题,说的是理解题意;虽说与副题关系密切,但与正题却毫无关系。第二节追根溯源,引出话题产生的原因;虽说与副题有点关系,但同样与正题没有任何联系。第三四两节是讲选材不当,用例不妥,理解不准;与副题十分相符,但与正题并不吻合。第五节说的是未达高度的考生也不必郁闷,只是今后要每事问;同样与副题比较相符,但与正题却毫不搭界。第六节用了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讲到了高考文言作文。表面上看,既符合正题,也符合副题;但细细一看,就会发现,它讲的是个案,不属于“千万个”。因为从正题来看,是要讲“千万个”,是要揭示“千万个”的共性。当然,其共性可以是共同的优点,也可以是相同的缺点。如此说来,不是文不对题,又能是什么呢?

    二是理解不透。在文章第一节,康文先生谈了对命题“绿色生活”的理解。仔细品味,前两句话理解准确透彻。因为从浅层次来入手,也确实就只能那样。但第三句的理解就比较局限,不够透彻。看看原文,自然就会明白:若要写得深入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事实上,如果要写得深入一些,就远远不止这些;范围应该开阔得多,理解应当深刻得多。如果只是这些,那就局限于“自然”,缺少应有的开拓;范围就显得太狭小,理解就显得太狭窄。因为“绿色生活”,是个广义的命题,不止限于“自然”;就其本质而言,是主张健康地生活,提倡积极地生活。凡是健康的生活、积极的生活,都属于绿色生活。具体一点,应当包括从自然切入,写那“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包括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但讲到绿色生活,还应当跳出“自然”的圈子,表现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绿色”,不光有本义,有引申义,还有比喻义。不光指自然的绿色,指环境的绿色,还应指态度的绿色。不光涉及自然,涉及人与自然,还应涉及社会生活。也就是说,绿色是广义的,范围应该更大;绿色是比喻性的,理解应当更透。所以,如果想再深入一些,再深刻一点,就必须紧扣绿色,去谈健康地生活,积极地生活。换句话说,康文先生对命题的理解既不到位,也不透彻;还缺少某些深刻性,存在某种局限性。而由此带来的评分标准也必然有误,评卷结果也定然有错;肯定会致使部分考生因理解准确而吃了大亏,因吃了大亏而误了美好前程。

    三是前后不一。细读第一节,你会发现,作者主张深入一些,还只局限于“自然”方面。原文上面已引,不再赘述。可在下文的论述中,却多处超出了“自然”的范围。在第二节中,揭示绿色生活的内涵时,就超出了“自然”的藩篱。如果不信,请看原文:绿色生活,实际上是顺乎天然、抚慰人性的生活。讲“顺乎天然”,可以理解为属于“自然”的范畴,也可理解为超出“自然”的范围。但讲到“抚慰人性”,那就显然不止是“自然”的范围。不止是热爱自然,护卫自然;应该是健康地生活,积极地生活。因为不管怎么说,“抚慰人性”,总不止是“自然”的东西。在第三节中,讲到什么是咱们提倡的“绿色生活”时,就突破了“自然”的范畴:是叫芸芸众生“隐”于红尘滚滚的闹市与日被蚕食的乡村,其实是一种需要高智慧的“隐”,是一种带有自我修炼意味的“隐”。而“需要高智慧的隐”与“带有自我修炼意味的隐”,怎么去说,也不止是“自然”的范畴了。特别是后者中的“自我修炼意味”,绝不止是热爱自然,顺乎自然了;只能是健康地生活,积极地生活。在第三节末尾,谈到采取“闹中取静”的绿色生活态度时,就与“自然”无关: 首先“静”的是发热的胸怀,尽力在物欲横流中坚守心田里的“绿色”本能和“绿色”希望。显然,其中的“发热的胸怀”“在物欲横流中”“ 坚守心田”,没有哪一点与“自然”有关。因为“发热的胸怀”讲的是胸怀,与“自然”没有瓜葛;“ 坚守心田”说到了心田,能与“自然”有关吗?“在物欲横流中”只与社会有关,而与“自然”无关。还有,绿色加了引号,绝不是它的本意,那也就不是“自然”的了;由此而来的“绿色”本能和“绿色”希望,也就是追求美好的生活,就更与“自然”无关了。也就是说,后面的许多阐述,与第一节中对命题的理解很不一致。

    四是缺乏中心。正题是“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应该说,只是标明了一个范畴,没有明确的中心,需要作者在行文中加以点明,写出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的感受。而副题“高考作文阅卷有感”,也只是给予了一个范围,没有点明具体感受是什么,也需要作者在写作加以点出,写出高考阅卷的总体感受。但是,纵观全文,无论是正题感受,还是副题感受,都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感受,或者说统帅全文的中心。如果分开来说,只在第三四两节中,才谈到了“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的感受——选材不当,用例不妥,理解不准。且不去说它从正题意念上去推断,应该讲选材撞车或者题材相撞的感受。虽然三四两节讲到了正题的感受,但第一节是扣住命题,谈对高考命题的理解;第二节落笔起源,讲热议话题的产生;第五节从安慰角度,说没有写深的考生不必郁闷,今后要每事问;第六节从个案入手,述高考文言作文。所以,第三四两节所谈到的有关正题的感受,始终未能成为全文的总体感受,或者说成为全文的中心。也许有人要说,虽然与正题不相符合,但与副题还相当吻合;因为全文是围绕副题,写出了高考作文阅卷的感受。就实质而言,此话有部分是正确的,但却不是全部正确。因为第二节讲话题产生的原因,也不是高考阅卷感受。第五节安慰未写深的考生,让他们不必忧虑,应学会多问为什么,也不完全是高考阅卷感受。虽然其他几节都是谈高考阅卷感受的,但却没有一个中心感受,或者说没有能成为中心的感受。因此,不论是从正题看,还是从副题看,康文之文都缺少一个中心。而议论文必须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中心,应该是一个最最起码的常识。

    第二深深遗憾的是,优秀作文实在是问题多多。

    其一是切入不准。大家知道,高考命题是“绿色生活”。其中,“绿色”是修饰语,“生活”是中心语。当然,二者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而“绿色”是“健康、积极”之意,所以说,应当写“健康的生活”“积极的生活”。但观赏8篇优秀作文,有的缺少“绿色”,有的显得悖谬,有的若即若离,有的偏重风景。凡此种种,都是切得不准。比如第8篇,选材缺乏“绿色”。作者放弃了现代的“绿色”,选择了城市最后的一条石板街。虽说石板街有淡淡月光、矮小竹椅、潮湿青苔和闲聊老人;但始终还是缺乏美丽的绿色之景,缺少生活的绿色之意。而如此选材,是因为作者理念有误:对拆除石板街,特别惊心!对“人工绿化工程”,很是不满。其实,固守古老的石板街,就一定会有绿色生活?拆除最后的石板街,就肯定没有绿色生活?又如第1篇,观点显得悖谬。在文中,作者反对“选择原木地板,享受绿色生活”;否认“人类需要绿色生活”,消费拉动生产。正如评者所评:第1篇是一篇说“不”的奇文,奇在以具体的感受“切”入所谓的“绿色生活”的悖谬。奇确实是奇了,不过确切地说,是奇在切得不准。因为命题是要你写绿色生活,结果你却写了绿色生活的悖谬。再如第4篇,内容若即若离。全文胡编乱造,叙述了奶奶用绿瓷盆卖茶的故事。但除绿瓷盆之外,似乎不见有多少“绿色”。如果把文题换成“卖茶”,似乎也不是绝对不可。可以说它写了绿色生活,但似乎也可以说它没有写绿色生活。尽管评者评论为“真实的、淳朴的、自然的、环保的生活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绿色生活”,但这些评论,都是评者硬贴上去的,在文中却找不到多少依据。还有第7篇,写法偏重风景。前半部分回忆,写自己喜欢绿色小草、翠绿芭蕉和满眼绿色;但始终只是写自然绿色,或者说偏重风景。虽然点到了惬意的绿色生活,但也还是指看窗外风景,还是偏于绿色风景,少于绿色生活。但如果能跳出“自然绿色”的圈子,在“健康积极”上开拓,那一定能写出真正的“绿色”生活。

    其二是体式不明。讲到作文体式,自然包括文章体裁和段落式样。而文章体裁,自然应该是你写什么体裁,就该像什么体裁;但事情常常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像第1篇,文体就不明。前半部分是记叙,后半部分是议论。所以,它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但也许有人要说像散文,但我要问的是,是像叙事散文,像说理散文,还是像抒情散文?依愚之见,什么都不像。因为议论占了一半,不能说像叙事散文;记叙占了一半,不能说像说理散文;没有什么抒情,自然也成不了抒情散文。所以,第1篇是标准的文体不明,是典型的“四不像”。就段落式样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要讲究立体与严密。所谓讲究立体,就是追求段落的不同侧面或不同立面,能够并行排列或逐层深入,造就侧面强劲的势头,形成立面鼎立的局面。审视8篇优秀作文,表面上看,似乎都有立体之感,但实质上,有些并不都是不同侧面或不同立面。比如第5篇,就缺乏不同的侧面。细读原文,全文编了个奶奶用绿瓷盆卖茶的故事。就段落而言,也有一定的层次感。但每个层面展示了绿色生活的哪个侧面,表现了绿色生活的哪个重点,恐怕就很难说得清楚。就连评者,也无法弄清它的层面,只能笼而统之加以评说。而讲究严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段落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或者说要有必然联系。细读8篇优秀作文,在段落严密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譬如第6篇,表面上看,段落联系非常严密。先“草色”,后“遥看”,再“近却无”,合起来就是一句诗。但实质上,它们的内容既不是并行排列,也不是逐层深入。因而,段落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硬凑起来的,有着明显的硬伤。简言之,既无严密无间可言,也无无懈可击可说。

    其三是开拓不深。讲到绿色生活,必然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从内涵来看,什么是绿色生活;二是就原因而言,为什么要绿色生活;三是由做法来谈,怎样做到绿色生活。细看8篇优秀作文,无论在哪一点上,都开拓得比较肤浅。比如第5篇,在解释什么是绿色生活时,也只是讲“绿色生活,其实是回归自然、还原生态的本色生活”。稍稍一想,也还是在“自然”层面兜圈子,远远没有在“健康、积极”上去开拓。自然,也就难以深入一步,深刻一些。又如第7篇的第10节:“忽然想起了什么才算是绿色生活,不仅是双眼满含着绿色风景,绿色,更代表一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亲近。”表面上来看,是讲什么才算是绿色生活;但实际上,后面两句话讲的是为什么要绿色生活。细细欣赏,也只是讲到了绿色是人们之间的和谐亲近。算是讲到了“健康、积极”的意思了,是深入了一步,但“和谐亲近”,怎么去说,也还算不上开拓深入,深刻透彻。再如第3篇倒数第2节,讲到了怎样才能绿色生活:“绿色的生活,已不仅仅是还自然一个原貌,还地球一分安宁,它更是人类心灵特殊的自我救赎。”很显然,既没有对“低碳”“环保”进行无力赞美,也没有对隐居生活进行无病呻吟。而是由生态到心灵,对绿色生活的内涵进行了一定开掘;但也仅仅满足于自我救赎,没有能深入下去,道出深刻的东西来。因为细读整节论述,他所说的自我救赎,也只是“保护身边来之不易的绿色”,还没有跳出“自然”的圈子;再怎么去说,也不会深刻到哪里。但评者却十分欣赏,给了它八字评价:深刻独到,高人一筹。也许,说它高人一筹是确切的,但说它深刻恐怕还算不上。

    其四是技法不精。虽然文无定法,但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并非无技可言,无法可依。通读8篇优秀作文,有些技法运用还不够娴熟,还不算精到;由此也造成了一些重大失误,带来了一些痛心遗憾。具体地说,有的因反面表述,造成观点不明。像第3篇,第一个分论点用“并不”表达:绿色生活,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倒退,并不标志着人类的返祖。第二个分论点用“不必”来表述:绿色生活,不必要如鲁宾逊般地浪迹荒岛,也不必如陶渊明似地逃离都市樊笼。结果,让人不知道观点是什么,该怎样绿色生活。而观点表述不宜用反面之法,应属于写作的基本常识。也有的因不善阐述,造成论证不力。通常,在分论点提出后,总要进行一定的阐述。也就是用简洁的几句话阐释一下分论点。像第5篇,在提出第一个分论点“绿色生活,其实是回归自然、还原生态的本色生活”后,只有一句阐述:纵使人类技术再高明,终不及大自然这一“终极艺术”。细细体会,你会觉得,它既不到位,也不充足;自然也就影响了分论点的证明,削弱了论证的力量。在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绿色生活,需要有平和的心境”后,也有一句阐述:向往自然的生活,本应是纯朴而本真的。细细品味,虽有一句阐述,但却不是对分论点的阐述,只能让人满腹遗憾。再者,还有的因画蛇添足,造成结构赘余。像第2篇,请看文章结尾:回首望去,悠悠夏阳中,与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竟透着淡淡的绿色……//爸呢?厨房里呢。//我觉得我爸洗碗的样子特迷人。显然,倒数第3节已经点题升华,收束全篇了。所以,倒数一二两节,实在没有必要,纯属画蛇添足,或者说是节外生枝。尽管评者认为,最后一节是飞来之笔,特有情韵;但在我看来,应是飞来赘笔,破坏了结构之美。体会一下,假如删除最后两节,结构是否会更加完美?

    虽说是深深遗憾,但深深遗憾之余,也有点深深遗憾之得:就高考阅卷而言,必须加强阅卷队伍建设。特别要改组阅卷领导小组,加强专家力量,提升阅卷水平。从作文教学来看,必须改革中学作文教学。尤其要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力图开拓创新,以一变应万变。最后,衷心期待来年写出出色的高考阅卷之文,产生几篇像样的高考优秀作文。

[说明]原文可输入“扬子晚报《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查阅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215101苏州市吴中区)

 陈祥书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