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学案及练习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松滋一中2013届语文导学案                                     YW-B-2-01-01

        编稿:          审稿:         编写时间:

           班级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品味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充满诗意的语言。

2.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准确理解文中所反映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陶冶情操,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诵读涵咏  语言品味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时代背景:

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二)相关知识

    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物景(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习过程】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蓊蓊(      )    踱步 (     )    袅娜(      )     霎时(      )

弥望(      )    倩影(       )    琐屑(      )    脉脉(        )  

独处 (       )     参差 (       )     煤屑 (      )      敛裾 (       )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凝碧    缕缕清香    旋律     倩影稀疏

B 风姿    斑驳陆离    袅娜     前途渺茫

C 敛裾  格外风致     梵文     宛然存在

D 灌木  气氛合协     树梢     没精打采

 二、能力提升

  1.感受文本,说出美“点”。这是一篇美文,你觉得它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4—6 段,赏析画面,涵咏语言,感受意境美。

2.在这三段中,作者 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请从描写的侧重点不同上,为每段各拟一个标题。

3.第4段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4.品味一组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说出二者的相似点,并能说明其作用)

①“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②“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像明珠、星星、美人。”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

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有人认为通感属于一种特殊的比喻。

第五段中也有一处使用了此种修辞,找出来,并作体会。

5.第5段写月色,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的?

   

6.佳句品味(重点品味加点的动词,体会表达效果)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③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7.第6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阅读比较后回答) 

8.品味一组叠音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9.揣摩思想感情。

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感情发展变化的语句,结合背景,概括说明文章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写六朝采莲情景,惦记江南风物,看似与文章内容无关,你是如何理解它们的作用的呢?

三、延伸拓展

 关于本文的主题和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①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

② 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的愁苦的心情。

③ 有人认为本文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据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

凡此种种,举不胜举,你认为是哪一种情况呢?

【反思与感悟】

 

【当堂训练】

阅读《荷塘月色》第5段,回答1—3题。

       1.“酣眠”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 “小睡”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      2.作者为什么说“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的情景正是恰到好处呢?

       3.本段中,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情,但透过素淡朦胧的景物,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这种艺术手法被称之为

        ___________。

4.仿照画线句子,仍以“缕缕清香”为主体,写一个句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朱自清先生将清华园中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塘描绘得秀美静谧,令人神往。这缘于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试就“圆”这一图形的某一特性入手,展开联想和想象,说明一个人生道理。

 

刘远军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