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教学思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结合这一理念,设计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设想 1.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2.结合文本虚构出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发掘本文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四.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属于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解题 ⒈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⑴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⑵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⑶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 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⒉解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剖开,分解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三.走近大师,知人论世。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四.阅读文本 1.齐读课文。 2.结合《导纲》正字音。 3.自读课文,并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结合《导纲》完成) ★归纳“为”的意义和用法。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①解;②作为) 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都是介词:因为) 于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然 砉然向然(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 ★找几个古今异义词。 天理 固然 虽然 至于 ★找几个词类活用字词。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找几个通假字。 “向”“盖” “善” ★注意几个重要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积累几个成语。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五.探究新课。 ㈠欣赏“解牛之美”。 探究一: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视觉: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探究二: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探究三:为什么要借文惠君的口夸赞庖丁? ㈡探讨解牛经----生读第三段 探究一: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 ○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解牛的三种境界: 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探究二: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明确:不懂规律固执蛮干,容易受到伤害。 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也容易受到伤害 ㈢“庄子之道”——引导课文意旨探究。 探究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若要理解庄子是怎样借解牛来比喻“保养生命之道”,须按步骤走: 首先,要读懂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1)庖丁初解牛时,不熟牛的生理结构,眼中看到的,是庞然大物的牛,感到无从下手。 (2)三年后庖丁对牛的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对牛体各个部位的特点也都一清二楚,解牛时,面对的已不是整头牛了。 (3)十九年后,庖丁掌握了养生的道理,解牛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从容刀而无须要感官接触。 其次,还要读懂庄子借族庖、良庖和庖丁比喻的三种人: (1)族庖,比喻做事固执蛮干的,他们的精神容易受到损害。 (2)良庖,比喻较会处事的人,但因执着于解决问题,不识变通,他们的精神也会受到损害。 (3)庖丁,比喻能够“缘督以为经”的人,他们懂得顺应自然之道,他们的精神不会受到损害。 接下来,庄子借“庖丁解牛”的寓言说明的“养生之道”才能迎刃而解了: (1)他以“刀”喻“生命”,“刀刃”喻“自然本性”;牛身筋骨错杂处喻世上纷繁的事物。庖丁解牛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游刃于骨节的空隙,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比喻人如能顺应自然,无论事物如何纷繁,也可应付裕如,那么便本性无伤,天年尽享了。 (2)而文惠君听到庖丁说解牛时只要寻找关节的空隙,不可乱砍乱割,他便领悟到做事或治国都一样,只要找出关键性的地方,顺乎自然的天理去做,事情便可迎刃而解。 这篇寓言故事实际上阐明了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作为独立的寓言故事,启示却是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探究二:你如何评价庄子的养生之道。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人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六.作业 1.背诵且翻译课文第三段。 2.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板书设计: 庖丁的“解牛经”—— 实践与规律。 ⑴始解之时——所见无非全牛 技术一般的阶段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技术高超的阶段 目无全牛 (认识规律) ⑶方今之时——神遇不以目视 进入道的阶段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矛盾:牛体—(比喻)—社会 方法:刀——(比喻)——人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3分钟) 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用幻灯片显示《庖丁解牛》的漫画。) (设计意图:结合漫画来复述课文,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课文,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同学的讲述,我们想一想,庖丁解牛的外在特点是什么? 明确:庖丁解牛时的动作姿态和解牛时发出的声音均符合音乐和舞蹈节奏。 二.发挥想象,编写故事。(10分钟)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细读文本,整合文中的材料,合情合理地虚构故事。也为后一个环节提供必要的铺垫和素材。) 由上述介绍可见,庖丁解牛的刀法可谓出神入化,实乃高手中的高手。相信当年文惠君一定金口玉言,封他为“名庖”。我们知道,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那今天庖丁的这段“神秘”往事就要靠我们来揭开。请大家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编写这《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发言。(请1-2人发言。) (小组讨论说明:在班级教学组织操作上,全班按座位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设组长一人。组长组织讨论,小组得出结论性的意见或答案,指定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发言人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⒉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编写的故事简短总结。 标题: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要求:尽可能多的使用原文中的材料。 教师总结思路: 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月更刀 苦练中……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岁更刀 苦练中……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9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三.透过故事,探讨人生。(2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解读文本,透过文本形成个性化的观点,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 一般来说,人一旦成名之后都喜欢出书,用他的亲身经历教给世人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庖丁也要写一本——《庖丁论人生》,那从这本书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那些人生道理呢?现在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谈,课本中的哪些情节、文段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 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发言。(18分钟) ⒉教师小结:人处身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事情,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尽可能的避开种种矛盾冲突。但不免遇到困难、冲突时,则要全神贯注,谨慎处理。在困难解决后,应及时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生存于这个社会之中。(2分钟) (幻灯片显示:庖丁论人生) 教师从以下方面把握: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⒊以上是我们从《庖丁解牛》中探讨中的人生哲理。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也应该留意到,在文段的结尾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请大家看这样一段文字:(5分钟) (设计意图:在个性化解读之后回归原文,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也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不重视人的形体躯壳,不强求物我的分别,不承认知识的地位,不计较事情的成败,而应该顺应自然之道。 从中可知,当年文惠君看到的是一种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养生之道。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阅读的人人生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读出不同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多义性。 四.课后作业 选取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 温屿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