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说课)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孟 瑞 霞 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本单元的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昂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学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云南歌会,三种形式及三个场合内容和写作上的差异。 (2)从语言角度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3)了解热爱民俗,初步理解民俗与环境、人物的关系。 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1三种形式及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2品读语言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涵的美。 难点:民风民俗的成因与环境、人物的关系。 第二,教学方法、手段。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丰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作者的情怀及思考生命的立场。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精益求精,小组讨论选出最佳小标题,进行再思考。 (二)讲析重点 第一步: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以拟小标题为突破口(导火索),展开对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的特色的比较分析。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学生能够明确:(见教参)反复的措辞,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更加准确,对课文中的一些手法有了初步了解,并增强了概括力。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步。 第二步,我让学生开始寻美之旅,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致体会云南歌会蕴含的美。对云南的歌会,这种独特的风俗美深入体会后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思考这种风俗美与特定的环境、当地的人物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将云南的风俗的形成与内蒙古草原骑马民风民俗做了对比,也是为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无限乐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云南的人美歌美主要是由于云南秀丽明媚的环境美,自然突破难点,并且避免了蜻蜓点水,套理论,而是有切身体会的参与。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学有所获,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间文化,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之后第四步深入拓展。 第四步,思考生命的立场。设置这个问题,为的好似引发学生的思索。回归自然,原汁原味的美。 第五步,布置作业(1)填表格。对课堂内容作书面总结,落实到纸上。(2)对对联。增强语言能力,面向中考。 第四,说板书设计。主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成理的都板书到黑板上。 第五,反思授课。 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重在学生的切身体会,不唯师独尊,学生学有乐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渗透了中考的几个考点,进行了历练,一部分差的学生不知怎么样?心里没底。 孟瑞霞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