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 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母亲般的爱和眷恋思乡之情; 2、 了解散文对比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的体验和理解; 2、 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和妙用。 教学设想 1、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借助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理解文本。 2、 调整授课顺序,先找特点后梳理感情,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3、 借助多媒体,加强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简单导入 (作者介绍)老舍 (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老舍的作品多以北平为背景。 (背景介绍)(板书标题)《想北平》也是老舍的一篇思念故土家园之作。写于1936年6月16日。 (北平名称简介)文章以北平为创作背景,北平是北京在历史特殊时期使用的城市名称。北京于1368年首次被称为北平,后来几经更名波折,民国时于1928年又称为北平市,直至新中国成立,因而,在1928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我们应该称其是北平市。 二、初步感知、寻找意象 1、 给文章的每一段标上序号 2、 圈出北平中老舍喜欢的事物(请同学上来书写) 老城墙 香片茶 胡同里的房子 城楼 牌楼 花 菜 果子 ……. 3、学生自由浏览全文 三、具体文本分析 第一节: 1、对于“我的北平”怎样理解,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亲切熟悉的感觉 2、“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话语中的真实感情,太少其实是太多,正是由于太多,而无法一一表达出来了。 第二节: 1、“可是,我真爱北平”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的开始会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从上文对北平知道不多、不能一一道来转折而来,唯恐因为知道不多而使人觉得作者对北平的爱是不充分的,作者那么急于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 2、通过朗诵前两个小节,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了4次,请找出——说不出。 3、作者在文中一再强调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的,那这样的感情究竟是深还是浅,为什么?——这四个“说不出”,从各个方面表现出老舍对北平的爱,是情到深处无法用语言表白的体验,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北平的一切已经浸渍到他的血液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 4、那这种“说不出的爱”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向我们表达出来的呢,在文中第二小节找出相关的句子——类比为母子情谊。老舍先生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从而“说也说不出”。 5、 理解“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作者从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现实与想象的联系出发,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阐释了作者对于北平的爱是多么深刻,因而,“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体现了北平有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体现了北平有我,二者相融为一体,难以分解。 第三节: 1、理解“真愿成为诗人……”——诗人是最会表达感情的,而我内心对北平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只有用诗的形式才能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 2、“ 杜鹃啼血”典故介绍:四川蜀国有位明君叫望帝,他为了规劝以后的皇帝以民为贵,英明治国而化为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所以以后就有了杜鹃啼血这个典故,用来表达哀痛之至的感情,古时很多诗词都引用过这个典故,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这里作者引用这个典故不是取其哀痛之意,而是取其用心之至的意思,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杜鹃那样很用心很真诚地啼唱出对北平的赞歌。 3、 “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道不出”与上文相呼应,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对北平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像图画一样色彩迷人,把爱的情感可感化。 4、通感介绍: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5、理解“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强调作者内心已经被北平占据了,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 四、再读课文,研习第4-7段 1、找出第四小节中将北平与巴黎做对比的句子——“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老城墙。”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香片茶。”这句是讲安适的北平中的热闹。老舍写来,却以“太极拳”作比:太极拳,是套拳法,当然有动,但从其姿势、步法来看,又那么安闲、自在,实在是安静的紧,这一特征与北京“静”中的“闹”,确是非常相似。这一比既简洁又显得味道无穷。 2、根据以上的句子概括巴黎的特点——巴黎是“太旷”,要么“太热闹”。“太旷”——寂寞;“太热闹”——苦恼。 3、理解 “使我能摸着——……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用平平淡淡的语言描绘了城墙、水潭,水中蝌蚪,苇叶上的蜻蜓,却营造出极浓的环境氛围。 4、联系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两处的摇篮中的感情特征是很相似的,都体现了一种安适舒服的感觉。 5、总结北平的特点:安适、动中有静 6、第五小节北平的特点: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7、第六小节“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还不愧杀!”——儿化音中带有很浓的京味,议论中带着京味的俏皮、幽默,这也体现出了老舍语言的特色。在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作者能够从与美国橘子的对比中来称赞北平的玉李,当然显现出对北平物产的钟爱,更深层次表达出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 8、第六、七小节北平的特点:物产丰富 9、作者爱北平,想北平,但他在第8小节说“要落泪了”,“想”北平“想”到“要落泪”,这是因“爱”而生的什么情感?——乡愁 五、总结写作特色 1、老舍用了哪些手法来凸现城市的特色?着重看第4—7小节。 对比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北平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李 写出一个地方的特点,包括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喜爱,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出来。老舍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北平城的特点。 2、文中写了老舍喜欢的哪些事物,举例。 老舍喜欢的事物具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那为什么老舍不去描写北平的宏伟的皇家园林,高大的古建筑,却把笔墨化在北平的物产、平民的生活上?(学生自由讨论) 从小处着眼,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而老舍本身也是一个恬淡平和的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被迫害不堪忍辱而弃世)。 六、结束语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诵最后一段。如果若干年后,大家身在大洋那头万里之外的异国,或者处在秋雨笼罩的寓所之中的他乡,请想一想故乡,那时她会变得更美丽。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运用对比手法或者类比手法来描写家乡的一景一物或者一情,字数在5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见多媒体 江离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