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法建议】 

1、认真阅读“前文梗概”,精读文本。 

2、研习文本要注意找出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起的作用。 

3、找出索科洛夫在讲述自己不幸遭遇时的语言,分析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这个专题所写的两篇文章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所创作的著名的小说。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的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著名作家肖洛霍夫。)

二、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18年在中学读书时因国内战争而辍学,1923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并开始发表小说和小品文。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创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静静的顿河》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这部小说虽然在当时的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年这一阶段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1932)和第二部于1959年发表。这两部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当时的评论界称肖洛霍夫为“史诗作家”,并称他的作品为“苏维埃时代的编年史”,对他寄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发表于1956年,当时苏联卫国战争已经结束10年,在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肖洛霍夫创作了这篇小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具有纪实的性质。在 1965年,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作者向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来进入“文本研习”)

二、文本研习:

1、解题:(在预习的基础上加以探讨,有助于对本文主题的把握)

    (首先来看题目)

一个人的遭遇(在这里)“一个人”到底是指谁呢?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单纯的一个人呢?他的典型意义又表现在哪里呢?(他代表了哪些人?在课文中能找出那些人吗?)

    (下面我们将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明确:

    (首先这里)一个人指索科洛夫,但并非指单纯的一个人,他是一位在战争中挺过来的一个人,但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的一个人,(像肖洛霍夫)这样的人几乎在苏联的每个家庭中都存在着。(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的重要篇章,苏联人以每个家庭牺牲一个成员的惨重代价,打赢了这场战争)在课文中还有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那位复员的残疾的老战友,还有在战争中丧失双亲的小孩子凡尼亚。尤其是索科洛夫与凡尼亚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像,两个合二为一的共有的命运,体现了当时战争中“人的命运”,和俄罗斯民族的命运。

    在索科洛夫身上有着三种朴素而又珍贵的品质:对战争及苦难生活表现出来的坚毅;在战俘营中维持着一个普通战士的尊严;在残酷的战争中并未使他心灵枯竭,反而让他的心灵更加高贵与温和。作品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形象,感染了千千万万个读者。

(第2个问题)

  2、人物命运的不幸是通过其遭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内心活动变化来展示的,那么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找出索科洛夫具体遭遇及他内心活动的相关句子,并对此作具体分析。(那么下面我们分别从各个部分中找一找)

    明确:

    补充部分: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在战俘集中营中受尽折磨)

    在第一部分中:他写到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到祖国,而正在这个时候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描写索科洛夫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

    然后写他回家看望过去亲手建起的家园,现在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描写索科洛夫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

    (下面我们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然而,当他热切盼望的时候,等来的却是儿子牺牲的消息,而且是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看这段句子“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描写索科洛夫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这是第二部分对于索科洛夫的遭遇和内心活动的描写)

    第三部分: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索科洛夫的内心:他想忘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是为了解解疲劳,也是为了试图忘却战争造成的不幸。)

    第四部分:是索科洛夫人生的转折,领养孤儿凡尼亚。[这一部分写得最为详细。这一部分作为本文重点探讨的地方,需作重点处理,后面有关题目设置也是抓住这一部分设置]“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描写索科洛夫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心变软了,轻松了,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

    第五部分: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一个意外的事故:一次意外的车祸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生活。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这就是索科洛夫的全部生活。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夫是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说出了他的心灵世界——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使他记忆犹新,不能忘怀。(描写索科洛夫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只是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还有一件痛苦的事: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而最常见的梦是:我站在带刺的铁丝网里……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总结:(那么通过索科洛夫这个人的这些遭遇的描写,我们来看)索科洛夫,这个普通的俄罗斯人,在他的祖国遭遇到严峻考验的年代,在他个人承受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的年代,在无法挽回地失去了一切的情况下,他以百折不挠的意志,以他伟大的慷慨无私的胸怀,战胜了战争所给他带来的巨大的伤痛.

(以上就是我们对索科洛夫的遭遇和他内心活动的分析)

(下面来看第3个问题)

  3、索科洛夫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遭遇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能通过他的讲述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明确:

    (那么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到)索科洛夫他饱受战争痛苦和创伤,他的叙述始终是充满感伤的,然而从他的叙述中又流露出了一种因为饱受战争的痛苦和创伤,几近麻木的心情。他的性格是忠厚朴实,虽然历尽苦难依然坚忍不拔,虽然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结合第1题理解)

(下面看第4个问题)

  4、本文中,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的这一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明确:

    首先是因为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后半生的精神慰藉和生命的意义所在。

    另外,作者描写凡尼亚,写凡尼亚的不幸遭遇,(同样是因为战争让他失去了一切,还是一个小孩子,就已经学会了叹气,)写他的父母双亡,而这个遭受战争不幸的孤儿,他的遭遇也激发起了索科洛夫的同情心,(索科洛夫为了让这只“小雏儿”永远不再叹气,于是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而索科洛夫关怀备至地培养春天的幼芽、竭尽全力不让战争的阴影笼罩在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一点也是本文的中心主题之一。

  5、(下面我们来探讨第5个问题)在最后一节中,作者描写了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明确:

    (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以下的分析)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那些无助的孤儿寡母。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他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的人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事情的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他自己的美好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三、课堂小结:

《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标志着肖洛霍夫从“顿河的歌者”上升为苏联人民命运的关怀者与同情者,这篇小说当中,他通过索科洛夫形象的塑造,显示了更关怀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对他们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作者用普通人对命运对战争的抗争唱响了一曲人的赞歌。

 

岳妍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