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要领浅说(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案例 手机版


     自从04年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以小说《“认识自我”》为材料以来,小说作为现代文阅读材料就作为一种区别散文一统阅读材料的天下的清流,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心理状态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艺术描写。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小说的阅读,应该主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 

一  了解复杂背景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常见的题型有: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08年宁夏卷第12题、浙江卷第19题就属于第二种类型。 

    环境描写的作用,大致如下: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二   理清情节结构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以及欣赏小说的关键。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实现整体感知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大致有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④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其一部分内容回答主观题。04年辽宁卷第18题就近似于第一种类型,08年江苏卷第12题、广东卷第16题就属于第四种类型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必须注意: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三   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基本题型为: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08年江苏卷第14题、浙江卷第18题就属于第一种类型;04年辽宁卷第21题,08年浙江卷第21题、广东卷第17题,就属于第三种类型。

   解答时应注意: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和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这一点从鲁迅先生开始人们都非常推崇,即所谓“知人论世”。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   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欣赏小说的主题就很重要。 

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常见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08年宁夏卷第14题、江苏卷第15题、广东卷第17题都属于第三种类型。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首先应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人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再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以达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问题,即达到把握主题的目的。如对课本上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写作意图,就非常重要。 

还应认真分析小说的结构,做到“三看”:看情节安排之妙,看线索贯穿之妙,看铺垫伏笔之妙。如课本上入选的小说中《药》《项链》以物为线索,贯穿全文,环坏相扣。《药》安排了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融合,使人们对“群众的愚昧”与“革命者的悲哀”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得更清楚。 

五  写作技巧的把握

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的艺术才能。主要题型有三种: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如象征、对比、衬托、铺垫、抑扬结合、细节描写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或者进行赏析;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有节奏感、用词准确形象、词语丰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04年辽宁卷第20题、06年湖北卷19题属于第一种类型,05年湖南卷21题属于第二种类型。

六  关注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有三个特点。①以小见大:情节小而构思精,以微观反映宏观,突出人物形象的一个完整的侧面;②博采众长:它吸收了新闻的敏锐性、小品的讽刺性、影视的蒙太奇手法、散文的谈化情节的特点;③微言大义:语言简洁,善于留下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空白,具有春秋笔法的特点。基于以上特点,高考命题者往往会把微型小说作为阅读材料。

   七   注重答题技巧   

⑴阅读原则:整体阅读

⑵一般答题流程:初步浏览——分析题干——加工整合——合理推断——赏析手法

⑶表达要求:要点完全,角度准确,忠实原文,忠实题干,词能达意

⑷表述方式:概括性表述  ①步骤:理清结构、关注主旨、界定答题阅读区间、审题并关注隐含信息;②方法:摘抄关键词法;定义诠释法。赏析式表述主要针对:①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塑造方法、形象的意义;②小说的语言的含义、特点、风格、作用。

【跟踪阅读训练】

(一)鸭的喜剧

鲁迅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多久,便向我诉苦说:“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①

这应该是真实的,但在我却未曾感得;我住得久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②,只以为很是嚷嚷罢了。然而我之所谓嚷嚷,或者也就是他之所谓寂寞罢。

  我可是觉得在北京仿佛没有春和秋。老于北京的人说,地气北转了,这里在先是没有这么和暖。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一日就是这冬末夏初的时候,而且是夜间,我偶而得了闲暇,去访问爱罗先珂君。他一向寓在仲密君的家里;这时一家的人都睡了觉了,天下很安静。他独自靠在自己的卧榻上,很高的眉棱在金黄色的长发之间微蹙了,是在想他旧游之地的缅甸,缅甸的夏夜。

  “这样的夜间,”他说,“在缅甸是遍地是音乐。房里,草间,树上,都有昆虫吟叫,各种声音,成为合奏,很神奇。其间时时夹着蛇鸣:‘嘶嘶!’可是也与虫声相和协……”他沉思了,似乎想要追想起那时的情景来。

  我开不得口。这样奇妙的音乐,我在北京确乎未曾听到过,所以即使如何爱国,也辩护不得,因为他虽然目无所见,耳朵是没有聋的。

  “北京却连蛙鸣也没有……”他又叹息说。

  “蛙鸣是有的!”这叹息,却使我勇猛起来了,于是抗议说,“到夏天,大雨之后,你便能听到许多虾蟆叫,那是都在沟里面的,因为北京到处都有沟。”

  “哦……”

  过了几天,我的话居然证实了,因为爱罗先珂君已经买到了十几个科斗子。他买来便放在他窗外的院子中央的小池里。那池的长有三尺,宽有二尺,是仲密所掘,以种荷花的荷池。从这荷池里,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养出半朵荷花来,然而养虾蟆却实在是一个极合式的处所。

  科斗成群结队的在水里面游泳;爱罗先珂君也常常踱来访他们。有时候,孩子告诉他说,“爱罗先珂先生,他们生了脚了。”他便高兴的微笑道,“哦!”

  然而养成池沼的音乐家却只是爱罗先珂君的一件事。他是向来主张自食其力的,常说女人可以畜牧,男人就应该种田。所以遇到很熟的友人,他便要劝诱他就在院子里种白菜;也屡次对仲密夫人劝告,劝伊养蜂,养鸡,养猪,养牛,养骆驼。后来仲密家里果然有了许多小鸡,满院飞跑,啄完了铺地锦的嫩叶,大约也许就是这劝告的结果了。

  从此卖小鸡的乡下人也时常来,来一回便买几只,因为小鸡是容易积食,发痧,很难得长寿的;而且有一匹还成了爱罗先珂君在北京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有一天的上午,那乡下人竟意外的带了小鸭来了,咻咻的叫着;但是仲密夫人说不要。爱罗先珂君也跑出来,他们就放一个在他两手里,而小鸭便在他两手里咻咻的叫。他以为这也很可爱,于是又不能不买了,一共买了四个,每个八十文。

  小鸭也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大家都说好,明天去买泥鳅来喂他们罢。爱罗先珂君说,“这钱也可以归我出的。”

  他于是教书去了;大家也走散。不一会,仲密夫人拿冷饭来喂他们时,在远处已听得泼水的声音,跑到一看,原来那四个小鸭都在荷池里洗澡了,而且还翻筋斗,吃东西呢。等到拦他们上了岸,全池已经是浑水,过了半天,澄清了,只见泥里露出几条细藕来;而且再也寻不出一个已经生了脚的科斗了。

  “爱罗先珂先生,没有了,虾蟆的儿子。”傍晚时候,孩子们一见他回来,最小的一个便赶紧说。

  “唔,虾蟆?”

  仲密夫人也出来了,报告了小鸭吃完科斗的故事。“唉,唉!……”他说。

  待到小鸭褪了黄毛,爱罗先珂君却忽而渴念着他的“俄罗斯母亲”了,便匆匆的向赤塔去。

  待到四处蛙鸣的时候,小鸭也已经长成,两个白的,两个花的,而且不复咻咻的叫,都是“鸭鸭”的叫了。荷花池也早已容不下他们盘桓了,幸而仲密的住家的地势是很低的,夏雨一降,院子里满积了水,他们便欣欣然,游水,钻水,拍翅子,“鸭鸭”的叫。

  现在又从夏末交了冬初,而爱罗先珂君还是绝无消息,不知道究竟在那里了。

  只有四个鸭,却还在沙漠上“鸭鸭”的叫。

                                           一九二二年十月。

【训练题目】

1、完成语言知识练习:

①、划线句①源自词人         的名句“            ”。

②、划线句②出自《孔子家语》,现在人们常常喜欢用与该句同一出处的句子是“       ,       ”与其相对。

2、根据小说叙述和描写,请概括北京的气候或环境特点。

3、作者塑造的主人公爱罗先珂具有怎样的形象?

4、有人说:《鸭的喜剧》虽然选自于《呐喊》,但它“构成了与《狂人日记》为代表的《呐喊》整体风格(沉痛与激越)相抗衡的另一种‘声音’,而且是《呐喊》对于悲凉的呐喊的一种调剂与补充,是更富人性的鲁迅的另一面”。你认为这种说法能概括小说的主题吗?还有没有其他关于小说的主题的看法?

5、请任意选择一题加以完成。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②、请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 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 著   周柏冬 译 

在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两个朋友邂逅相遇。一个是胖子,另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刚在车站上吃完午饭,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的樱桃。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息。那瘦子刚刚走下火车,肩背手提着几只箱子、大包小包和一些纸盒,身上散发着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身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起一只眼睛的细高个子中学生,是他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大声叫起来,“这是你呀!我亲爱的朋友!可好久没有见着你啦!”

  “天呐!”瘦子惊奇地喊着,“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呀?”

  两个朋友亲吻了3次,彼此打量着,眼泪汪汪,惊喜交集。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以后说,“真没想到!真是奇遇!呶,好好看着我。还是从前那个美男子,还是那样仪表堂堂,穿得漂漂亮亮的。天啊!是你呀!嗯,你怎么样?阔起来啦?结婚了吧?你看,我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露意丝,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三年级学生。纳发尼亚!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在一块儿上的中学。”

  纳发纳伊尔稍微想了想,摘下帽子。

  “我们在一块儿上中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怎样拿你开玩笑吗?管你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你用香烟把学校的一本书给烧坏了。管我叫厄菲阿尔忒斯,因为我爱搬弄是非。哈,哈!……咱们那时都是小孩子啊!……纳发尼亚!别害羞,到他跟前去,靠近点……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教徒……”

  纳发纳伊尔稍微想了想,躲到他父亲的身后去了。

  “你的近况怎样,朋友?”胖子热情地望着他的朋友问道,“你在哪儿供职?做到几等官啦?”

  “我亲爱的朋友,是在做官。已经当了两年八等文官,得了一枚斯丹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多……哎,不多也算了。我妻子教音乐,我呢,附带做点木头烟盒。烟盒挺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有谁一次买10个或者10个以上,你瞧,我就让点价。我们就这么对付着过!原先在部里的一个司做事,现在调到这儿,还是原先的部门,可是当科长……往后就在这儿做事啦!你怎么样?恐怕已经是五等文官了吧?嗯?”

  “不对。我亲爱的朋友,你还得往高点说,”胖子说,“我已经是三等文官了……得了两颗金星勋章。”

  瘦子一下子脸色煞白,呆住了。不过,他脸上的肌肉很快地向四面八方扭动,做出愉快的笑容,似乎从他的脸上、眼睛里迸发出好些火星儿。他自己拱肩缩背把整个身子卷成一团。他的那些箱子啊,大包小包啊,硬纸盒啊也都瑟缩着,皱起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伸得更长了。纳发纳伊尔挺直了身子做出立正的姿式,把制服上的扣子扣得整整齐齐……

  “大人,我……非常荣幸!我的朋友,还是从小的朋友,一下子变成了显贵,嘻,嘻!”

  “唉,算了!”胖子皱起眉头,“干吗用这种口气说话!咱们是从小的朋友嘛,用不着官场的那些奉承和恭维。”

  “请您恩典……您……”瘦子一堆笑脸,身子越发卷成一团了,“大人的恩典有如起死回生的甘露……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妻子露意丝,算是路德派教徒……”

  胖子本想说点什么表示他并不同意他的这一番话,可是瘦子脸上现出的虔敬、谄媚和恭顺的酸相,弄得三等文官直恶心。他索性转过身去伸出手向他告别,望也不望瘦子一眼。

  瘦子握了握胖子三根手指,全身弯下去向他鞠躬,发出来嘻嘻的笑声。他妻子也陪着笑脸。纳发纳伊尔双脚靠拢,鞋后跟发出“砰”的一声,制帽掉到地上去了。这三个人又惊又喜,惊喜交集。

                                                            1883年

【训练题目】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契诃夫写的很多小说都是讽刺当时的社会。我们不应该象瘦子那样,一定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B.根据小说可以预见,瘦子在胖子的帮助之下,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定会升职的。

C.契诃夫早期的很多小说都表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但本文却意不在此。

D.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此,本文应该是看似喜剧实则为悲剧。

2、对比手法在文中运用的比较典型,试着在文中找出一组加以分析。

3、细节描写是小说中最常见的描写手段,试着在文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4、标题“胖子和瘦子”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5、你所认为的该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试结合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参考提示】(一)

1、①苏轼 寂寞沙洲冷  ②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①安静(作者反复渲染的爱罗先珂的寂寞)②干燥(冬天寒冷  夏天雨少)

3、爱罗先珂虽然是盲人,虽然世界并非尽如人意的,但是他追求“奇妙的音乐”,并且“向来主张自食其力的”;他对世界充满爱心,那是一种趋势博大的爱,他爱一切生物,爱充满活力的生命,爱欢乐的世界。总体形象:仁爱的化身。

4、能够概括。另外的看法:①作者通过鸭的喜剧——也就是由蝌蚪的悲剧,提示了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生命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委婉的表达了人间不可能无所不爱,唯有反抗强暴,才能保护弱者的思想。②鼓励爱罗先珂一样的人们坚持下去!不要留下遗憾!

5、①《鸭的喜剧》主要讲述的是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居住在北京。他觉得十分无聊,寂寞,便托人买了一些蝌蚪儿,待它们长大后就可以听到交响曲般的“蛙鸣声”。当他从孩子口中得知“他们生了脚了”,“他便高兴的微笑道”。 然而,他又买了四只“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的小鸭。小鸭固然可爱,但它们在游泳的时喉,“吃掉”了河中爱罗先珂的蝌蚪。使他梦寐以求的“蛙鸣交响曲”就这样破灭。事后,他带着遗憾离开了“沙漠”般的北京。 

②语言特色:本篇在写作上有散文化特色,情节性不强,但语言朴实、亲切、雅致、别有一翻韵味。(朴实、亲切:选取生活中琐事,围绕虾蟆、小鸡、小鸭等小生物展开,赋予了生活气息;雅致:引用古诗词名句,如“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参考提示】(二)

1、C(A. 瘦子不诚实,文中无据。B根据“三等文官直恶心”“他索性转过身去伸出手向他告别,望也不望瘦子一眼”可以预见胖子不会帮助瘦子。D瘦子的人品是极其低劣的,与“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不合。)

2、可以将瘦子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作为分界点,对比之前和之后瘦子极其家人的神态,说话的语气、内容,说话时的动作;也可以对比胖子对瘦子的态度变化。

3、细节描写一是为了进一步刻画人物的心理,与人物的心理进行烘托,二是使所塑造的人物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三是使文章的层次上升。可以分析的细节描写有很多处,例如:1、第一段对胖子和瘦子浑身散发的气息的细节为下文二人的身份差异作好了铺垫。2、瘦子的儿子纳发纳伊尔的变化“纳发纳伊尔稍微想了想,摘下帽子”“纳发纳伊尔稍微想了想,躲到他父亲的身后去了”“纳发纳伊尔挺直了身子做出立正的姿式,把制服上的扣子扣得整整齐齐”“纳发纳伊尔双脚靠拢,鞋后跟发出“砰”的一声,制帽掉到地上去了”体现着父亲的言传身教。

4、第一层含义:二人本身的身体外形差异;第二层含义:二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异(高者豪华奢侈,低者寒酸扫地);第三层含义:二人的精神层面的差异(高者心广体胖,基本没有势利眼;低者蝇营狗苟,卑躬屈膝)

5、小说的主题:讽刺了“小人物”的庸俗猥琐。<<胖子和瘦子>>就是一篇具有这样讽刺意义的小说,可以称作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当今的一些工职人员、商业人员乃至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存在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几千年封建制度下的“官本位”思想:汲汲于功名利禄。

 

巨东涛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