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马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描写人物和准确地遣词用字。 2.学习郭全海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想 本篇节选自《暴风骤雨》的第二部,写了分马、换马两个事件,换马是分马的发展,两个事件紧密连贯。分马,元茂屯三百来户都来参加,场面纷杂,人物众多;换马,则集中于解决一个问题。本篇既写出了场面的热闹欢腾,又在众多人物中写了十来个人物,并在其中着重描写郭全海、老孙头这两个人物,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反映了分马给群众带来的欢喜,表现了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这个特点,培养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地处理繁多材料,在纷杂场面中描写主要人物的能力。 本篇准确地遣词用字——特别是准确使用一些副词描写人物,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把关键语言表现力量的分析,统一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当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郭全海的高贵品质,培养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扣住关键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习作时准确地遣词用字的能力。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结构层次,体会分马场面的热烈欢乐,分清主要、次要人物。 教学过程 1.由开始教学小说单元,引出《分马》(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的第一段,大致了解《暴风骤雨》和课文前面的故事情节;参看注释阅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的身份,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拴: shuān 骒:kè 弦: xiān 相中:xiāng zhòng瞅;chǒu 撵: niǎn (马)圈:juàn 夭折:yāo zhé 趟(地):tāng 抠 :kōu 驹:jū 4.指定学生二人朗读课文。 前一人读至“不又安上家了吗”。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1) 依据故事的发展,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为几层?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又安上家了吗”,写分马;第二部分,从“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到篇末,写换马。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从开头至“说罢,跳下地来”,为第一层,写郭全海主持分马,对群众进行教育;这一部分的后文为第二层,写分马的经过情形。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从这一部分开头到“见人就叹命不好”为第一层,写老王太太不满意分到的马;从“郭全海看到老王太太灰溜溜的样子”到“老田头笑着说:‘你牵上吧。’为第二层, 写换马的经过;从“大伙都散了”到篇末为第三层,写郭全海做换马的善后工作。 如有学生把第一部分的第一层独立分为一个部分,在肯定这样理解也有道理以后,指出:本篇写了分马、换马两个事件,故以把进行分马教育的段落理解为分马这一部分中的一层为宜。 (2)本篇怎样把一二两个部分关联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跟她俩小子没有挑到好牲口”,“都”、“只有”两个副词的使用,构成两种情况的对比,由众多群众的情况到个别人物的情况,承上启下,把两个部分关联了起来,使节选部分成为了整体。 6.引导学生体会分马的盛大场面和欢乐气氛。 本篇怎样表现出了群众分马场面的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在分马的进程中,表现出了群众分马的盛大场面和欢乐气氛。 郭全海对群众讲话前,先要“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 “别吵吵”,于是“人们涌上来”,他得“爬到桌子上,高声”说话;群众回答他的问话,先是“无数声音”,后是“许多声音”;这表现出到场群众的众多,场面的盛大,群众感情的兴奋。 老孙头骑分到的马被摔下来,“调皮的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打趣他”,“围上来”,“七嘴八舌”,足见打趣老孙头的人很多。这么多人打趣老孙头,老孙头也并不介意,正表现了分马群众的情绪极佳,满心欢喜。分到了称心的牲畜后,“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更形成了盛大场面中一片欢乐的情景。 7.引导学生把握本篇的主要人物。 本篇在元茂屯参加分马的三百来户人家中,写了十来个人。写这些人是否也有详有略?主要写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这十来个人也有的详写,有的略写,详写郭全海和老孙头这两个人物。 8.引导学生分析本篇的几个略写人物。 (l)本篇略写的几个人物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的几个略写人物,表现出了不同身份的人物在分马当中的不同表现:(烈士妻子)赵大嫂子:因家中没有男劳力,虽经别人劝说,“说啥也不要”马,把马“省下给人力足的人家”;淳朴善良,觉悟很高。(贫农)老初:“早”就想要一头杖子,反复“寻思”忙子的优点和缺点,牵回一头黑技牛;考虑实际,朴实勤劳。(被地主夺走毛驴,妻改嫁,子夭折,成了二流子的)李毛驴:不要马,不要牛,单要“原来的那两头毛驴;物还原主,人也转变。(平属)白大嫂子、(军属)张景瑞的后娘,都分到了“相中的硬实马”,老田头夫妇也“十分满意地”“牵了一匹膘肥腿壮的沙栗儿马”;这几个人分到 胜利果实,满心欢喜。(新近立了大功的韩老六的穷亲戚)老王太太:“没有挑到好牲口”,“见人就叹命不好”;分得马匹还埋怨,思想落后。 (2)这样略写几个人物在本篇当中起着什么作用? 一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样略写出几个身份不同的人物在分马中的不同表现, 和详写的两个人物在分马中的表现联系起来,既表现出分马 的具体进程和欢乐场面,也使本篇具有了浓郁的生活实感。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盛大场面、欢乐气氛的表现和略写几个人物 的作用,准备分析郭全海、老孙头这两个详写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郭全海、老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本篇略写的几个人物,引到分析详写的人 物郭全海(板书:郭全海)。 2.引导学生分析郭全海这个人物形象。 (1)郭全海,元茂屯的农会主任,共产党员。他在分马 前的讲话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郭全海先叫大家“别吵吵”,维持好秩序,然后谈出分马 的办法,表现出他是分马的主持人(板书:主持分马)。分马 办法是“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合理、简明。 易行,表现出他有很强的领导工作的能力(板书:领导力 强)。分马前对群众说“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 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板书;相机教育群众)。 (2)郭全海怎样对待自己的分马?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郭全海自己分马排在第二名(板书:自己分马),第一名赵大嫂子又没有要马,大有细致挑选的条件。但他“对自己的事总是随随便便的”,“随随便便”,表明他并不注意自己的事;“老孙头要他牵那匹青骡马,他就牵出来”,“就”这个副词的使用,表现出他自己并未挑选马匹(板书:并未挑马);从而表现了他很不重视个人的利益(板书:不重个人利益人间)老孙头高兴地骑上分到的小儿马,被马摔下来,马逃逸了。郭全海作出了什么反应?这个行动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郭全海看到老孙头的马逃逸了,“慌忙从柱子上解下青骡马,翻身骑上,撵玉石眼去了”,他立即急追老孙头逃逸的马(板书:急迫逸马),表现出热心帮助别人(板书:热心助人)。迅速追回逃逸的马,又可以结住老孙头骑马被摔、儿马逃逸这个插曲,保证分马的顺利进行(板书:保证顺利分马人 (4)郭全海怎样了解到老王太太不满意分到的马并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郭全海看到老王太太灰溜溜的样子,走拢来问道:“怎么的了?这马不好?”’“看到”老王太太懊丧的神态,立即“走拢来”问她,表现出他关心群众,注意观察群众。听到老王太太不满意分到的马的回答后,郭全海“随即”说出和她换马;“随即”,不假思索,主动地要和老王太太换马,表现出他一心照顾群众,不计个人得失(板书:主动换马照顾群众不计个人得失)。 (5)老王太太不满意郭全海的青骡马,郭全海继续采取了什么行动?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郭全海没有因老王太太不愿换自己的青骡马而觉得已经尽了心,撒手不管,向是招呼一些积极分子“商量老王太太的事”,动员积极分子和老王太太换马(板书:动员换马)。他讲了“先进的要带落后的”,谈到老王太太“又立了功”,说明她“不中意”自己的青骡马,让大伙“说怎么办”;表现出他善于启发积极分子的觉悟,鼓动积极分子的热情(板书:启发鼓动)。结果是大伙都愿和老王太太换马,老王太太满意地换了老田头的马,问题得到解决(板书:问题得到解决)。 (6)老王太太的问题解决了,郭全海又做了什么工作?得到了什么样了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郭全海在老王太太换走老田头的马后,担心老田太太“不痛快”,就把自己的马送到田家去换那匹热毛子马(板书:送马田家)。老田太太经过老田头的劝说、教育,“心转过弯来了”,说“不用换了”,彼此推让,郭全海最后决定“青骤马开春下了崽,马驹子归”老田头,慷慨地赠送马驹子,圆满地完成了换马的善后工作(板书:慷慨赠驹善后圆满完成)。 (7)本篇塑造出郭全海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塑造出郭全海大公无私、工作细致、善抓思想工作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板书:大公无私工作细致善抓思想)。 3.引导学生分析老孙头这个人形象(板书:老孙头)。 (l)老孙头,贫农,赶大车的,在分马中叫到他的名字前他的行动、语言,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孙头在叫到他的名字前,“早相中了挂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早相中”,表现出他十分注意分马,早就细心挑好马(板书:叫到名前早挑好马)。但老田头问他“你要哪匹马”时,却答以“还没定强”,表现出他惟恐说出小儿马被号在他前面的人牵走,表里不一,世故圆滑(板书:表里不一 世故圆滑)。 (2)老孙头在叫到他的名字时的行动,表现了他什么样 的心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孙头听到叫他的名字时,“大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小 儿马,迈开大步,快似流星地急切牵上小儿马(板书:叫到名时急切牵马),表现出他为分到相中的马而无限激动,都不能自持了(板书:无限激动 不能自持)。 (3)老孙头分到小儿马后的行动、语言,具有什么样的 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孙头分到小儿马后,不先回答张景瑞的话,就立即“翻身骑在儿马的光背上”,表现出他为分到满意的马而满心欢喜(板书:立即骑马满心欢喜)。对张景瑞说明小儿马是最好的马,回答小猪倌说自己骑马不会被摔下来,又表现出 他在满心欢喜之时的自我夸耀、自鸣得意(板书:自我夸耀自鸣得意)。 (4)老孙头骑小儿马发生了什么情况?他的反应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儿马“狂蹦乱跳”,“绕着场子飞跑,到底把老孙头扔下地来”,“扔下”,表明摔得很重(板书:被马狠摔)。“调皮的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打趣他”(板书:人们打趣)。老孙头没有反击人们的打趣,表现出他的心情没有因被马狠摔而变坏,并不计较人们的打趣(板书:并不计较)。他虽被小儿马摔得很痛,说“回头非揍它不可”,“非”和“不可”呼应使用,看来真像要狠揍小儿马一顿,但又反复称小儿马为“这小家伙”,他仍然爱马(板书:仍然爱马)。 (5)郭全海把小儿马追了回来,老孙头的行动怎样?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被摔得很痛的老孙头,在柴垛边“抽根棒子”,“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抡起木棒”,像要狠打小儿马(板书:像要狠打);但“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并未真打(板书:并未真打);表现出他舍不得打小儿马,十分惜马(板书:舍不得打十分惜马)。 (6)老孙头在换马中的行动、语言,表现了他什么样的 心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孙头被郭全海招呼着参加了积极分子的商量老王太太的事。由于郭全海的启发鼓动和积极分子们都愿和老王太太 换马,他也只得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表示愿意换马;但紧跟着就说“就怕儿马性子烈,她管不住”,似乎在替老王太太着想,实际是怕她换去小儿马(板书:口说愿换实际怕换)。到老王太太“用手摸摸”小儿马时,老孙头更是说那马既“不老实”,又“像瞎了似的”,这样大肆贬低小儿马这匹好马,实际是惟恐被老王太太换去(板书:大贬好马惟恐换去)。 (7)本篇塑造出老孙头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塑造出老孙头翻身分马无限欢喜,想要积极进步却仍然存有自私观念的农民形象(板书:翻身分马无限欢喜想要进步仍然自私)。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进一步分析郭全海、老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郭全海的高贵品质。 板书设计 郭全海 主持分马 领导力强 相机教育群众 自己分马 并未挑马 不重个人利益 急迫逸马 热心助人 保证顺利分马 主动换马 照顾群众 不计个人得失 动员换马 启发鼓动 问题得到解决 送马田家 慷慨赠驹 善后圆满完成 大公无私 工作细致 善抓思想 老孙头 叫到名前 早挑好马 表里不一 世故圆滑 叫到名时 急切牵马 无限激动 不能自持 立即骑马 满心欢喜 自我夸耀 自鸣得意 被马狠摔 人们打趣 并不计较 仍然爱马 像要狠打 并未真打 舍不得打 十分惜马 口说愿换 实际怕换 大贬好马 惟恐换去 翻身分马 无限欢喜 想要进步 仍然自私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