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知多少”(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nanshanyelao

前言:偶然翻开笔记,看到了这篇我几年前写的听课随笔。文中所列现象在今日亦复普遍存在,故欲在网上发表,以便与诸多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有一位教师选择了光未然的诗作《黄河颂》作为一节新课改示范课的教学材料。

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资料。学生们在课外也真下了功夫了,关于黄河的材料五花八门:有说的,有唱的,有上黑板写的,有出示图画让大家观赏……末了,教师还意犹未尽,出示了他自己收集的多种相关材料。一番展示,热热闹闹中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在随后的十几分时间里,便是朗诵了。教师朗诵,学生朗诵,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

评课时,各种花环,诸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新理念,新思路”,“注重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之类,纷纷套在了那位授课者的头上。正当那位授课者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一位权威人士给他泼了一瓢冷水:“我认为这节课有美中不足,这位教师还没能完全放开手脚,探究得还不够。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黄河知多少?”让学生去探究。比如,它的含沙量,它附近环境的恶化,我国保护母亲河的措施及成效,你对治理黄河流域的设想等等。这些都是热门话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听完这番高论之后,全体在场人士无不连连点头称是。

“权威人士”的高论的确有道理。按他的高见,上完这首诗,学生们可能都成了研究黄河的专家了。

问题是,这还是语文课吗?

在语文课堂上学习《黄河颂》这首诗,重点理应放在对诗作本身的赏析上。指导学生搜集材料,重点应该在这首诗的背景及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密切关系上。探究的重点应该是诗的主题和诗的艺术性。教者已经把学生带向歧途,“权威人士”还想把学生领向何方?

理念再新,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一节非语文课,总不能说是一件好事。语文就是语文,它涉及到诸多学科的知识,但它绝不是各科的综合。天文,地理,体育,美术······它们都是一些专门的学科,有专门的专业老师教授,语文课还是应该完成语文自己的教学任务。

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不能迷失了语文自己!

2008年3月20日

作者邮箱: 906974447@qq.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