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老子) (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众妙之门》  

一 老子生平及轶事

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生卒年月无处可考。据说他的母亲感应到天空有一颗大流星人腹,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下老子,母亲却因难产而死。神奇的是,老子是 “从母左腋出”,生下时上唇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两只耳朵大得出奇,因而取名为李耳,字聃。李耳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而且耳大是富贵之相,因而深得爷爷的喜爱。

  早在李耳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离家出走了,母亲又难产而死,因而李耳一直跟着爷爷生活。小时候的李耳就肯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每一件事都能给他以启示。民间流传有李耳童年买牡丹花的故事。李耳的家乡曲仁里是著名的牡丹之乡。一天来了个卖牡丹的人,这人能说会道,大声咳喝道:"一朵牡丹放红光,光彩照人满院香。"李耳买了一棵牡丹根,后来发现是一棵狗尿蒺子树。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个卖牡丹根的,李耳问他是狗尿蒺子还是牡丹,小贩瓮声瓮气地说:"好坏就这样,随你要不要。"态度十分生硬,但买回来的牡丹根后来就开出了几朵像碗口那么大的牡丹花。由这件事,老子总结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这个民间传说明显带有附会、斧凿的痕迹,一个小孩怎么会有如此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耳是一个聪慧而有天赋的孩子,正是由于他的善于思考,才为他后来的立论著述打下了基础。长大以后的李耳开始师从常枞。据记载,常枞是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学者,他学识渊博,教诲学生孜孜不倦。常枞对李耳的教导都要李耳自己体悟。他告诉老子,人在经过故乡时要下车,表示不忘故旧根本;在高大的树旁经过要弯腰伛背,以示其对长辈的尊敬。

  老子很勤奋,再加上常枞的教导,他的思想日益成熟。他与孔子生活于同时代,比孔子稍微年长些。当时的老子已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学识在当时无人能及,因而被任命为周守藏室之史官,管理朝廷的众多藏书。在这里,老子的思想又一次产生了飞跃。李耳在任史官的过程中研读了《尚书》。《尚书》中载有从尧到周初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讲话、文告,渗透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和许多精深的道理。

  老子研读 《尚书》的时期是他思想发展的成熟期。当时的老子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向李耳问礼。他们在庙堂阶前看到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他,背后的铭文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的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部己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尚存。况且作为一个君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出而为仕,否则就随遇而安。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有盛德的君子,看他的容貌,仿佛十分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造作的姿态与过多的志向,这些对你有益无害。

  孔子离去后,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钓绳去钓,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否能乘风云飞上天呢?我今天见到老子,感觉他就像龙一样。"

  本来,老子的思想已开始向隐居修养、追求无名发展,恰好此时周王室的一场内乱又使他得以由仕途中解脱。周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在守藏室中带走了大批周朝的典籍逃奔到楚国。此事波及到李耳,李耳于是辞去守藏室史官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令尹喜请求道:"先生要隐居了,请尽力写一部书吧。"于是老子写成了一部书,这就是 《老子》。

  

二 关于《老子》

《老子》一书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采取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书中阐释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重点阐释了老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在书中,老子揭示、诅咒了由于阶级分化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及相应 的斗争;《老子》对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事物持一种保守态度,对孔墨所提出的主张也十分反对;《老子》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景及其社会地位的改善丧失了信心,主张不争,主张安于自我满足,一心向往那种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提出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不可认识的精神性的存在,所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的唯心主义还表现在它把 "道"说成是 "无",所谓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还提出了“无道”“无为”的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事物往往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谈宇宙,谈人生,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在书中,老子揭示、诅咒了由于阶级分化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及相应 的斗争;《老子》对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事物持一种保守态度,对孔墨所提出的主张也十分反对;《老子》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景及其社会地位的改善丧失了信心,主张不争,主张安于自我满足,一心向往那种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至今还普遍存在着老子思想是反对仁义智慧,反对革命,主张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甘守懦弱、逆来顺受、保守倒退的观点。这些观点也是历代哲学家比较普遍的观点。历史教材是这么说的,哲学教材也是这么说的,老师讲授的时候也就讲:“有为不如无为,有用不如无用,活着不如死了。”因此,在强调“有为”的社会里,很少有人去读《道德经》。其实,仔细一读,你会觉得,哪里是老子消极、反动?分明是人们误解了老子!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老子的两篇经典妙文

                 

 

谢老师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