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致橡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初步了解朦胧诗(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 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2. 适时讨论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步骤:  

一、提问导入 

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我们共同来谈一个话题,一个有关“爱情”的话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二.朗读并理解诗歌意境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明确:木棉不愿做: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问: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明确:“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    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 

    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 

    明确: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问“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 

    明确: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 

    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 

    问。    木棉愿做什么?   

明确: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问: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 

        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问:树是如此,花又怎样呢? 

    明确: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问:花怎能“ 叹息”?为什么用“ 沉重”一词?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这是通感修辞,  

            不仅如此,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 

问;诗人希望做什么? 

明确: 寒潮、霹雳、雾霭、虹霓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结: 诗人崇尚的是: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诗的最后说的“这”,指的就应该是这些。全诗至此,完成了由“破” 而“立”的全过程。 

          

    另:有哪些诗句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孔雀东南飞》)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莫里哀);  

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投影片)  

是啊,爱情又是神秘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有一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的,爱情啊,你究竟姓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什么样的爱情又不是真正的爱情呢?让我们静听那来自木棉心灵深处的表白,同时思考作者否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又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欣赏丁建华的配乐诗朗诵) 

             

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师生共同明确: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第一种谈恋爱的动机不纯,目的是为了贪图荣华富贵,炫耀自己,是极其自私的,作者予以坚决的否定。三个字“绝不学”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态度。第二种单相思式、一厢情愿式的恋爱观作者同样予以坚决否定。对于第三种奉献型的爱情观,作者也予以否定,但程度与前两种有所不同,“也不止”“都还不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为什么对于这种爱情观作者也予以否定呢?这种爱情观与前两种有着共同的特点,这三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 

   

    三.作者舒婷(板书)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女诗人。其他同学补充介绍——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板书)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投影片)等。《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投影片) 

    这首诗写于1977年3月27日,20多年前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十年动乱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当时不少诗文中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欲望”,“爱情”这一“资产阶级的感情”更是与革命者的身份格格不入。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诗人也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性的各个领域,对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纯洁热烈而以高尚的爱情。这是作者的爱情宣言,这是一个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当代女性对爱情的不懈追求。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个人狭小感情圈子的缠绵悱恻和朝花夕月,它的新颖独特,为新时期诗歌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清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象征和比喻能起到什么作用?  

运用象征和比喻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板书),意味生长。这些象征物和喻体在诗歌中又称为意象。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本文运用的比喻有很多,也就是说本文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叠加式的。(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铜枝铁干,刀剑戟,红硕的花朵,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 

诗人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四. 简介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欣赏几首朦胧诗,体会其特点。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同学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朦胧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钦赞。作者用意象、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 潜能所爆发出顽强求索的精神。 

                    小巷  

    小巷/又弯又长  

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同学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我”是坚定的,“我”在顽强地敲着,过走过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五.作业:关于早恋的讨论

    就“早恋”这个敏感的话题师生各抒己见。教师明确: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是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的。 

    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附板书:   

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    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

 

谢老师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