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案例 手机版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 

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 

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 

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 

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 

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 

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 

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观测 ——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 

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 

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 

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 

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 

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 

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 

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 

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见下面板书) 

草木荣枯 杏花传语耕地 桃花暗示种谷子 

候鸟去来 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 

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 

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 

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七、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 

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 

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 

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主要三次要空间上时间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 

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①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纬度因素) 

②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差异) 

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 

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 

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 

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 

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 

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 

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 

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 

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 

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 

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主要    上     次要     空间      时间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