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咏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设计思想】      “咏史怀古”向来是迁客骚人、仁人志士借以 抒怀的范式。或托古讽今,或叹逝伤今,或以感怀身世抒写幽思,或以凭吊先贤激励后进,或以关注现实达成劝诫。或兼有其类不能自已……但无论哪一种“咏怀”,都是一种“凭栏易生追昔梦,回首难掩抚今情”的形之于外,都有着对人生、历史或现实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追索,这些体验和思考仍有后学者玩味和内化的价值。

    “用典”几乎是怀古之作的不二法门。作品中的“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用典”,不仅能凸显而且能有效地推进和发散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用典”,对深入领会怀古之作的表现手法和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借助涵泳词意,内化作者用世报国情怀,强化学习者责任意识。

    2.依托作品中“用典”与“表情达意”间的关系,窥见《京口北固亭怀古》豪放词风一斑。

    【教学方法】 预习中成诵,讨论中探究,感悟中生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怀”,指心有所感;“古”,指眼前能触动情怀机关的古迹和与古迹、情怀密切相关的古人古事;“怀古”,即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见,“怀古”实在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二、析词作用典

    结合课前预习,背诵全词。

    1.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什么?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 历出处的词语”(《辞源》);结合文本注解思考。上片先后有:①三国时,孙权曾在京El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②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

    下片先后有:③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④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 还;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⑥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 虽老思用。

    2.结合词题看,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六个典 故?

    明确:成词背景与典故的联系,为后面分析打 基础。

    与“此时此地”有关。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但主战派一直将“王师北定中原”当做目标.京口作为抗金前线与金人劫掠后的扬州隔江相望。典故①②⑤在空间上与作者此时立足的京(镇江)直接有关。

    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此时,作者率众南 归已经三十二年,被投降派排挤而被迫退居江西乡间也已有十多年,但他从未放弃收复失地的愿望;此地,作者此前在濒临抗金前线的镇江任知府,因力促充分准备和得当用人而遭当权者疑忌以致降职,为恢复大业一展才略的愿望再次落空。此时此地的作者空怀却又不愿空怀一腔忠贞,报国无门却又不甘心报国无门。典故③④⑥所及人物及其境遇与作者此时的情感和抱负直接有关。

    正因为以上两个“有关”。内心沉郁却又壮怀 激烈的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这六个典故。

    3.结合全词看,这些典故有哪些特点?

    ①典故多。全词双调104字,上片两处用典, 下片四处用典。

    ②内容有侧重。上片典故所及侧重“人”——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下片典故所及侧重“事”——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有关的历史事件。

    ③感情有侧重。上片典故侧重体现出感慨、深沉的情感;下片典故侧重体现了暗讽、慷慨和悲 愤的情结。

    ④典故有对比。成就“风流”的人事和“仓皇北顾”的人事对比,历史上“舞榭歌台”的太平景象与佛狸祠如今异族统治下“神鸦社鼓”的貌似太平对比。

    ⑤同典分用,相互照应。宋文帝败北与拓跋焘追击并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实为同史,但词中分 用,相互关联却又各表一意。

    纵观全词,用典较多较灵活,表达的情感丰富而相对集中。并能以一心报国的高尚情怀贯串其中。抒情脉络完整而清晰。

    4.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 讨论并从形象描写或语言形象性入手,化难为 易,提取有关“形象”,还原有关“意境”,体味有关“情理”,突破难点。

    ①典中塑形象。“凭谁问”句,“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的故作疑问,展现了廉颇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忠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将形象跃然纸上;联系作者际遇,自况以表报国之心的用意不言而喻。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

    ②典中生意境。“江山”既实指京口之江山,也 虚指天下之江山;饰以“千古”,置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及其英雄业绩于时空的邈远辽阔之中。既有多娇江山之美,又含英雄豪迈之气。兼有感慨今昔之情,终成雄壮开阔之境。因典生境,境中隐情,自然而生动。

    ③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例如,上片表现英雄不再的感慨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之情,下片则表现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愤中的希望。虽然有元嘉北伐“仓皇北顾”和佛狸祠“神鸦社鼓”这样的反面切入.但不难发现和把握词中情感的流动。

    因情用典,以典蕴情,切合词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这是本词用典最主要的特点。

    典中明“理”。例如,上片孙权、刘裕的典故,在“京口,,情境下暗含了‘‘有准备才能成功”的道理.而下片廉颇思用的典故,暗含了老臣不仅忠心可嘉而且经验可用的道理。

    最后,所有典故于情于理都落脚于“忠心报国”这一主旨。

    ④增强感染力。以内容特定的典故来表情达意。不仅简省精练,还可曲尽其妙;同时,用典与形象、意境和情理有机结合,体现了词的精练性和含蓄性,使词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

    三、感词人情怀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背诵全词。进一步理解:

    1.这首词包含哪些思想感情?

    抗金报国的忠义,对英雄人物及其业绩的仰 慕.对太平与繁华不再的感慨,对草率出兵的暗讽,对人心安于现状的担忧,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诸多感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主次分明,因果相关,情理交融。图示如下:

    四、整合

    1.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重要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中语评“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晃”,即指辛弃疾的词出自至性真情,能创造阔大的意境,能表现高洁的襟怀和远大的志向。《京口北固亭怀古》很好地诠释了王国维的评语。

    2.关注本词用典质与量兼备、意与境互动、情与理相合的特点。

    五、迁移

    结合前面分析,第三次背诵全词。‘    1.进一步体会“慷慨愤世的词家当以辛弃疾’  为代表’’’    2.结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在’  用典的特点和作用两方面作简要比较,从词作意 境、作者胸襟方面进一步感受豪放派词风。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