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其一)(鲁人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

课题:记念刘和珍君(共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课文相关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语句及关键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题目对课本有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讨文本,挖掘作品深层次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思想感情。 

2、理解、鉴赏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 理解、鉴赏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     涵咏诵读   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   互动探究 (课前完成预习)

预习导航 

1、解题 

文题中的“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  

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2、知人论世 (同学们还可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鲁迅吆,试一下吧! )

【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字______,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其中小说和杂文影响最广。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其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小说);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杂文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为前期杂文)《三闲集》、《二心集》、《__________》、《伪自由书》、《花边文学》、《___________》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3、背景链接

“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 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1926 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日本海军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舰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发生后,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3月17日,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国务院请愿,执政府卫队竟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在遇害者之列。

3月18日下午,鲁迅先生正在西三条寓所写《无花的蔷薇之二》,噩耗传来他无比愤怒,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时间,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4月1日,他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

本文最初发表于《语丝》周刊1926年4月12日第4期,后由作者编入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

4、刘和珍其人(图片见课本p26、p28)

刘和珍(1904~1926),女,江西南昌人。刘和珍出身贫民,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如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当时,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她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三两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同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南昌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并主编《时代文化》月刊和《女师周刊》。

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撰文揭露反动文人陈西滢的无耻抵赖,有理、有力、有节。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刘百昭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雇佣女流氓打手百余人殴伤学生,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校。8月10日,教育部颁发了停办女师大的命令。

女师大“停办”以后,在鲁迅等著名教授的支持下,于西城宗帽胡同继续开课,刘和珍等二十余人,联名呈文,向京师地方检察厅公诉章士钊等人。北方革命运动不断紧张,段祺瑞政府要员纷纷逃离北京,章士钊也逃往天津,经过艰苦斗争,女师大仍回师驸马大街旧址复校,学生们整队从宗帽胡同回校,于12月11日正式开课,在刘和珍主持下,三百余人召开大会庆祝斗争的胜利。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人我大沽口挑衅,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3月18日上午8时许,林语堂教授接到刘和珍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准停课一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女师大的同学来到天安门,国民大会尚未召开,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日请愿被刺伤代表的血衣。会后,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

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猛击刘和珍……

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

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就靠你喽! 

(1)字音识记 

【单音字】 

徘徊(   )(   )   呻吟(   )     菲薄(   )(   )    踌躇(   )(   )                      

桀骜(   )(   )   黯然(   )      噩耗(   )            肆无忌惮(   )              

喋血(   )        攒射(   )      屠戮(   )            浸渍(   )            

绯红(   )        和蔼(   )      殒身不恤(   )(   )   洗涤(   ) 

赁屋(   )        尸骸(   )      陶潜(   )            寥落(   ) 

(2)字形辨认 

   cǎn(  )淡     阴谋mì(  )计      chà(  )异            和ǎi(  )    

 凶cán(  )    绝mì(  )文件      叱zhà(  )风云       暮ǎi(  ) 

       编jí(  )       dié(  )血    通dié(  )

       通jī(  )        间dié(  )   dié(  )片

      开门yī(  )盗   

                      

(3)重要词语 

寥落:                                浸渍: 

深味:                                菲薄: 

喋血:                                惩创: 

长歌当哭: 

广有羽翼: 

惊心动魄: 

殒身不恤: 

桀骜不驯: 

【合作探究】

二、整体感知,思路分析:(开动脑筋呀!)

读课文,回答问题:

(1)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分别记叙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2)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章题目思考)

(3)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4)结合以上分析,请给课文的每一部分拟一个标题。

(5)根据第(4)小题试列一下本文结构图(相信你能行! )

三、重点语段分析(自己先独立完成,讨论时展示才见风采!)

阅读指导(好好看看例题很有帮助的。)    

疑难:如何体味文中的含蓄语句? 

点拨:含蓄句往往具有精练、隐曲、丰富等特点,其间蕴涵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或鲜明的态度。但它的生发亦非无根之木,必定能在文章的写人、记事、描景、状物中找到其生发点。因此,联系上下文语境,找出其针对何人、何事、何景、何情,有何态度,便不难挖掘其内在含义;而文句本身往往包含一些色彩鲜明的语句,不可不引起关注;也可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相关或对应的语句,以帮助解读;对于使用修辞和其他表现手法的句子,更要弄清其手法特点,依据手法原理进行思考。

【典例分析】 

试题: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分析:本句用了比喻手法,本体“人类历史”,喻体“煤的形成”,要从本句中找到二者的相似点,其对应关系为:用材——流血、得到小块煤——历史的前进。因此不难看出作者的历史观:历史的前进,需要付出流血的代价,有时甚至是惨重的代价,才能够换来历史的一小步前进。作者不反对流血斗争,但结合下句,明显看出作者对“三一八”惨案并非一味肯定和赞颂,因为它只是“徒手”的“请愿”。再结合前文“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以及后文“然而既然有了血痕,当然不觉要扩大”等语句,便不难看出本句重在对本次惨案作出客观的评价,表现出一位思想家站在历史高度所作的思想指导。 

答案:作者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黑暗的社会里,若想推动历史的每一小步前进,必然要付出惨重的流血和牺牲的代价。在此前提下,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请愿斗争方式的看法,对“三一八”惨案作出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从中总结出深刻的历史教训,激励人们更加坚决而有效地斗争下去。 

(一)阅读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问题1: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一再强调,用意是什么?

你的答案: 明确后的答案:



问题2: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你的答案: 明确后的答案:



问题3:①文章开头作者如此郑重其事的说明本文的写作时间“中华民国十五年”,其中有何深意?   ②“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他们”指什么人?“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怎么理解?   ③“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真的猛士”指什么人?“惨淡的人生”是什么意思?“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什么人?

你的答案: 明确后的答案:



【课堂检测】

(一)选出下列加点的字形和注者全对的一组[    ]

A.赁房(lìn)  碟血(xuě)  尸骸(hái)     菲薄(fēi)

B.恶耗(è)    黯然(àn)    广有羽翼(yì)  干练(gàn)

C.桀骛(ào)    浸渍(zì)    和蔼(ǎi)     屠戮(lù) 

D.相干(gān)    攒射(cuán)   惩创(chuāng)  不惮(dàn)

2.下列加粗词意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噩耗(消息)  不惮(怕)  黯然(忧伤)  流言(流动)

B.长歌当哭(当作)  销行(销售)  菲薄(微小)逝者(走了的)C.立仆(倒下)  罗网(罗织)  喋血(流血满地)

勇毅(果决)D.殒身不恤(死亡)  尸骸(骨头)  桀骜(性格暴烈)沉勇(沉着)

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选自鲁迅的(3分)[    ]

A.《南腔北调集》B.《华盖集续编》C.《且介亭杂文》D.《呐喊》4.《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2分)[    ]

A.沉痛的悼念与愤怒批判相结合B.刘和珍的事迹

C.总结历史经验D.揭露军阀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无耻。

5.作者结尾写道:“呜呼,我说不出话来。”这样写的用意是(3分)[    ]

A.心情过于激动、忧伤,实在写不下去。

B.表示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故意虚设,让人们共同抨击反动当局。C.与第一部分照应,作者深感“言不尽意”,还有许多话要说,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D.表示作者该说的话已说完,是以此来记念刘和珍君。

6.下面这段话,依次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败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对比、反问、反复、对偶B.对比、设问、反复、对偶

C.对偶、反问、反复、对比D.对偶、设问、反复、对比

【学习小结与反思】

提醒一下:别忘了挑战下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记念刘和珍君(共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课文相关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语句及关键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题目对课本有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讨文本,挖掘作品深层次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鉴赏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鉴赏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     涵咏诵读   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   互动探究 

【内容回顾】(包括基础知识、结构层次、句子理解。)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课下先思考,课上才有发言权!)

一、分析记念刘和珍君部分(挑战开始了!小组间要比赛哦!)

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如一只傲放的鲜花凋零了。对国对民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巨大的悲剧,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活动1:请同学们自读第一、三、四、五段,思考归纳: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事迹 性格











活动2: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惨案“悲愤”感情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找出并划下了,课前思考,课上讨论,形成答案。小组展示)提示:议论、抒情句。

示例:1、解读“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解读“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3、解读“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有残到这地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