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十四:构思新巧(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范文 手机版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能力点睛】

构思,在高考作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作者审题、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即在写作之前,运用心思,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或称之为谋篇布局。新巧,是新颖、独特、巧妙的意思。高考作文一般只有800字左右,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更要在构思上下功夫。

【达标要求】

写议论文,一般的规律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按照引论、本论和结论的模式谋篇布局。但有的人却不按这个规律去写,而有不同的构思。如贾谊的《过秦论》,开篇并未提出论点,也未扣题直接“过秦”,而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记叙秦的强大。然后,通过秦、六国、陈涉三方的比较,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个构思是巧妙的、与众不同的。

议论文有新颖、巧妙的构思,记叙文更应注意构思的巧妙。

1.笔锋突转法。编故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当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穷尽一生艰辛时,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地思考。

2.蓄积突转法。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逆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比如获奖作文《唠叨》,它以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唠叨”从厌恶、不满到怀念、感激的转变。文章前半部分为蓄势,写“我”在家时对父亲的唠叨“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离家时为可以摆脱父亲的唠叨而庆幸;父亲到学校探望时,“我”对他的唠叨更是怒目相向。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蓄势中,“我”对唠叨的厌恶之情已被推上了顶峰。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如开闸放水,极力描写“我”不仅盼父亲,更盼父亲的唠叨,当父亲再也没有往日的唠叨时,“我”还想多听听他的唠叨。因为“我”终于感悟到父亲的唠叨其实是“深情的倾诉”与“爱心的凝聚”。这样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3.抑扬相生法。“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比如有个学生这样写他的妈妈:妈妈最不会做事,而我的衣服总是或大或小,连她自己的衣服也显得邋遢。我想,妈妈实在是个笨头笨脑、笨手笨脚的人。谁知,单位领导找到我家告诉我们,厂里派妈妈到德国去出差,全厂数妈妈心最灵,手最巧。我这才真正了解妈妈。文中“笨头笨脑,笨手笨脚”与“心最灵,手最巧”形成鲜明对照,由此来展现妈妈的精神风貌,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抑扬相生”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4.巧设悬念法。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为了创设好的悬念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插入好多情节,紧紧攫取读者希望探得事情结果的心理。如一篇题为《你的丈夫真好》的文章,这种方法用得很妙。故事是这样的:怀着身孕的奇奇,为了参加妈妈的生日宴会,便独自一人走到公共汽车站,她刚停止脚步,一个漂亮的姑娘指着候车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随口说了一句“你丈夫真好!”公共汽车过来了,车门边的人都不上,自动让出一条路,给她先上,奇奇上车后,一个小伙子让出自己的座并说:“你丈夫真好!祝你们幸福。”奇奇心里不明白,怎么人们都知道我丈夫好呢?到了车站,拥挤的车厢里又让出一条路,周围的人们面带微笑,一个妇女羡慕地说:“你丈夫真好!好人一生平安!”奇奇更加纳闷,到家了小妹忽然在奇奇后面哇地大叫一声,原来奇奇的背后用透明胶贴着一张纸片,上写“请给我妻子让一个座,谢谢!”奇奇一路受到陌生人的关照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为什么人们都说:“你丈夫真好!”这着实是一个谜,既是奇奇的谜,也是读者的谜,直到最后这个谜才解开。可谓柳暗花明,洞天石开。

5.创设误会法。社会生活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人与人之间也充满矛盾,矛盾的产生有多种,其中也有因误会产生的。如果能扣住因误会而产生矛盾这一点进行叙事,就能把事件叙述得曲折生动。

考场评分细则将“构思新巧”分成三个层次,即达到要求(基本符合该评分点要求)、比较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且有优异表现)。“达到要求”可给3-6分,“比较突出”可给6-12分,“突出”可给12-20分。

【经典回放】

经典试题(一)

(2004年全国I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语)

⑵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⑶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⑷相信一切任何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文题诠释

话题坚持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维和认识水平。引出话题的材料是一组名言警句,仔细观察这组句子,不难发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强调的是“相信自己”,“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和“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指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则展示了一种辩证思维。与此相对应,作文立意完全可以自定,或者说至少有以下三种:一、提倡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受他人意见的影响;二、谈论不能盲目自信,而要乐于接受他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三、辩证思考,诠释或阐述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持何种立意,表述时不能太绝对,而要力求客观、周密。也就是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盘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盘否定前者。注意,立论时不能太绝对,要辩证思维。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经典佳作

曹操遗书

河北考生

曹丕吾儿:

呜呼,为父大去之日不远矣!于此海内战乱纷仍、国家鼎足三分之时,吾委实不忍撒手而去。想当年吾雄心勃勃,欲拯万民于水火,一统华夏,建宏图大业。如此夙愿,今日将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紧要之言欲告于汝,望汝切记!

  甲子年,黄巾作乱。吾挺身而出,集思广益,与众多仁人义士并肩携手,齐心协力,斩贼首级万余,终大破之,故得以入朝为官。后吾败袁术,诛吕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定天下。

  袁绍恐吾势大,率兵四十余万来攻,决于官渡。其时吾兵微将寡,粮草不济,世人莫不以吾必败。然吾了无惧意,欣纳谋士雅言,从长计议,与绍巧妙周旋。时许攸“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方其来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计,献良策,吾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遏绝退路,令绍首尾无暇相顾,终获全胜。自古及今,以寡敌众、以弱克强者寥寥,然吾创此奇迹,岂不快哉!

  而后,吾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与孙刘联军决于赤壁。

  此时北方初定,诸侯或死或降,天下与吾争雄者,唯孙权、刘备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过五万,吾自以孙刘必败,一统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辈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奸计,拒纳其他谋士之谏,被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火烧战船,八十余万大军顷刻烟焰张天,岂不痛哉!吾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至走投无路。后败走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

  此奇耻大辱,吾没齿不忘!回朝后反复自念,始知刚愎自用,轻信偏听,拒谏饰非,祸莫大焉!

  曹丕吾儿,为父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渐灭,止有孙权、刘备,未曾剿除,余皆不足为虑。而今不起,引以为憾。未竟事业,望汝继承。汝当记取父之教训,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听轻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辙。临终遗言,儿其切记。勉之!勉之!

   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

达标秘诀

这是一篇选材奇特,视角新颖,别出心裁的作文。作文以“遗书”的形式,回顾了曹操的一生。围绕对曹操功过得失的总结,文章分为两层主体内容:前半生从谏如流,战果辉煌和赤壁之战刚愎自用,偏听轻信,一败涂地。第一层主体内容含两个片段,一个片段是概括事例,一个片段是具体事例;第二层主体内容分两个层次,先概括介绍背景,再详细描述过程。两层主体内容前后对比鲜明,互相映衬,显示出布局的精心,构思的新巧。

经典试题(二)

(2004年全国III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文题诠释

所给的话题其内容涉及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素质,比较贴近考生的普遍心理问题,因而可用材料极为丰富。

考生所要写的东西,实际上给每天要面对的生活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如何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笑对人生?同样的失败,有的人能笑脸相迎;有的人却仿佛一切都坠入了黑暗,仿佛失去整个世界。为此考题有意作了具体的提示: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关友失和、面子失落。其实人们失去的远远不只这些,比如失去亲人、失去职位、失去健康、失去荣誉、失去金钱……本题正是从如何对待“失去”这个角度切入,来检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的。

此话题作文,启发我们:就算身临绝境,四面楚歌,也不要放大痛苦,而要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因为痛苦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痛苦面前沉沦下去。

经典佳作

秋之韵

黑龙江考生

我一直认为,秋是个奇妙的季节,有它独特的韵致。

看那疏柳和风渐渐变得萧瑟,看那润花夏雨渐渐变得潇潇,再加上那枯树枝头露出的那灰蓝的天空与不甚明亮的太阳,这就是秋。一如本是虹桥花路,风和日丽的人生遭遇挫折,步入灰暗的港湾。

天行有常,年年秋季如约而至;人生之秋也同样不可避免跳跃。既是如此,我们就应坦然地面对人生之秋,坦然地面对这个季节里的痛苦。

我愿意笑面秋天。古往今来,老木、寒云、归鸦、衰叶,都是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天,真可谓“悲哉,秋之为气”!秋有它独特的景物,但若只盯着那个萧瑟凄凉的一面,这个季节里的痛苦便会被自己放大。我不回避痛苦,因为秋天还有明净高爽的蓝天,浅淡悠闲的白云;因为秋天还有芦花飞白、枫林染赤的景致;因为秋天还有前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高致……笑面秋天,才能不去无意地放大痛苦,才会用诗情与智慧将秋之景涂为深沉激动的美丽图卷。

我愿意静观秋天。我相信,无论处于生命何季,都应该保持一颗冷静之心。放浪形骸、自甘沉沦会放大痛苦,湮没自身于这个季节的痛苦之下。坚守沉静之心,利用这个季节独有的静谧,不坠青云之志,不移白首之心,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岂不快哉!任清风明月,松弛一下困扰的神经;让淡云清流,涤荡一下污染的心灵。去“登东皋舒啸,临清流赋诗,窥谷忘返,望峰息心……”静观秋天,才不会湮没于自己放大的痛苦之下,才会为人生的下一段历程充分酝酿。

我愿意在秋天有所作为。仅盯着一己之痛,痛苦自然会被自己放大。想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还有那“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的壮举,还有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作为……不要将眼光局限在个人的哀痛上,而要去拓展视野,放宽胸怀,你会感到处在这个季节的神圣。

处于人生之秋,若一味地放大痛苦,只会成为那随风飘落的秋叶;若勇敢地笑面秋天,沉着地静观秋天,积极地勇于作为,你会成为枝头那经霜后的红果。

有位作家说过,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大彻大悟的味道。我想,这就是秋之韵。

达标秘诀

自古文人多悲秋,悲秋者多是失志者。作者出语新奇,与众不同,“秋是个奇妙的季节,有它独特的韵致,坦然地面对人生之秋,坦然地面对这个季节的痛苦。”品味秋天给人生的启迪。大气老道的语言、乐观豁达的心态,在秋的描写中阐释着人生的道理。秋之韵是什么?秋是明净高爽的蓝天、浅淡悠闲的白云,有“芦花飞白,枫林染赤”,这是自然的秋之韵。作者从自然开掘到人生,要人们“无论处于生命何季,都应该保持一颗冷静之心,不屈于痛苦,放宽胸怀”,可谓水到渠成,富于哲理。文章构思新巧,过渡自然。

【误区警示】

高考文题

(2004年重庆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读书(尤其是小说)与人生有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整个过程几乎可以用追求与期待来概括。所以才说人生是一本大书。追求与期待是互相联系的两大人生动力。期望是内容更为具体、目标更为明确的期待。不论别人对自己还是自己对自己,有所期望,一般来说不是坏事,总比不抱希望或无所谓的态度要好。但对于别人的期望,我们一方面应抱欢迎的乃至感激的态度,另一方面更应取理智的分析的态度。凡是与自己的志趣、能力、水平一致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自然应于“满足”;否则,就不宜勉为其难。强己所难,只能“两败俱伤”。所以,前提是“认识自己”,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底线和极限,不作徒劳无功和无谓冒险的蠢事。这些道理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写作时先把它们想清楚,然后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优势、文体的擅长与利于出新的考虑,选择不同体裁、不同角度构想和动笔就是。

失误例文

菊花飘香的时节

重庆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嵇康,这个魏晋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却甘心埋头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很多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值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去做官进入仕途吗?是否忘了《与巨源绝交书》?那里面的言辞已经告诉了所有人他不愿意做官,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身为“竹林七贤”的他,永远过着悠闲而自在放歌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挡住了他的清新。



庄子,那个不愿意做楚国的丞相,手握着钓鱼竿,依然决定在泥水里生活的人,他是一个清高的人,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愿意向权势贵族们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那些人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国家为社会为百姓好好的干一项事业。应该是所有人都这么希望吧。但是,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他会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看守着他的心灵月亮。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江东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知心的美人在面前自刎而死,到底是要乘船逃走,还是要重整旗鼓,要么投身乌江,李清照说过“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你会不会去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恐怕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死也应该死得比较有尊严才好,他认为那才是他的霸王的英雄本色。

或许生命的真谛就是这样,不管别人的期望是什么,只要是自己觉得是对的就努力的去追求,去追求自由和崇高,去追求生命的尊严和英雄的本色,不理会他人的期望,不理会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决定迈进。

于是就又可以到达菊花飘香的季节。

失误剖析

文章的题目富有诗意,但是在文章中只有开头部分提到了文题,可以在设计上投入一点心思,比较好的利用文章的题目,形成一条线索,以小标题的形式来体现,此外在结尾处着力点题呼应,文章的结构就此完整清晰,精巧别致。

阅卷评分:基础等级34分+发展等级6分=40分

升格秘招

一篇作文最能体现佳境的是构思,而篇章的创意又最能体现构思的匠心。在佳境创意上求新,一是要有奇特的想象,二是要学会变换角度。首先通过奇特想象创设佳境。奇特的想象主要是指创造性想象,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创见形成某种独立性想象的心理过程。在具体运思中,作者由命题去构造新的形象或建设新的理论。如果囿于一个观察点,庐山只能给你固定不变的老面孔;调整视角,“横”看“侧”眺,那么奇峰异岭就会迎面而来,获得“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只有用创新的眼光审视话题,运思谋篇,佳境才会脱颖而出。构思时,机智地寻找“变异”点,形成变异式佳境;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形成反向式佳境;避开由范例引发的“第一构思”,把目光投向“另类”,形成另类式佳境;避实就虚,以虚驭实,形成就虚式佳境等等,都会使文章创意不凡。

升格佳作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土,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性,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创新演练】

模拟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直到由中国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投入运营,才发现由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有那么多的细节被我们轻易忽略了。譬如,德国设计师在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了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会停在安全线内;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恰恰是诸如此类的细节,决定了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一号线近乎完美的设计,正是基于德国设计员细心的观察,科学的计算,周密的推理,尤其是对于细节与全局关系准确把握的一种理性和自觉,最终才能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

请以“细节与全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⑷题目自拟;⑸800字以上;⑹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

思路一:尼克松曾说:“伟大乃处处注意细节的积累。”拿破仑说过:“从成功到灾难,只有一步之差,我的经验是,在每一次危机中一些细节往往决定全局。”确实,细节体现着能力、素质和精神,每一个细节的成功才是事业的成功;相反,许多事情的失败,也往往是在细节上没有尽力造成的。

思路二:从细节着想,从小处做起,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思路三:一个专注细节的个体,一个专注细节的民族,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我们要从细节入手,真正谦虚下来,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民素质。

模拟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成人感叹活得太累,甚至说:“唉,我累死了!”不少高三学生说,你们那算什么,我们才是中国最累最累的人呢!有的学生说身累,有的学生说心累,有的学生说两者兼而有之。那么,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呢?累值得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累?

请以“累的思索”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累”。因工作、学习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而身体产生的一种疲惫感觉;或因遭遇压力、人生坎坷而产生的心灵疲惫感。生活中人们为利累,为名累,为情累,还有那些不图回报、只有付出、一心为他人操劳的那种累。这种累感无论是达官贵人、贫民百姓或是我们学生都无可避免,可谓无人不有,无处不在。

思路一: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有美好的理想,有崇高的追求,有生活的需要难免都会有累感,所以累是自然的、正常的,无人不有,无所不在。

思路二:累值得吗?为理想、为人民、为人生价值而累,累有所值;为利累,为名累,累则不值。

思路三:究竟怎样对待累?或肯定累,累的背后是快乐,是成功;或否定累,人为地套上精神的枷锁不累也会累,累也就更累;或辩证地看待累,累中有痛苦也有快乐。

模拟题目(三)

阅读以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②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①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②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①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②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在生活当中,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都有相对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有时候从不同方向去思考,往往会获得全新的认识和启示。

请以“思考方法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⑷题目自拟;⑸800字以上;⑹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

思路一:当代社会,思考方法(或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活的质量、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考方法的优劣。此话题以思考的触须点击生活,有助于学生确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适应生活,改善生活。

思路二:思考的方法决定了生活的状态和质量,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

思路三: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写作中,可以剖析单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体现双向思考方法的优越性。

模拟题目(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卡耐基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衰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行为是心境的反映,如果你有坚定的精神信念,你就有更大的把握取得成功。请以“精神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⑷题目自拟;⑸800字以上;⑹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

思路一:什么是精神信念?孟子说,精神信念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黑格尔认为,精神信念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形态……

思路二: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信念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信念的永恒。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信念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信念的历史传承。

  思路三:精神信念,是人之所以成为人所必需的除生命本质以外最重要的东西,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精神信念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行为支撑。精神信念是多方面的,从范围上说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创业精神、学习精神、工作精神等,从性质上说有奋斗精神、拼搏精神、勤奋精神、果敢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创新精神、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互助精神等,从具体的物化角度说,有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红岩精神、铁人精神、五四精神、南极精神、长征精神、女排精神、保尔精神等,从抽象意义的角度说,有老黄牛精神、千里马精神、蜗牛精神、蚂蚁精神等,另外还有团队精神、两会精神、体育精神、抗洪精神等等,其实人类社会或团体乃至个人甚至动植物界所存在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品质特点大都可以用“精神信念”这个概念来定位。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只要抓住“精神信念”的某一个方面确定中心,甚至就几个方面综合来写对“精神信念”内涵的理解与认识,都可以写出比较精彩的文章来。

模拟题目(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5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元之多了。人,也正是如此。”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

这是一道以名人名言为材料的供料作文题。首先必须分析原材料,希尔顿是从生铁的不同用途造成不同的价值这一事实,引申到人的价值,这牵涉到人的潜力发挥。潜力,即潜在的能力。正因为它是“潜在的”,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需要发现它,重视它,挖掘它,使它显示出威力,放射出光芒。所以,考生应认识到挖掘潜力对人的成长、对人的价值的影响。

思路一:挖掘潜力,可以化平凡为伟大,化腐朽为神奇。

思路二:不挖掘潜力,妄自菲薄,只能沦为平庸之辈,自怨自艾,只会在痛苦的泥潭中挣扎。

思路三:还可以从“潜力是什么”、“怎样挖掘潜力”、“挖掘潜力的重大意义”、“挖掘潜力对实现人生价值的积极作用”等方面着眼,然后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展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真知灼见。

作者邮箱: 13952865227@vip.163.com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