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诵读并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情感。 (二)能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三)能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理解曲词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难点:理解尾曲 【教学设想】 紧紧抓住“辨析”与“诵读两个环节,以促进师生互动,共同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梁启超说:“《哀江南》是哭声泪痕之书。”通过辨“词”析“字”,将隐含在曲词中的“哭声”与“泪痕”揭示出来。 课堂上,示范性地重点分析一曲,余下的曲子交由学生自己钻研,细细品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逐字逐句地揣摩感悟它的精髓。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引导法 课型:以鉴赏情感为主的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录音机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细读课文注释和印发的有关字词、背景、作者及《桃花扇》的资料,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曲词大意。 2.找出曲词中你最喜欢的一曲,加以品味。) 一、导入: 1、“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留下过无数繁华而又温馨的记忆,承载过一段段辉煌而又悲怆的历史。在这里,各路英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的更替带给遗民的往往是破坏,是伤痛,是伤痛之后的深沉感悟!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三百多年前明亡之初的秦淮河畔,去聆听一曲《哀江南》(板书:哀江南) 2、抓文眼解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预习印发资料中大家已经了解了有关作家情况和故事梗概(以桃花扇为信物,赠扇画扇撕扇),这节课就着力于通过诵读辨“词”析“字”来感悟曲词中深挚强烈的情感——明确目标 1.检查诵读 学生分组各朗读一曲,另抽学生评价。(解读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情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 2、教师明确诵读要领,读《离亭宴带拍煞》。(如时间允许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诵读) 情感:凄凉悲怆,总的说来,读时宜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朗读中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读出凄凉之景、亡国之恨、兴亡之感,为鉴赏打好基础。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鉴赏语言 (1)分析情节结构 1、苏昆生凭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总的感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板书:景 郊--陵--宫--河-桥--院——破败 2、据此可分为几部分?主旨句在哪里? (引出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抒情方式及其好处)(板书: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2)分组学生交流预习中的学习收获: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找出来,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同学们。 提示:鉴赏应着重把握什么呢? ①语言形式:注意某些形容词、副词、动词和数词。 ②景与情:附着感情色彩的景即为意象;景和情的完美结合即为意境,它是以情感为线索将若干景(物象)连缀而成(以“线”串“珠”),为课后练习准备。 (3)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引导点拨一曲让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 (【沉醉东风】可以用对对联形式体味。出上联:玉柱压半墙窗棂覆碎瓦问三百载盛衰盛于何年衰于何地) 学生有可能点到的词句例析:略 师小结:前六支曲子以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借描写各处的凄凉景象,全景式展现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以哀景衬哀情,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四、分析尾曲 请同学们齐读后: (1)、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讨论后明确 作用:这段曲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 (2)、说说 这段里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 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句子(如未提到师巧加引导深入感受其深沉之处): 1、“眼 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师提示:这是“谁”在“看”?在看谁?看他们在干嘛?这说明了什么?) (师:看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他又是怎样的呢?) 2、“这青苔碧瓦,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这三句从个人遭遇的切肤之痛到纵览国家大事,历史的变迁,以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向后世人传达出一种浸透血泪能够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悟:即千古兴亡之悲! 3、“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师提示:“残山梦”指?即故国梦、故国情怀,这已不仅仅是对故国的凭吊,更有对统治者误国、误天下苍生的不堪回首和一腔怨愤!这肝肠寸断的声声悲歌,不仅使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而且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这正是《哀江南》情感深沉感人之所在! 五、课堂总结 一个王朝的背影已渐行渐远,历史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很难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面对国破山残的现实场景,苏昆生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悲歌一曲恸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让我们再次用心灵去感悟苏昆生这泣血带泪的末世哀歌吧!苏昆生的悲歌,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末世的时代哀音! 我想,南明王朝昏君权奸的短视行为和《红楼梦》中贾府当权者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结果也一样:国破家亡人心散!那就让我们在“红楼十二曲”之《聪明误》的末世哀音中去回味、思考吧! 《红楼梦》曲响起,结束本文 六、课后作业设计 1、完成印发试卷上近年高考对诗词用词之妙的考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红杏枝头春意闹”“玉阶空伫立,宿鸟归分急”“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2、以“谒陵”为题,改写[驻马听]一曲,更真切体味人物的悲戚情感。 3、试比较:《哀江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不同?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借以抒发兴亡之感的。 《哀》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是全景式的描写;《乌》只写乌衣巷一带的景象,以小见大。 抒情也不一样。《哀》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乌》“用笔极曲”,诗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寓寄于景物描写之中。) 【板书设计】 今昔对比 景(寓情于景):郊--陵--宫--河-桥—院 哀江南 虚实相生 情( 直抒胸臆):亡国之痛、兴亡之慨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