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范文 手机版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注:共16讲

【能力点睛】

本质和现象是事物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本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功能、发展趋势的根本属性。它“隐藏”于事物内部,不能凭感官直接感知。现象是事物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事物外部的、形象的表现,我们可以直接感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到它丰富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而到表象,取得关于这个事物的整体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达标要求】

事物的本质是蕴含在事物的现象之中的,往往很难一眼看出;同时,其本质也有层次深浅或主次的区别,不易一下抓准。因此,动笔写作前须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做出判断。

对记叙文而言,要注意发掘,一是发掘人物“思想”,二是发掘发掘事件的意义。不论那种发掘,都须凸现最根本的、最动人的、最深刻的那一点。可采用以下方法:①高屋建瓴法,即善于提高一步,开拓一层,善于从似乎不相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发现息息相通的共有规律。②小中见大法,即从小事情中悟出大道理,在小人物身上显示大精神。③质疑审问法,即要追根究底,要环环相扣,剥茧抽丝,等等。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篇幅一般都比较短,但在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通过它可以深化叙事的内容,可以在篇末出现,也可以在文章中或是开头出现。通过它还可以让情感得以升华,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这些都能透过所叙内容揭示这些内容的本质意义。

对议论文而言,应注意在纷纭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拨开层层掩盖的现象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可采用以下方法:①深海探珠法,即要“有的放矢”立意准,开小口子挖掘深;②联想立意法,即锐意穷搜的联想,比较对照选优的概括。福建高考佳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很典型。文章在开头亮出“真正的革命者总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中心论点之后,第2节写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周恩来在“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旧中国,和其他革命志士一起,把全部的生命之“热”,化为点点闪光的火星,去散发,去传播。第3节写新中国普通战士的楷模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撒熠熠的贡献之光。第4、5节解决问题分作两步,第一步引用周恩来和雷锋的话回答“生命之热”怎样才能发出“贡献之光”,使内容渐趋深入。第二步,进一步引申到在实现四化新的条件下青年应如何发光上,赋予文章以跳动的时代脉搏和崭新的时代精神。本文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显示其严密的逻辑力量。

议论文中议论本身就必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才能“深刻透彻”。因此具体要求为:议论文要有深刻的哲理性,它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应是正确的、科学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现,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读者通过作者周密地论辩,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才能够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还要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让读者真正能够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质”。

考场评分细则将“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分成三个层次,即达到要求(基本符合该评分点要求)、比较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且有优异表现)。“达到要求”可给3-6分,“比较突出”可给6-12分,“突出”可给12-20分。

【经典回放】

经典试题(一)

(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3)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文题诠释

在中国,“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写作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将目光只局限在故事上,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尽可能地从故事深含的寓意、给人的启迪、引发的思考、得出的教训等方面去思考,去联想、想象。可以站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角度,从诸葛亮、周瑜,或者诸葛亮与周瑜,或者历史、现实、未来,或者历史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等方面去立意,去深入挖掘。

戈多,这是教材中学过的人物,每一个考生都应该熟悉。只是要注意,话题是“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并非是“戈多”。我们必须吃透话题中有三个要素:“戈多”“今天”和“来了”。而这三个要素中,“戈多”又是最主要的要素。我们必须了解戈多是谁,懂得他的象征意义,否则,文章就会浮于表面,没有力度,没有深度。戈多是一种象征,是当时混乱、荒谬的西方社会中,人们在惶恐的生活里怀有的一种模糊的希望,是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在作文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戈多这个人物本身所具的象征意义的了解,还必须紧紧扣住话题中的另外两个要素“今天”和“来了”去挖掘,也就是说,戈多这个象征体在“今天”“已经来了”,这对我们有何意义、作用、启迪或者教益呢。从而去窥视人们的心理,探索人们的精神家园,透视人性的优劣,进行哲理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深度,才会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留下一点空白”这个话题,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为考生提供的想象表达的空间更广阔。它很明显地含有想象的意味,更适合发表议论,抒发感想。我们可以选择有关自然现象、生活态度、学习理念、待人方法、处世哲学等角度去想象,深刻立意,辨证思辨,从而深入的议论抒情,才有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经典佳作

抓住根本,看轻其余

福建考生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这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特别是将三国中几位重要人物刻画得逼真传神,将主角诸葛亮的智慧与肚量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还有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老实巴交,曹操的疑神疑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因此,这样经久不衰的典故往往会引来更多的关注,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故事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十万支箭三天交清,否则治罪。这不能不让人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大雾飘散,曹军箭少,就很有可能是诸葛亮白忙一场,最后让周瑜抓住把柄。

其实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人们常批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于借箭够不够十万支,也就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之嫌了。故事要体现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做法就是文章的重点。仅凭这一项就足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假设诸葛亮只借箭八万支,或者五万支,想必众人也会为他的机敏大胆所征服,还有人会给他治罪吗?周瑜必定是甘拜下风,自叹不如,毕竟想不出如此计策的周瑜是没有脸面就箭的数量说三道四的。

因此,作为比周瑜还不如的我们,是不应该为足不足十万支争得面红耳赤的。要知道,我们看到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万支。哲学的辩证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说,我们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已经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古人和今人一样有理由抓住事物的本质,唐朝时有一位白袍将军薛仁贵,用兵如神,为唐王朝攻取辽东。大唐天子笑逐颜开:“我不喜欢得辽东,喜欢得将军。”唐天子是聪明的,他懂得,拥有一位用兵如神的将才,何愁天下不定?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锐利的目光和敏捷的身手,抓住问题的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数学题,什么X啦,Y啦,都只是一只逃窜的狐狸,你只要抓住它,就完成了一次打猎。”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狐狸”,要做一名合理的猎人就不应该被路边的风景所吸引,也不要被拦路的荆棘所吓住,更不能因为一些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原则。

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时,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不远了。到那时,十万支箭,八万支箭,有什么区别呢?因为我们懂得了草船借箭的智慧。

达标秘诀

辩证法有云:看待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必须抓住关键,抓住主要矛盾。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对于“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作者才不在细枝末节上去纠缠,而是深入骨髓,透过“借箭不足十万支”的现象去看事情的本质,去看草船借箭的智慧。这就为行文机智地选取了一个很好的切入话题的角度,令人赞赏。文章开篇概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以作引子,然后直入主题,提出主张: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如果拘泥于借箭够不够十万支,就有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之嫌。观点鲜明而深刻。然后,作者辩证思辨,立足故事,审视古今,或例证,或引证,或喻证,或假设推理,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思维清晰,佳句迭出,处处闪烁着辩证思辨的光辉,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经典试题(二)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⑷题目自拟;⑸800字以上;⑹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人生值得纪念的东西很多,需要纪念的东西也很多,考生第一步要把这个抽象的事物具体缩小化,避免空对空,也就是以小见大。第二步要学会聚焦往事,扣住“纪念”,定下情感的挥发点。比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可以谈谈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所以“纪念”显得尤为重要。你可以写“二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结合日本等国谋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够结合日本和德国对历史反省的不同态度,纪念我们刻骨铭心的国耻,思想就更为深刻。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回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里中的荣誉对我们的启迪,坚定我们开拓进取的信念;也可以反思我国落后的近代史,阐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表达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题。从个人的角度可以撷取生活中的一曲小浪花,回忆亲朋故旧,回忆痛苦的往事对你人生旅途的影响。第三步定文体,大的范围,比如世界中国的历史适合写议论性文章,个人方面适合写叙述性的文章。总体上,本篇作文基本上可以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避免情感的空泛化。

经典佳作

纪 念

广东考生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怀着一份爱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纪念。

沙滩上有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犹太人民族的故事。在二战被逼迫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时候,犹太人们仍抱着复兴的希望,他们从不放弃,从不妥协,他们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来自于哭墙。那堵饱经历史沧桑的哭墙,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过去,光荣与梦想,每一个犹太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来到哭墙下,纪念自己的前人,正是这份纪念的心情,让这个民族保存着自信、坚忍,让他们再一次在地平线上高高站立。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居里夫人对民族的怀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贫,在年少求学之时已离开祖国,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后,她终于在铀矿石中提炼出“钋”这种放射性元素。这元素将带给她数不尽的荣誉,而她,这位感恩的科学家,立即想到以“Po”来命名这元素,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或许正是这份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心情,让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着。之后,她又提炼出“镭”,并成为少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沙滩上有一颗感恩的贝壳,那是作家三毛心中的那棵“草”。三毛在异地求学时曾经失落无助,就在这时,有一位陌生的同学送给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并鼓励她振作起来。三毛的心十分感动,她在《有人送我一棵草》中写道:“草会枯萎,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位不知去向的同学。我只有把这份帮助人的心,这份感恩的心传递开去,去帮助更多的人。”三毛用她的真切行动做到了,她用细腻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感动和滋润着读者们的心灵,这便是她的纪念方式。

有人从黄河的各水段中采集不同的样本,来纪念创造灿烂华夏文化的先人;有人羁旅在外,仍随身带着泥土,纪念自己的祖国;而我们,在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总会带着思念,去纪念为我们幸福献出生命的烈士们。怀着一份感恩,怀着一份信念,我在沙滩上拾取几颗贝壳,珍藏在身,纪念历史,心中已准备好,创造未来。

达标秘诀

选择“纪念”犹如拾起“沙滩上一颗颗贝壳”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串起作者精选的三个事例:①犹太人饱经战争苦难,仍不忘复兴,他们“哭墙”下的纪念,展示了犹太人民族的坚忍不拔;②居里夫人在获得荣誉后不忘祖国波兰,将自己发明的元素命名为“Po”,这份纪念可以看出一位科学家对祖国的至爱;③三毛为纪念曾在失落无助中给自己帮助的不知去向的同学写纪念文章,这份纪念是常人应该具备的感恩之心。三个事例,展现了纪念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各种真切的回响。文章叙事析理放得开、收得拢,将多种纪念方式及动机、意义,缝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心突出,可以看出作者写作的功底是扎实的。文字意蕴深刻,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看问题。

【误区警示】

高考文题

(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题诠释

  弄清“符号”的含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将提示材料认真解读即可。“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这句话是符号的意义。由符号再展开联想,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入手。从时间讲,北京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结合十分紧密的城市,有古老的符号,也有正在形成的新的符号。从空间讲,北京的各个地域有不同的符号,如紫禁城的符号,天桥的符号等等。所以北京的符号是多元的,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形成的,这就要考验考生对北京的认识程度以及观察的角度和能力了。

  寻找到最独特的表达角度。在众多的符号中,该选择哪一个呢?在寻找这个符号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思维的过滤。必须否定第一思维。就这个题目而言,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宫、胡同、四合院、红墙绿瓦这些老北京特有的符号和色彩。这些符号能写吗?能写,但极有可能大家都在写,那样,内容撞车无法避免。想得高分难上加难。怎么办?否定这一思维,再拓展一下,可以将北京现代的符号挖掘出来。或者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更易获得考官的青睐。

失误例文

北京的符号

北京考生

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怀特先生曾说过:建筑是城市的地标,是城市的符号。建筑或雄奇伟健,或曲折蜿蜒,或金碧辉煌,或清俊雅致,无不代表着一座城市的信仰,一方水土的理念。建筑是城市不可磨灭的图腾,而北京,一个裹藏着历史,经历了兴替,瞩目着未来的城市,谁能作为它的符号?唯有那千变万化,百花齐放的建筑。

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宫殿房屋鳞次栉比,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庄严雄伟,金碧辉煌,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技术的最高成就和独特风格。故宫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艺术中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一座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是我们研究文物、回顾历史和欣赏艺术的理想场所。

古建筑的代表作还当属四合院。曲折回环的小道,连接着一家家豆腐块儿似的四合院。天子脚下的京城人,仰观帝王的庙宇,俯瞰自家的宅院。四合院是老北京一种最常见的传统住宅,也是古都风貌中的重要景观。北京的四合院不仅以严谨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幽雅的居住环境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四合院里古香古色的艺术装饰及镇宅的老物件,都是古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社会变迁中,尽管有些装饰物已经残缺破旧,有的踪影皆无,却难以让人忘记它当年的辉煌与灿烂。

漫步王府井商业街,现代化的商场酒店、娱乐中心如排山倒海般涌来,令人应接不暇。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彰显着经济发展的成果。钢筋水泥、石英玻璃,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元素打造出一个新鲜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北京城。工业的蓬勃发展,商业的快速兴起,信息业的初现端倪,让一批敢作敢为的建筑师挥就如椽大笔,为北京的新城貌绘就蓝图:喷泉涌动的街心花园,灯红酒绿的酒吧一条街,功能丰富的文化广场……一座座新建筑给北京注入新鲜血液,赋予其时代化、现代化的新内涵。城郊,一座座新楼又要拔地而起——新建筑,让人们读出了一个信心十足活力释放的新北京,它必将预示着,光明而灿烂的未来。

皇宫、民居,老北京、新北京。这些建筑不仅表现出古都皇城的恢弘与威严、民居的温情与亲和,更展现了今日北京的勃勃生机。它们跨越时空的障碍,揭开北京城的历史变迁,让人领略北京的厚重历史与现代气息。一代才女林徽因曾在诗中写道:建筑,是人心灵的歌。北京的建筑,唱出了北京人心中的歌。

失误剖析

在形形色色的北京特有的符号之中,作者单单选中了建筑,让人不能不佩服他的聪明: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材,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建筑的了解有相当的基础,在这一领域作起文章来自然也就可以从容不迫,舒展自如。描写建筑时词汇丰富,如数家珍。只是在描写古建筑时,作者把目光停留在外在的形态上,未能把笔触伸向建筑的文化内涵,从有形的建筑看到北京的品格、精神。

阅卷评分:基础等级35分+发展等级3分=38分

升格秘招

事物“本质”的核心是“人心”,即人们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会现象,追来追去,最后—定能追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会现象,追来追去,一定能追赶到“公心”上。比如环境问题,似乎是与“私心”没什么联系,是人类的共性的问题,如果刨根问底地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草原为什么会衰退?是因为过度放牧?人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是为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牛皮、羊毛越来越大的需求,是为了多赚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越来越大的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贪婪的欲望。所以,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把本属于这个地球所有生命的环境当成了只供自己消费的资源。如果能分析到这一点,就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就很深刻了。

升格佳作

北京的符号

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怀特先生曾说过:建筑是城市的地标,是城市的符号。诚如是。建筑或雄奇伟健,或曲折蜿蜒,或金碧辉煌,或清俊雅致,无不代表着一座城市的信仰,一方水土的理念。建筑是城市不可磨灭的图腾,而北京,一个裹藏着历史,经历了兴替,瞩目着未来的城市,谁,能作为它的符号?唯有那千变万化,百花齐放的建筑。

古建筑——叙说悠远历史的符号

雄伟庄严的故宫,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这里曾居住过多少王侯将相、妃嫔媵嫱!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在这皇宫大院中由盛转衰,每临此,未尝不叹:“忆往昔,豪华竞逐。”这座巍然屹立的古建筑,叙说着千年的历史,昭告世人,以史为镜,鉴兴替得失。

曲折回环的小道,连接着一家家豆腐块儿似的四合院。天子脚下的京城人,仰观帝王的庙宇,俯瞰自家的宅院。北京人的精义是忍,圈起一方小院,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安宁日子。只要粮店有米,酒铺有酒,北京人就安安稳稳地在四合院中过活,世世代代。这整齐俨然的瓦楞,这勾心斗角的屋檐,这方正结实的青砖,这斑驳褪色的石柱……四合院,这自元明时期兴起的古建筑,叙说着北京人的温良恭俭,知足常乐,让历史随着碧瓦飞檐代代传承。

新建筑——预见光明未来的符号

漫步王府井商业街,现代化的商场酒店、娱乐中心如排山倒海般涌来,令人应接不暇。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张扬着北京敢为天下先、积极进取的勇气。钢筋水泥、石英玻璃,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元素打造出一个新鲜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北京城。工业的蓬勃发展,商业的快速兴起,信息业的初现端倪,让一批敢作敢为的建筑师挥就如椽大笔,为北京的新城貌绘就蓝图:喷泉涌动的街心花园,灯红酒绿的酒吧一条街,功能丰富的文化广场……一座座新建筑给北京注入新鲜血液,赋予其时代化、现代化的新内涵。城郊,一座座新楼又要拔地而起……新建筑,让人们读出了一个信心十足活力释放的新北京,它必将预示着,光明而灿烂的未来。

一代才女林徽因曾在诗中写道:建筑,是人心灵的歌。北京的建筑,唱出了北京人心中的歌。从谦恭、驯服到自信、自强,有形的建筑符号象征着北京的品格与精神。如今,历史在我们新一辈北京人的脚下,未来在我们新一代北京人的手中,我们一定会秉着继承、借鉴、创新的理念,完善北京的形象,让北京的符号更加夺目,让北京熠熠生辉!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20分=58分

【创新演练】

模拟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世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竞争激烈。竞争促进了发展,推动了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

请以“竞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⑷题目自拟;⑸800字以上;⑹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

思路一:“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它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动力。我们有幸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引进竞争的机制。竞争的机制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均等的竞争机会。一个引进了竞争机制的单位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思路二:“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就是缺乏竞争的弊端。一个集体中,如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关系,那么这个集体就是一个瘫痪的集体。

思路三:竞争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危机。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有些企业在竞争中惨遭淘汰。企业兴衰的关键不是人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人的观念、魄力、智慧和才干的竞争。

模拟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采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后的3年中,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⑷题目自拟;⑸800字以上;⑹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

思路一:生活对待人们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劳动,就会得到收获;你待人宽厚,就全被人宽容;你性情懒散,就会事无所咸。

思路二:生活待人又是不公平的。有时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我们明明真心待人,得到的却是冷漠与刻薄。在生活的不公面前,我们该怎么办?是否真的有命运的存在?

思路三: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公平问题,不能把它绝对化。

模拟题目(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6年考取清华大学的32名云南籍学生参加了由昆明两家媒体和某民营公司举办的“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活动,于8月17日集体飞抵北京,并乘专车赴清华园报到,另有30余名家长和昆明两家媒体的工作人员陪同前往。此外,考取北京大学的20余名云南籍学生也将于9月初乘飞机到学校报到。

有人说,包机送学子活动有诸多好处,除了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为优秀学子提供交流平台外,还能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的社会舆论氛围,以此带动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有人说,“包机”活动在宣称支持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教育本身所倡导的独立自主精神,对名校学子的“宠爱”应适可而止,否则会助长“唯高分是瞻”的不良教育导向。

对“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一事,你有何感想或看法?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

思路一:持肯定态度,阐述“包机送学子”活动营造了一种尊师重教、重视人才的氛围,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思路二:持否定态度,指出此类活动只会助长不良的教育导向,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百害而无一利。

思路三: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既指出包机活动积极的一面,又指出它对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模拟题目(四)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了无数商界的精英。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就是学生遇到军官问话时,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关于“没有借口”,也许你也有感慨,或者有自己的看法。请就“借口”或“没有借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⑷题目自拟;⑸800字以上;⑹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

思路一:“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我们顺着这一思路往下想,定位于管理、规范、规则方面,提出“拒绝借口”、“借口是自我欺骗”等观点,可以写出立意比较“保险”的文章。

思路二: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军事化管理当然需要“没有借口”,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民主管理,难道时时都不需要“借口”?“没有借口”是否就绝对合理呢?

思路三:如果再换一个领域来看“借口”,我们还会有新的见解。上面谈的是有关管理、规范、规则的话题,那么把“借口”放到情感领域来观照呢?有时亲密无间的情感,有了借口,可以疏远;有时虚伪的情感,竟然有美好的借口来掩饰;有时“裂缝”的情感,来一点下小小的“借口”,可以重新愈合:这都是很好的立意。

模拟题目(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里放上美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能插进猴子的前爪,但只要猴子抓住坚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来。这样,它要么放下果子,继续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抓紧果子,等着被收拾。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思路

思路一:记叙一件自己或他人的事来体现人生需要舍弃,该放则放,不能被欲望占据心灵。

思路二:可以从说明“自由与纪律”、“自由与限制”等方面来谈“舍弃”的关系,说明自由是限制性的自由,舍弃是得到自由的舍弃,自由应在舍弃中得到充分的自由。

思路三:针对材料中的“猴子”、“果子”可以将当今社会的某些腐败现象对号入座。“果子”是一种诱惑,“猴子”是当权者,如果当权者禁不住诱惑,那么他就会失去自由,反之,则舍得到自由。

作者邮箱: 13952865227@vip.163.com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