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复习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2.补充介绍: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背景和课文特点。 

2.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要求:①根据“思考和练习”一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②划出疑难词句。

3.正音正字:淬(cuì) 忤(wǔ) 徵(zhǐ) 陛(bì) 卒(cù) 提(dǐ) 创(chuāng) 揕(zhèn) 拊(fǔ) 樊於(wū)期 夏无且(jū) 

4.讨论疑难词句。例如: 

①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私:自己的(事情)。意:情意。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③见陵:被陵辱。 

④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⑤函封之: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⑥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⑦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同去。 

⑧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给(jǐ),供应,供给。职:贡赋,赋税。 

⑨北蛮夷之鄙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⑩负剑:背剑,即把剑推到背上,以便拔出。 

5.分段: 

第一段:自“秦将王翦破赵”至“遂发”写行刺准备; 

第二段:自“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终已不顾”,写易水诀别; 

第三段:自“既至秦”至“秦王目眩良久”,写秦廷行刺。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提示: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课文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尽收其地”的“尽”,写出了秦军之“强”,也应了太子丹“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的判断。太子丹认为“秦兵旦暮渡易水”,“日已尽矣”,因而催促荆轲实施刺秦王的计划,意图抵抗秦军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 

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提示: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提示: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4.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提示: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提示: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士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四、小结:第一部分写行刺秦王的准备工作,包括商议计谋、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五个场面,其中荆轲与太子丹有三次分歧。这些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二、三两部分。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讲9、10自然段。 

2.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提示: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3.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 

4.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5.小结: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①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2.讨论思考题。明确: 

①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为五层: 

计见秦王(11—13自然段) 顾笑武阳(14自然段) 秦廷搏击(15—17自然段)

 倚柱笑骂(18自然段) 遇难去世(19自然段) 

②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方法: 

a.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b.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c.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词句点拨: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千金之资“是“币物”的定语。币:礼品。古时玉、帛、圭、璧等统称币。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为先,即为之先。省略介词宾语。 

③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介词“于”。 

④群臣怪之: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⑤“使使以闻大王”与“使毕使于前”:使使:派遣使者;使毕使:让完成使命。 

⑥轲既取图奉之……故不可立拔:这一段动作描写多用短句,具有急迫、紧张的表达效果。 

⑦而秦法……非有诏不得上:插叙一笔,行文有张有驰,内容缜密,使“以手共搏之”真实可信。 

⑧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承前省略主语“群臣”。 

⑨被八创:被:动词,遭受;创:名词,伤。不是被动句。 

⑩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如“侍殿上”。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性阅读。 

教学步骤:

一、评讲词语作业。 

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训练。讨论: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鐠囧墽鈻奸崥宥囆為敍锟�妤傛ü鑵戠拋顔款啈閺傚洤鍟撴担婊冪碍閸掓瀵查弫娆戔柤閿涘牆鑲蹇撳彄濞堜絻顔戦敍锟�
鐠囧墽鈻艰ぐ銏犵础閿涳拷35娑撶崄ord閺傚洦銆傞幍鎾冲瘶
閺勵垰鎯侀弨鎯板瀭閿涙碍鏁圭拹锟�
閺堝娓剁憰浣烘畱閿涘矁顕ǎ璇插鐏忕鈧礁绗€瀵邦喕淇�

閺堫剛鐝幍瀣簚閻楀牏缍夐崸鈧敍锟�http://wap.yinruiwen.net  閹殿偅寮块張顒傜彲瀵邦喕淇婃禍宀€娣惍渚婄礉閸欘垳鐝涢崡瀹犲箯鐠х姴宕勬稉顏囩カ濠ф劒绗呮潪鐣屽仯閺佸府绱濋悙瑙勵劃娴滃棜袙鐠囷附鍎�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