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对于学生完成作文非常有必要。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有利于学生写出有价值,有成就感的作文。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倡导我们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对写作来说非常重要。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只要稍作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或能写出成功的习作,完全源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考,下笔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而那些"苦于"作文或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心中总有许多苦闷和忧愁,在他们的头脑中常常蒙着作文神秘的面纱。可恼自己作文水平提不高。究其根源,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缘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 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时让别人看了能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只有会说真话,肯于吐露心声的文章,写出的那些文字才能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且让人久久回味。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语文教育老前辈们都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他们常说:"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受到鼓舞,得到启迪。"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内容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真意,是衡量作文的一个重要尺度。每次作文时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写作的首要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1、倡导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359页)但是,由于作文训练脱离实际,没有表达的明确动机,表达的具体对象和表达的实际内容,就不免陷入虚假和空泛的误区。因为不是出自肺腑,文章是不会生动,自然,感人的。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而不是"鹦鹉学舌"。同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生活中还应该多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例如当我们读到"小路热烈地奔向大路"这样的句子时,不应以简单的对错去判断,而应欣赏表达的独特性,鼓励诗意化语言的运用,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落到实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来写,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基础。然而,不少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没有素材积累,于是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就难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了。因此,教师要把"厚积而薄发"的道理讲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随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存人自己的题材库,防止"材料用时方恨少"。 2、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习作中表达饱满的激情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堂上的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在一次习作前,我说:"我最近想到大家的家里家访,大家一定会款待我的,我不需要什么,只要你们自己做一道菜就行。所以,大家今天回去先实践一下。"第二天的课堂上,我让学生把昨天的做菜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中,我尽量与学生多交流,因为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极其乐意地将为我做菜时的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这种愉悦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又明了。因此,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达到真切地表达。 总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 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二、培养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借助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部特征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看清事物具体属性和总体属性,观察力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观察力为学生从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它好比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学生智慧之锁,培养观察的优良品质,能力和习惯。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事物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体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观察能力,又要培养艺术观察的能力;既要培养直接观察的能力又要培养间接观察的能力。一般观察能力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不要忽视对艺术观察能力的培养,艺术观察用情感体验来对事物进行阐释,在作文中表现为多视角,多纬度,多感官的运用,是一篇佳作的基本标准。间接观察比直接观察更理想化,规则化,复杂化。每一篇教材或作品,都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一个缩影,自然的一个画面,都是作者对生活,社会,自然加工后的再创造。间接观察是生活的再现,有利于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一些事物,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这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生活画面,如何让学生不错过这些画面,及时地捕捉住观察对象呢 1、从兴趣点入手。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经常是津津乐道 ,就是上课了也还想再说一说,如果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一个字也不想提,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得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或物着手,起初可以不加限制,学生自由选观察的内容,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观察什么,但观察之后,必须把观察到的记下来。 2、多提醒。 首先提醒学生观察前要做到胸有成竹,心中对观察的事物要有一个数,观察什么 按什么顺序观察 其次提醒学生要细心。一个粗枝大叶的人是不会观察到细微之处的。观察前,就该有细心的心理准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用心看,仔细瞧,多动脑,把看到的都要记在大脑里;观察后,提醒学生要做好记录,对那些已经观察清楚的事物要及时写下来。这些都特别要给学生强调。 3、多引导。 一种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有目的地引导。教师根据教材的安排引导学生去观察,或者是教师发现了新鲜的物或景让学生多来看来说,然后再来写一写。如我们惠农新建了新区,我就试着让学生去观察广场的建筑物,然后全班一起来集中思考理清顺序,最后进行课余小练笔。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熟悉的校园等。另一种是相机引导。这种是引起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生活熟视无睹的学生的观察兴趣。今天刚迟到的几个同学是什么表情 上学路上看到什么新鲜事 老师的穿着有什么变化 4、多看多练。 多练才每能掌握方法,多练才能形成习惯。多练学生才能对这种方法加以熟练地运用,也是在反复地运用之后才形成了一种习惯。如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要写自己的新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 5、多展示。 多给学生观察后的展示机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只让他去观察,而不注重给以他展示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更别说用心去观察。比如我们来比比看,今天谁把校园的这盆菊花观察得最仔细。我是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按座位交流你今天观察到的内容,并将此予以记录,同期末成绩进行总评。 可见,在良好的观察习惯中,写出的文章更生动形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写作就会变得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养成多阅读,常练笔的习惯 1、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视野总是有局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途径。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1)榜样示范。学生模仿能力强,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师,家长,同学的榜样示范,能产生极好的导向作用。在一个长年不订一份报,父母及周围的人都不喜欢读书看报的环境中,就很难培养出有经常看书看报习惯的孩子来。因此,应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时机,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经常把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同学看过的书在班上展览,共同欣赏他在书上留下的那些"笔墨",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班上边读书边做记号的同学也就越来越多了。当榜样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阅读实践行为,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后,良好习惯的雏形也就形成了。 (2)具体指导。利用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看书时注意力要集中,能边看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查找答案;阅读时勤于动笔,写下自已的疑问,感想;善于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读书方法需要指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指导。培养学生养成通过剪报积累资料的习惯,就应该指导学生看到好的文章,最好马上剪下;如果暂时不能剪,就应该立即做上记号,到许可的时候,要记着把它剪下;如果是他人的报纸,应设法把所需要的材料复印下来。对剪下来的材料需按内容进行分类,以便用时能比较快地找到它们,以备再读。更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2、养成勤练笔的习惯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一个单元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而且容易产生教学与作文相脱离,形成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的"两张片"情况。如果,在对每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针对所学课文适当进行作文小练笔,就能弥补这一不足。同时这也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配合"这一原则,施教过程中,因课文不同,进行的作文练笔的方式也相应不同。 四,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从学生写作文起,就应该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1、出示范例,学习模仿。 这种评改以教师为主要参与者,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修改。学生初学修改作文,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在明确了修改目标后,我把学生的作文抄在幻灯片上,借助投影,学习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使他们在今后的改文中有章可循。刚学修改,切不可操之过急,让学生先试着修改教师注上修改符号的一部分作文,反复练习,在学生熟悉修改符号之后,教师可在遣词造句,文采,条理性方面加强要求。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难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2、先读后改,促进提高。 这种评改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教师起着组织,引导作用。方法有四:一是指读改字词,即指着文章一句句地读,可以发现错别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并及时加以修改。二是朗读改语病,如有拗口和连接不畅的地方,必定有毛病,要及时查出原因,动笔修改。三是默读改篇,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四是品读求提高,对水平相当高的学生可以提出更进一步要求,即对自己的习作在选材准确,内容具体,语句通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品读,在遣词造句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如有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挑选推荐好的章节,让小作者自己上讲台在班上朗读,还让小作者自己说说构思的过程。这种做法即体现了推荐者的为赏识能力,又训练了小作者的朗读水平。教师如果再加以赞赏和肯定,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就会兴趣盎然,千方百计地去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3、相互评改,取长补短。 这种评改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首先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人手一份,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或者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到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评议比修改又深化了一层,难度也更大,但评议是互相修改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于是我常采取四个同学一组,学生好差均匀分布。小组成员在看完自己组的几篇作文后,都要说说某一个同学的作文好,好在哪里,评评某一个同学的作文不够好,哪里还应该修改。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评评某同学的作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使同组的同学得到教育,受到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也学着评评某个同学哪个句子表达好,哪个标点用得不对。在评改过程中,我还常举行作文朗读比赛,让学生自己打分或请同学打分,谈谈为什么得这个分数;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在班内举行习作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习作;在班内建立"学生习作园地",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抄写端正,在学生园地中张贴,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融批改讲评于一体,讲评中有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作文水平,修改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总之,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就意味着学会了习作,就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并且是一种可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小学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提高,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素质,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