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之《过华清宫》《题乌江亭》(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杜牧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4、熟读、背诵《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题乌江亭》。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特点历史事件的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归纳、演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之前我们学了李白、杜甫的诗,今天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李杜”的诗。大家知道“小李杜”是谁 吗? 二、课前预习 1.文学知识小测 杜牧:字(牧之),(晚唐)时期诗人。因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区别(李白)(杜甫)。著有《樊川文集》。 2.杜牧的诗作 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谕、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咏史诗成就最高,他运用史料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把历史、现实和个人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阐发自己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十分有新意。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他的咏史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 三、明确教学目标。 四、学习《过华清宫》(其一) 1.写作背景介绍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是唐代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2. 请你描绘一下诗人“过”华清宫时看到和想到了什么情景? 历史事件:杨贵妃吃荔枝。 3.诗人通过怎样的写作技巧来展现其对看到的景象的态度、目的?明确诗人的态度和目的。 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诗人目的: 借古讽今,反映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写作技巧: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 4.小测:对杜牧《过华清宫》(其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唐玄宗命人远途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B.起句写从长安“回望”骊山,“回望”点明了题中的“过”字。 C.前三句对荔枝一字未提,只在“红尘”二字中有一点暗示,结句才委婉地揭出谜底。 D.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情景交融,含义深刻,风格清新而明快。 5.小结:咏史诗鉴赏步骤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五.分小组按照以上步骤品读《题乌江亭》。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4、 你从这首诗中悟出怎样的人生道理? 参考:1.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2.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 借古抒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4.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六.拓展阅读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参考: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抨击南宋委曲求全) ——王安石认为:败势已定,民心向背,历史规律不可背 七.咏史诗小结 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 B、怀古人 C、忆古事 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2、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