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废不属于90后:郁达夫《古都的秋》(本站论坛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35374-1-1.html

金三斗

近来讲解郁达夫《古都的秋》遇到了麻烦,无论怎样分析,学生就是不能领悟。苦闷之余,不免有些愤愤然。

我们的中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悲秋的文章,他们多多少少还能感觉到一点,然而,像郁达夫《古都的秋》中的“秋味”,对他们来说不啻天书!他们天真幼稚的理解叫人苦笑不得——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干嘛租破屋子?郁达夫大小也是个名人了,为何不租漂亮房子?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早晨为什么不跑操?不朗读?大好时光岂不浪费了?苦茶有什么好喝的?何不喝果汁?

“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为什么是破墙壁?粉白的墙壁多干净啊?粉红色的牵牛花才美丽呢!他喜欢蓝色的!有病!

“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要长草就多长一些,绿茸茸的多好看?几根病态的黄草多煞风景?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郁达夫病得可不轻!没有扫干净的纹路妈妈最讨厌,称这是“老和尚画眉”!这东西好看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这凄厉的叫声有百灵鸟叫得好听吗?有斯琴高丽唱得好听吗?听什么不好?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脑子进水了!要是我,我希望一辈子都是春天!

……

我不敢说这篇文章不好。钱理群先生评论本文时说:“ 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郁达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当时文人的那种灰暗、落寞、颓废的内心世界,写得很经典。可是学生读不懂啊!

我也不敢说教材的编者水平不高,能心领神会郁达夫笔下那种“雅趣”的人,水平肯定低不了,恐怕都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把这篇文章选入中学课本,学生学不懂啊!

我觉得,一个人要想理解本文的妙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年龄至少40岁,二是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三是不能大富大贵。不到这个年龄对悲凉的滋味体验太少,文学素养不够的人很难体味到悲凉的细微处,大富大贵的人更不懂什么叫悲凉。

由于作家身处的时代在作家内心投下深远的忧虑和孤独者冷落之感的阴影,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和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郁达夫写出落寞之感,营造出颓废美的氛围,作家有权利这样写,郁达夫没有错!如果把本文留给新时代的白发“秋士”们仔细咀嚼,反复吟哦,他们一定会击节赞叹道:“千古名篇”!

错就错在编教材的大人先生们,不该把《故都的秋》放在中学课本里。90后的孩子们赶上了好时光,他们单纯得心里只有春天、阳光、美好、激情、希望,灰色的人生不属于他们,颓废的感情不属于他们。

我知道,编者大人是想对孩子们进行审美教育,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太多了,自然美、含蓄美、崇高美、生活美、人格美、人情美、悲壮美、形体美、礼仪美等等等等。即使要给孩子们补充点传统文学中悲秋的“悲凉美”,这类诗文不是浩如烟海吗?为何不选那些秋景可见,秋情可感,最容易触动人们离愁别恨的诗文呢?为何偏偏选择这篇孩子们难以接受的文章呢?为何偏偏要给孩子们青春涌动的血脉里输入“颓废”的元素呢?

(编教材是天大的事,会影响一代或几代人的,轻率不得。靠几个所谓专家凭想当然,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起码初稿得征求征求中学师生的意见。)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