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例实录及点评(本站论坛专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手机版 | ||||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35238-1-1.html 五柳先生 完整版见《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3期:《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课例一:《乡愁》实录 师:(吟咏余光中的《寻李白》)“酒入衷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就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让我们伴着如泣如诉的乐曲走近余光中,走进《乡愁》。请大家用心去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老师作示范朗读。背景音乐:马思聪《思乡曲》) 听读,说感受的话 例如,我听到了作者的汩汩心泉,听到了承欢母亲膝下的绵绵亲情。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我听到了厚重的思念。 生:我听到了绵延在心底的苦,隐藏在思想深处的痛。 生:我听到了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生:我感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 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把自己放进去,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你一定能读出别人读不出的东西。 朗读,说理解的话 (稍等)好,谁愿意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本诗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的时间顺序,组成四幅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 生:本诗借助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用绘画的语言把思乡恋国之情画了出来。 师:你这一个“画”字用得好! 生:本诗的写作手法是托物寄情。 生:作者的感情升华了,由乡关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恋。 师:如果把第四节去掉,好不好? 生:不好。去掉第四节,诗的思想高度达不到。 师:现在我们来竞聘“审美家”。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 品读,说发现的话 比如说,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了诗情的抒发。 生: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生:这几个词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生:“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好在空间变化。 生: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 生:美在结构,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生:美在韵律。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生:美在对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对应了四幅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 生:美在俭约、凝炼。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师:诗可以读,可以唱,可以画,还可以演。我们来竞聘“摄影家”。你愿成为一位导演吗?如果让你把这首诗拍成“MTV”,你选哪一节?想一想,该拍什么画面?配什么音乐? 演读,说想象的话 (学生分组讨论) 生:我选第2节。我的镜头里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秋天的早晨,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晚上,躺在船舱里,他甜蜜地回忆着与妻子共同劳动,一起高兴地端望着自己的孩子的情景。我配二胡曲《江河水》。 生:我也选第2节。慢镜头推出:“我”与妻子跑着,跑着……终于,手握在了一起! (生笑) 师:想象独特,用第一人称更能给人以真实感。 生:我选第1节。我采用倒叙手法拍摄,时间是春天。 师:为什么选在春天? 生:这一节时间定在春天,后面三节的时间分别定为夏、秋、冬,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相呼应,代表人的一生。 师:好!继续说—— 生: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我选配《二泉映月》这支曲子。(生鼓掌) 师:好凄美的故事呀!让我想起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生:我把第2节的时间放在中秋节。表现“月圆人不圆”的主题。我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生:第3节。“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跪倒在母亲的坟前,……我配贝多芬的《安魂曲》。 生:第4节。我把时间定为除夕,“我”的一家人贴“福”字,过大年! 师:与“海峡”有什么联系? 生:我这样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白沙滩,指着大陆方向,对孙子说:“这,——才是咱们的家!”我选配《彩云追月》这支曲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超人的想象力,今后定能成为大导演!读一首诗,不但要去品、去体验、去想象,还要去再创造。诗人用四个意象对乡愁作了诠释。让我们放飞想象,就“乡愁是……”这个话题说话。 创读,说创造的话 比如说:乡愁是故乡牛背上的短笛,吹响的是绿色的乡音。 (生沉思) 生:乡愁是一轮明月,镜子似的明月,照着家乡,也照着我。 生:乡愁是父亲宽广而厚实的脊背,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 生:乡愁是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悠悠思绪;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生:乡愁是一枚青苹果,它在幼小时,有一种酸涩的味道,它一旦成熟,就有一种叶落归根的冲动。 生:乡愁是一部戏,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戏;乡愁是一本书,是一本包蕴丰富、耐人寻味的书。 生:乡愁是什么?燕子的呢喃?月亮的哭泣?还是重复的记忆? 生:乡愁是串串驼铃,声声叩响游子的心扉;乡愁是一杯月色,斟满的是绵绵的思念;乡愁是颗颗露珠,折射长途跋涉的身影;乡愁是悠悠涟漪,让岁月在心湖荡漾…… (热烈地鼓掌)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师生齐读课文,结束本课。) (山东省鱼台县王鲁实验中学 张正河) 课例点评 山东省鱼台县教研室 李明哲 安徽马鞍山第二中学 郭惠宇(特级教师)、盛庆丰、夏 晴 音画,能否成为时尚? ——评《乡愁》课堂实录 郭惠宇:本课一方面寻着“听读,说感受的话——朗读,说理解的话——品读,说发现的话——创读,说创造的话”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课的结构形式严谨,层次清晰;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互动中,共同感受余光中诗歌的美。教学中将理性的梳理和感性的体悟相结合,营造了一个精致而富有美感、热闹又不失内涵的诗歌赏读氛围。尤其在音乐的设计上虚实结合,课程在马思聪《思乡曲》歌曲《故乡的云》的音乐声中起落,而对MTV的设计想象则更使诗与音乐找到了内在的联系。 李明哲:这节课,老师带领学生去攀登诗歌的高山,欣赏山的恢宏与深邃,而不是远离山景去分析这座山的景色为什么这么美;老师带领学生去徜徉在诗歌的海边,与浪花嬉戏,看水鸟疾飞,而不是让学生排好队讲述看海的注意事项和游泳的动作要领。这节课,走进了诗歌的内核,让学生珍藏了几片有意蕴的回忆,捡拾到几只有灵性的贝壳。 盛庆丰:诗歌是一种唯美的文学形式,所以诗歌的教学也应该把这种美给传递出来。也许正是基于此,这节课虽说是搭台与唱戏,但唯美的痕迹处处可见。 其一,是用乐曲来营造一种思乡情境。其二,无论是教师用语还是学生用语,也力求一种诗意的美,凝炼的美。其三,教学的设计与进程是经过教师精心构思的,技术性很强。 李明哲: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应该是辨证统一的,充分的预设能够刺激生成。诗的语言俭约凝练,诗的意境含蓄蕴藉,品味诗歌需要慢慢“浸泡”。竞聘“审美家”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审美水平的发展,学生撷美点、谈妙悟,审美的触角伸展到文本的每一个角落;竞聘“摄影家”的方式,把音乐引进课堂,把摄影引进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抒写着诗意的感悟;“乡愁是……”的说话方式,构筑了一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亮丽风景,学生用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诗意的心灵,感知作品,欣赏作品,演绎出一段段荡人心魄的故事。 夏 晴:这节课在打通诗歌这一语言艺术与音乐、绘画艺术方面的确是颇有些味道的。整节课有大量的音乐、MTV的设计想象,但设计者没有让听课人发出“语文姓什么”的质疑,原因就在于设计者没有或者没有完全将音乐、画面作为教学主导形式,而是选择了言语的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成了对诗歌诗意、诗境的补白,既是对诗歌作品的阐释又是对口语的训练和想象能力的锻炼。 李明哲:对。音乐、画面毕竟是非语文的东西,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节课,文本在老师的手里得到了有力的突破,教师搭建平台,还学生自由阐释的空间,让学生在吟诗、说诗、写诗中学诗。课堂没有刻意的说教,一切都很自然。教师精妙的问题设计,学生高水平的解读和表达,再辅之以拓展性文本的引入、背景音乐的配置,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郭惠宇:就实录而言,整节课都在教师的掌控中,做得面面俱到,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但是,过于完美学生的表现多少显出做秀的成分。 盛庆丰:我也有同感。有些语言似乎不是初中学生能说出来的。这样的实录唯美得让人不敢相信。 李明哲:是的,唯美主义的追求,导致了这个实录现场感的缺失。本实录屏蔽了常态课堂应有的空白、疏漏、拖沓,乃至只为调节气氛而说的废话,它使实录变得更典雅精致的同时,也失去了真实感和鲜活感。在这里,我们只看到思维成果的展示,却读不到思维过程的铺设,看不出从问题的酝酿、产生、发展乃至解决的过程,把真实、鲜活和细节的启迪阻拦了。 夏 晴:教师尽可以原生态地展现出来,朴拙也应是一种美丽。 盛庆丰:课堂教学趋向时尚化,音乐的背景铺设,唯美的画面展现,乃至这节课中让学生拍摄MTV的设计想象,具有直观性、煽动性,容易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和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然而,这样的解读诗歌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噱头太多,太过华丽,从而冲淡了教学的质朴真淳? 郭惠宇: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倾向。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公开课当中,这种大量音乐绘画甚至舞蹈的运用,还是屡见不鲜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是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是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所以,音画能否成为语文教学的时尚,值得我们思考。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