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张岱及其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2、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痴”与雅趣。 教学方法:质疑法 赏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手段 一、导入新课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确定学习重点 从课文提示中寻找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游湖人的雅趣。 三、品画卷 1、请同学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出来、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张岱眼中的景是怎样的呢?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关于第一句,教师用质疑法进行讲解。 “大雪三日”体现景色的什么特点 “俱绝”是从哪个感官入手的? 如果替换成下列文字,效果有什么改变吗“湖上白茫茫的一片,白得刺人的眼睛,人呵出的气,到空中马上就被凝固了,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空气都是冰凉的。” 4、总结质疑的方法 可用替换法替换文中的词语,进行对比,得出写景的妙处。 5、后两句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作简单的分析 6、王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景色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品痴情 1、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对张岱作一个恰当的评价,你会选用哪一个字? 2、“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 3、这个张岱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一起品读“崇祯五年十二月••••••独往湖心亭看雪”句。张岱有哪些异常的举动呀? “是夜更定”,在凌晨的时候去看雪。 “大雪三日”时去的。 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 4、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啊? 5、张岱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一种人生呢?(结合课下注释对张岱的介绍理解) 五、总结本课收获 1通过质疑法,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情感。 2借助张岱的生平经历,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 六、比较阅读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进行比较,思考下列问题,运用表达式,以第一人称发表自己的看法。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分析景物的特点及所抒发的情感。 2借助苏轼的生平经历,理解思想内涵。 七、知识拓展 张岱和苏轼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变故后,都选择回归自然,这也是很多中国文人的追求,这种追求是什么?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天人合一” 总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不仅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 八 作业 阅读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体会作品内涵。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