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释字解词方法的异同(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平和正兴学校---罗文斌 【内容摘要】 《说文解字》将文字的形、义结合,可上溯造字之源,下辩分隶、行、草(书写的字迹)迁变之迹,有的还保存了一些古音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则比较适应现代的要求,释字、解释词语从当代的语言环境出发,选取名家名著的文章为例句,比较切合实际。它们解释字、词义的方法都带有时代的特征。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 字义 词义 方法 一、引言 对文字的研究分析,古人称之为训诂学。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字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其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注释①) 训诂学书籍有两种,一种专为注疏某一本重要的书,逐字解释全书的意义,如《论语注疏》、《毛诗注疏》、《韩非子集解》等;另一种是单纯解释古代的词汇,搜集古代词汇,分类注释,如《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等;此外后有对训诂学的书籍进行补充、考证、阐释的书籍,如《方言疏证》等。(同注释①) 二、《说文解字》的释字 《说文解字》为汉朝文字学家许慎编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它把一盘散沙似的汉字,通过部首的编排进行系统化的归类。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古代文字理论的总结。 东汉学者许慎发明了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至今仍有影响。许慎《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原始造字法则的全部。然而,在六书出现后(时间最迟是东汉),人们研究字义、字体时认为: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注释②) 在字体方面,许慎统一了“诸侯异政”的各种字体为“篆籀古今之体”使后代人可以“因此上溯造字之源,下辨分隶、行、草迁变之迹”。 在释义方面,许慎因形而义把字形和字义紧密结合起来分析。 《说文解字》的解释字义方法大抵有三种(最主要的): (一) 互训 亦称“互为训释”,即选择两个同义词或近义词互相训释,如用甲释乙,又用乙释甲。经传注解、字书和训诂书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来解释词义。互训的方法,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运用很多。例如:问:讯也。讯:问也。信:诚也。诚:信也。又如“老,考也”;“考,老也”。对字义这样的解释,是依据同一部比较有影响的著作,例如《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经大量的观察研究之后,许慎认为他们的字义是相同的。互训不仅在同一篇作品内进行比较,而且要全书内进行比较。例如“问”、“讯”这两个字,在同一篇文章、同一本著作中在使用时的语言环境是相同的,联系上下文来进行考察从而得出结论认为是同义或近义,如“问”就是“讯”的意思,“讯”就是“问”的意思。同时因为大多数读书人都读过这部“比较有影响的著作”,因而,大家都比较了解,所以不用多作解释。互训的释字方法,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简炼。 但是,这种互训的释字方法,《说文解字》有时是用比较冷僻的字来互训,或者遇到两者之中有一个难以理解的,这就给查字的人造成麻烦:他从互训中就得不到他所需要的解释。 另外,有些互训的字,虽然是同义词、近义词,但他们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差别,或两者意义有广狭之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时是不能替换的----这种现象在现代语言中是相当普遍的、古代语言中可能比较少----互训使读者不能了解到同义词的词义、用法差别这一点。这种互训,没有提供被解释的字所处的语言环境(上下文)。因而对被解释的字的字义以及其使用方法,读者亦不能从互训中得到。 (二) 声训 即用同音字或与之构成双声、叠韵的字来解释字义。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较广泛应用这种方法。 例如:“门,闻也”,“户,护也”。而“门”与“闻”,“户”与“护”,古皆同音。闻即通达。护,有保卫和禁的意思。户,即用来围护个人住宅的关口。所以,声训,除了他们之间的读音有联系之外,我们更注意到他们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训释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追溯字源的一条途径。有时,它既保留了字的本义、又提供字义发展的迹向。同时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古音——这在今天,是极其难得的。我们也可以由此推论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三)下定义解释字义 这是许慎释字的又一主要方式。即用极简练的几个字,精确全面地把义界标识出来。这需要把词所概括的本质和属性用极简洁、很准确、最全面的语言标识出来。 许慎在释字时,广泛地运用了标明义界(下定义)的方法,而且也能简洁精炼、全面、准确地把义界标识出来。例如:“旦”,《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凡旦之属皆从旦 得案切。”再如“母,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象宝货之形。”;“母”字的义界就是把东西串(穿)起来拿的意思。在旧石器时代,“穿孔的海蚶壳……装饰品都相当精致……”(注释③)。可见,贝壳在古代人心目中是属于比较宝贵的物品。横写的“母”字,颇象贝壳的形状从中钻孔,把它用藤条或某种东西串起来。这就是“母”字的定义。 由此可见,许慎在给字下定义的时候,往往是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分析。它既给人们提供了精确的定义,又能使人们考察字义的本义(字义的来源,有的还能发现字义的演变过程)。 陆宗达认为,任何一个字或词都可以兼用这三种方法去解释,并且只有兼用这三种解释方法,其字义、词义才能准确、精审、全面(注释④)。 我们观察《说文解字》释义所使用的术语 “象”、“象形”的主要含义,也可以发现许慎给字下定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抓住文字的象形和字义,从而联系起来分析的。“象”“象形”主要含义是①指模拟其物的形象特征。如“山”字,“鸟”字。②指象征某种状况,如“ ”字。“幺”字。③谓某种事物的代号。如“甲”“乙”“戊”字。各象人头、象人颈、象人肋,所以阴阳家以甲、乙、戊为代号各指人的头、颈、肋。④谓模拟其物而与某字部分形似,这指的是字形规范。如“鸟”字说“象形,鸟之足似匕”谓篆文“鸟”字的“足”同篆文“匕”字相似。 总之《说文解字》的释义方法,最主要的是把形、义结合起来分析。而且大抵以经典著作中的书面语言的意义为依据。《说文解字》的释义范围包括语词义、专科义和语源义,有时还兼及知识性资料。 《说文解字》的释义,咸宗成说,皆有出处,即皆有所本,与所谓的“私考”不同。许慎所采用的释义大都是有定论的。对于多义词、或一时难下定论的,或可疑的,甚至以讹传讹的异说,许慎博采众说,闻疑载疑,不知盖阕,不杂私见。为后人编篡字典树立了良好的风范。 以上是本人对《说文解字》释义方法的粗浅的理解。今天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字义的方法,也受到了《说文解字》的影响,毕竟汉字的发展自有其历史渊源,更何况《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古代文字理论的总结。 学者解正明认为“在中国,语文辞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字典阶段和词典阶段。字典是传统语文学的产物。中国传统语文学分不清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也就分不清字和词的关系。在古代中国,只有释字的字典,没有词典。现在,人们对字和词的关系已经认识很清楚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贯彻到辞书的具体编纂实践中去。中国现代语文词典是古代字典的延续,没有摆脱字典的框架。严格地说,我国语文辞书尚未真正发展到现代词典阶段,因为我国目前尚没有出现一部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的语文词典。”(注释⑤) 不管学者解正明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但至少为我们明确了一点:在古代中国,只有释字的字典,没有词典。我同意这个观点。但我认为:正因为这个历史渊源,一个汉字,既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既可以记录一个词,也可以不记录一个词,而只记录一个语素或一个音节,汉字在这方面显示的就是这样独特的特征。因此“中国现代语文词典是古代字典的延续”,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字典的框架。目前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即使称不上“一部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的语文词典”,但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从“字典阶段” 过渡到“词典阶段”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比如:一些关键性的概念“语素、字、词、词汇、短语”等等,这些概念本来就不属于同一个体系,是分属于中、西两大语言体系中的概念。 从“字典阶段”到“词典阶段”过渡时期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自然显示其独有的特点。 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字义、词义的原则 1、观点正确 遵循汉字、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等字、词义的历史发 展面貌。如: 鬼:迷信的人所说的死后的灵魂。 妇:妇人,已经结婚的女人。 当铺:旧社会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借款多少,按抵押品的 估价而定,到期不赎,抵押品就归当铺所有。 2、概括准确 准确地概括出字、词的特定的含义,每个字、词都有其赖以区别于其他词的本质特征。释义时,准确地概括出这个字、词的区别性的本质的特征。 3、表达简明扼要,意思表达得明白完备。 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字义、词义的方法 主要有定义法,对释法、描绘法、探源法。 定义法 定义法是对字、词所反映的对象下定义。下定义是解释科学术语的方法,给术语下定义较为准确,完全地概括出术语的内容,用简练的文字加于表达,这种方法用来解释一般的名词,以取得准确、确切的效果。《现代汉语词典》主要的是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字、词意义以现代规范化的汉语为标准,不详列古义(注释⑥)。采用下定义的方法这一点与《说文解字》有很大的区别。首先,《现代汉语词典》主要的是从现代语言环境的实际运用中去考察字、词义,概括字、词的精确定义。其次,比较而言,《说文解字》的释字方法是以书面语言(字)为主。《现代汉语词典》则兼顾到字、词----书面语言、方言以及日常的口语---这使《现代汉语词典》更显得有时代感和丰富多彩。其对字、词的内涵、外延都涉及到了而且解释得精确又不失通俗易懂。 对释法 用同义词或用带有反义词的短语来解释词义。用同义词从肯定的角度解释,称之为“正对释”,用带有反义词的短语从否定的角度来解释,称之为“反对释”。 描绘法 用比喻、形容的方式说明字、词的含义。 探源法 通过探求字、词的本义或来源说明字、词的含义。对许多名物性的字、词,解释时介绍有关的知识结合所释字、词,用简练的语言解释。 说明法 用描写、说明的方法来解释。有些字、词不是只用片言只语所能解释清楚的,而是需要描述它的内容,说明它的含义,描述和说明的用语简练,紧扣词义。 解字法 用释字解词的方法去解释。如跋涉,跋是在山路上行走,涉是淌着水走,意思是指旅途的艰苦。这样解释字、词义,有了着落,不但容易让人懂,而且懂得比较透彻。 《现代汉语词典》释字、词之后,还提供了实际的语言环境(从现、当代名家名著中或者从经典著作中举例句),这就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并掌握该字、词义及其使用的方法,这一点《说文解字》没有做到。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于一词多义的字、词,分①②③等多个义项列条进行解释,这也是《说文解字》没有做到的地方。 对于字义的演变,《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地标明了。(例如:按本义、引申义到比喻义等顺序来解释排列义项,有的还标明古代的用法)(同注释⑥)。 另外,汉字的字义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读音有紧密的关系。因此,《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时都附带注音,只不过所使用的注音体系不同而已。《说文解字》用“反切”法,《现代汉语词典》释字、词,采用了拼音方法(方案)。两相比较,用《说文解字》的“反切”法,读者需要掌握的汉字较多,而《现代汉语词典》采用了拼音方案,读者只要掌握了21个声母和35个韵母以及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可以拼读懂所有字、词的读音。 例如《说文解字》: “见……古甸切”。“古”读音的声母为g,“甸”的韵母读音为ian,“切”的意思就是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拼读出这个字的读音。如果读者不懂得“甸”字的读音,就读不出古文“见”字的读音。再如“ ,敷悲切”。如果读者不知道“敷”字的读音也就不会读“ ”字的读音了。另外如:“根,音跟”读者如果不知道“跟”字的读音,当然也就不会读出“根”字的读音。 五、结论 总而言之,《说文解字》形、义结合,可上溯造字之源,下察隶、草、行迁变之迹,保存了一些古音等等,如“见”的古音为g ian。《现代汉语词典》则比较适应现代的要求,解释字、词义从语言环境出发,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切合现代社会生活实际。 【注释】 注释①:文章来源 http://blog.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23:42 一箭风快 注释②:文章来源 http://blog.sina.com.cn/u/4a88730a010005cb 注释③:贾兰坡 著《“北京人”的故居》第41页 注释④: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 注释⑤:解正明 文章标题:中国语文词典面向二十一世纪宣言书 原载于网络论区: 语言文字工作 注释⑥:《现代汉语词典·凡例》 1979.北京版 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1979.北京版 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 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2、汉朝 许慎 编《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影印 1963年12月第一版 3、叶云林-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说文解字》课程讲义 1982年 4、洪笃仁 著《〈说文〉对辞书编纂法的贡献》 《辞书研究》82.1 5、陆宗达 著《说文解字通论》 作者邮箱: phyz1929@163.com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