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优先:课程生成的价值追求(人教版必修教学案例)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黄光 人文优先:课程生成的价值追求 课程的生成性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显著特征。如何发挥课程生成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我们所有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可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走进某种误区,即没有正确把握课程生成的价值取向,在处理与利用课程的生成资源时,往往容易背离教育的根本宗旨。 笔者曾经参加了一次研讨课活动,有一些想法愿意同大家探讨。 【案例】课题:《项链》 教学第二个环节:讨论。 师:问题之一,路瓦栽夫人还债的人格意义何在? 生1:表现她诚实坚强的性格。 生2:一连串关于“她”的生活行为的叙述,表现了女主人公勤劳朴实勇敢的一面。 生3:还债情节,突出了人物美好人性的回归。 生4:路瓦栽夫人太老实,人太老实就吃亏,作品暴露了她愚蠢的性格。 师:怎么讲? 生4:不仅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人太老实都要吃亏。路瓦栽夫人不会耍赖,不会编造借口,到头来自己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师:你怎么有这种看法? 生4:我家曾经借给我表姐夫3万元钱,他就是不还,不是这个借口,就是那个借口,到后来人也不见了踪影。 生5:我同意他的意见,老实人吃亏是肯定的。我妈妈曾经不小心打碎了某商场里的一件玉器,老板硬要我妈陪1万元钱。后来我爸找人鉴定,那件玉器其实只值1000元钱。我想,要是路瓦栽夫人不这么老实,也拖拖时间,那她就不会付出这么昂贵的代价了。 生4:在利益社会,像路瓦栽夫人这样的老实人必定吃大亏,假如她赖一下账,就不会这么倒霉了。 师:生4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关乎人品问题,就是在社会生活应不应该做老实人。对于生4为代表的意见,同学们可以展开讨论。大家可以从人性、道德、思想境界等方面来谈。 生6:我觉得人应该诚实一点为好,要是人人都这么无赖,那怎么建设文明的社会? 生7:虽然老实人有时候吃一点亏,但美好的人性总是可贵的。 生8: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不能脱离人性轨道。路瓦栽夫人虽然为她的虚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她的善良美好的人性,还是难能可贵的。 …… 这节课引起了与会专家和一线老师的强烈反响。课后评课,大多数人发表了否定意见。有的说该课未扣住文本的重点难点,只在很次要的地方纠缠,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有的说课程生成距离文本太远,不易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的则说语文课就应当是语文课,决不能上成政治课,这节课大部分时间几乎是在进行思品教育。有的专家则说,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必须在“文”的基础上悟“道”,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而这一节课恰恰没有坚持好这一原则。 我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和专家们对这节课的意见,实际上反映了课程生成的价值取向问题。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强调三维价值目标,即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人文价值。课程的处理与生成均要以此为目标,符合这些目标,则课程的处理与生成是有意义的或是有价值的。我们在具体运作的时候,能够做到三者统一当然更好,但这往往是理想的境界,当三者不能完全统一的时候怎么办?课程预设式生成往往容易把握,可对于随机式生成就不那么好把握了,对于后者,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追求来加以取舍呢?笔者以为,应该确立人文优先的原则,即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就是正确的价值选择,那样的课程生成就是有价值的。 首先,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而教书则只是手段而已。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道德思想问题,是属于政治课的任务,因此在处理教材和利用课程生成式资源的时候,往往将知识、能力与人文素质对立起来或者割裂开来,当三维目标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采取知识优先的原则,对于学生在学习课程当中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要么轻描淡写,要么视而不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只教书不育人,而这则恰恰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利用课程生成的资源时,应该说就是很好地把握了教育学生的契机。当生4出现思想偏差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中存在的带有代表性的糊涂认识,甘冒“成为思品课”的危险,毅然花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这对于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今天的基础教育,仍然是以分数与升学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环境下,教育的本质往往在退化,教育的价值往往被消解,因此能够适时地给学生的心灵播撒善良的、美好的、甚至崇高的种子,这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与育人勇气。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最近强调指出:“当前,特别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这一点上说,这位老师对于课程生成的把握与处理,应该是成功的,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该大加赞赏。 其次,人文优先的原则符合教育的未来属性。教育是一项指向未来的事业,因而教育必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元素有多种,其中最关键的应该是人的健康人格,包括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情感等,而能力与知识则是第二位的。所有的科目都应该致力于创造学生们的良好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人文学科,我们的教学只有将这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才能营造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态环境。由于基础教育承载了太多的功利包袱,人们往往不能抬起头来关注未来,而往往是鼠目寸光,许多人知道这么做不好,但是就是无法改变它。这当然不能怪我们的老师,升学教育的现状不是单一的老师所能改变的。种下分数与种下善良谁的价值更大,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可是实践起来却是艰难的抉择。但是,要改变现状既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勇敢实践,也需要我们专家、社会的同情与支持。象案例中的老师的实践,我们实在不应该挥舞批评的大棒。我们的老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学生带着错误的思想走向社会么?未来的社会将会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教育的良知是教育指向未来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认为,课程生成之中,教师多一份教育良知就多一份教育智慧,也就多创造一份未来。教育内部环境的改善,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积极努力。须知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精神,才能教育出求真务实的学生;教师具有未来的眼光,才能造就具有未来素质的人才。 第三,人文优先的原则也是符合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我们不能想象,当语文离开了人文特性的时候,语文会成为什么。应该说,语文与人文是高度融合的统一体,离开了人文,语文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在利用课程生成资源的时候,我们当然反对那种脱离文本的无限性的拓展,但是,当学生思想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用相对稳定的文本来限制我们的手脚,这同样会陷入一种文本的过分崇拜误区。案例中,学生们的讨论或多或少的还是扣住了文本的内容,就算有些同学脱离了文本,那他也要举例子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而这实际上还是在运用语言,这同样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不能说完全是政治课了。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也赞成文本主体的原则,反对漫无边际的拓展,那种随心所欲式的课程生成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只是在涉及到学生人生观问题的时候,就算花一点额外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当然,最好是结合文本来澄清学生的思想问题。 总之,课程生成应该追求教育的最大值或教育的根本价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