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萍乡三中:刘长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②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③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 ②领悟婉约派词的情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李清照前期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 探讨法: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3. 多媒体辅助法:PowerPoint演示文稿,感知、品读、印证。 【学 法】 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朗读方式】 1、自由朗读 2、齐声朗读 3、指名朗读 4、熟读背诵 5、配乐朗诵 6、范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MP3朗读文件 纸质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二、自由朗读“参考译文”。(早读或课外) 1.《醉花阴》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2.《声声慢》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三、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91-105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4-27,并自主完成“整体感知”1-6题。(8分钟) 1.“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男性作者写的词只是“代言体”,李清照的“闺怨词”却是说自己要说的话。试问:李清照词两首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了怎样的韵味和格调。 答: 2.两首词选取的意象有什么异同? 答: 3.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答: 4.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答: 5.《醉花阴》一词中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试简要分析。 答: 6.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答: 五、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5分钟) 教案(教学过程) 一、分发《李清照词两首》纸质学案。 二、作者简介(内容参见幻灯片2-11) (3分钟) 三、指名朗读、齐声朗读、MP3范读课文《李清照词两首》。(早读或课外) 四、精讲并点拨“整体感知”1-6题 (答案见幻灯片12-17) (10分钟) 教 后 反 思 第二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一、齐声朗读 、自由背诵课文《李清照词两首》。 二、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91-105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4-27,并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6题。(18分钟)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答: 2.《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答: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答: 4.《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5.《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答: 6.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试找出几个像“梧桐雨”“黄花”“雁”这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三、小组讨论 (3分钟) 四、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5分钟) 五、自我创新展示(质疑问难) ①题目(要求就课文提问): ②答案(字数在50-100个之间): 教案(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课文《李清照词两首》。 (2分钟) 二、指导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91-105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4-27,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6题。(18分钟) 三、点拨精讲“问题探究”1-6题(10分钟) (答案见幻灯片18-24) 练案(自主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1)瑞脑销金兽 ( ) (2)有暗香盈袖 ( ) (3)乍暖还寒时候 ( ) (4)凄凄惨惨戚戚 ( ) 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善长诗、文、词,兼善于书法、绘画、音乐 ,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 B.“簿雾浓云愁永昼”即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凉意,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 C.作者写《声声慢》时已是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颠跌入痛苦的深渊,这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D.作者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社会意义。 3.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4.填空: 李清照,号 居士, 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 生活,词风 ,后期词多 ,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 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 ,崇尚 ,提出“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 》。 5.《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 6.“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答: 7.两首词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答: (答案见幻灯片25-26) 教 后 反 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