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合作探究 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http://hi.baidu.com/%d4%b4%cd%b7%ba%a3%cb%aefang/blog/item/0bd0021c367e9a8f87d6b6ed.html ------------------------------------ 10 《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