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内容摘要:情境作文,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及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气氛,要求言、行、情融为一体的同步进行的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一线教师提出很多宝贵经验:诸如观察情境训练、游戏情境训练、多媒体综合手段营造情境训练、表演再现情境训练等等。这些经验做法为情境作文教学提供了帮助。本文重点阐述了教师在创设作文情境之后如何把学生带到作文成功的彼岸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 作文教学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形成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书面作文是作文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情境作文又是书面作文的一种常规形式。情境作文是由教师提供资料,如形象情境、角色情境、事实情境、正反情境,延伸情境以及供猜想、联想、辩疑的情境等等,由学生思考后拟题撰文。在这里,我们在吸取借鉴一般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情境作文自身的特点,共同探讨一下情境作文的写作过程。 一、创设作文情境。 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是导演,更应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不仅带游客到达景点,还应带游客感知景点、体验美景。学生在写作中的通病是“无话可说”“无米下锅”,其根本原因不是有人认为的学生缺乏阅历、没有生活,而是缺乏感知。“对于写作来讲,所谓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的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毛荣富《说“体验”》)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始终被生活浸泡着,他们所缺乏的并不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感知生活,走进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幸福之中。正像人们常说的,我们不缺少才情,我们不缺乏生活,却缺乏对生活的感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体验情境呢? 其一,点燃生命的激情。将创设情境的内容和学生自我生活尽可能地叠加、拉近,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如笔者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媒体技术,把汶川地震中发生的许多感人事迹以画面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进行文本编排,插入说明,配上韩红演唱的感人歌曲《天亮了》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援情境,体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时,无需千言万语的讲解说教,也无需做任何提示,学生们都热泪盈眶,有的失声痛哭……学生在经历了类似情感的体验后,再来诉说感动、感恩,吐露心语心声,就不会做“无米之巧妇了”。 再如,在初三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因成绩平平,感到升学无望,相继产生厌学情绪之后,我把从网上收集的视频短片——优酷视频《孝感动天——安徽女童忙碌的课间生活》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完后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与黄凤进行比较、深入思考,这时,我要求学生做命题作文:男生题目,《我是男孩,我会怎么做》,女生题目,《我也是女孩,我该怎么做》。此时,我再从亲情、家庭、社会、责任等方面简作点拨,一篇篇充满感动与激情的作文就自然的产生了,而那些曾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也重新燃起了求学的激情。 当然,这远远不是一堂课、一次训练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的训练。如,在自然景物情境中,训练学生不仅是身体和自然的接近,而且是心灵的契合与倾听;在社会人群情境中,要强化训练学生的角色意识,要懂得珍视、尊敬、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和责任。而教师的巧妙设境,又是点燃学生生命激情的必要条件,是激情燃烧的在场环境。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共生效应”,即在集体讨论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在热烈的思维碰撞中,产生顿悟的火花,灵感突至,悟源广开,会呈现强烈的情感活动。 其二,荡起想象的轻舟。教师设境再充盈,也会有很多情境空白需要学生用想象去填充。而填充空白,是以学生对设境产生情感接纳为前提的,是学生在充分挖掘、玩味那些不相关联的、沉默无言的因素的基础上,驱遣想象,激活思维的结果。这同时也是学生走进情境的重要标志。每一情境,即使是再小的情境,无论有多少细节的陈述,也消除不了其中的未定点、空白点,而等待着我们用想象来填补。想象,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创造,产生一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刘勰这段话具体描述了想象的特性。可见,想象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想象训练又分为再造性想象训练和拓展性、延伸性想象训练。 指导学生对所设情境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就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情境素材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并加以描述。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存越多,他所展开的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如《范进中举》这个类似鲤鱼跳龙门的喜剧故事,有它产生的时间特性,还有前倨后恭的亲戚和乡邻作为背景。但反复体验当时情境,在嬉笑的背后应是沉重的思考。据此,我要求学生,根据对清代小说和古装电视剧清人服饰、风俗的理解与积累,以《胡屠夫的手》为题作文,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情境,结果学生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 至于指导学生对所设情境进行拓展性和延伸性想象训练,前者是让学生在对情境再造性想象的同时,从空间角度延展拓开,引起更丰富的想象。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峻洁清冷的天地间,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高无鸟飞,径多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水边因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而冷寂。渔翁身披蓑笠独坐小舟垂纶长钓。此刻,他心里想些什么?或许是居茫茫千山、幽幽万径、万籁无声的恒寂世界里,钓者那种俯仰天地、无荣无辱、无暖无寒之卓然襟抱:或许是作者连遭贬斥后孤苦寂寞的精神写真。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而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两诗一冬一春、一雪一雨,虽同写垂钓却意趣不同。这两首诗各表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都可以让学生体味描述出来。 延伸性的想象训练,是让学生在对情境再造性想象的同时,也就是说在时间角度上延展开来,进行合理推测,展开想象。如《故乡》这篇小说,主人公“我”和童年好友闰土经过了近三十年分别再度见面,变得非常生分和隔膜。而侄子宏儿和闰土的儿子水生却如父辈当年那样迅速地要好起来。那么,故事的将来会如何发展?比如十年、二十年后,闰土一家和“我”的一家如果再见面还会不会有故事?在大家的热烈讨论后。要求同学们自拟题目作文。对主人公的心理做出描绘。这是一个有众多方向指向的故事,写起来很有拓展性。 二、指导延展情境 在情境作文教学训练中,感知、体验只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而描摹情境。写出优秀的文章才是目的。就像会品尝苹果滋味并不等于种植出苹果一样。体验和感知情境并不等于能描摹情境、成功作文。鉴于此,教师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其一。描摹情境要细腻丰富。生活中往往被认为不值一提的小事、琐事。其实是写作的金粉。“天下大美而存于微观”,离开了脚下的土地,离开了身边的客观“小事”,生命就将变成空壳,好的情景都是依托细腻的场面或细节描述与动人的情感传递来铺设的。而情境的表现形式不外乎特定的时间(如春天的清晨)、特定的环境(如新雨后的山中)、特定的故事情节(如去山上砍柴)等要素的组合。表现它们就需要很多技巧,包括: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想象、排比等),文章布局技巧(如断续、 虚实、庄谐等)的成功运用。看下面学生作文片段: “儿子,你把碗给洗掉!”爸爸大声地叫着。 “不是说好今天你洗的吗?”我回应道。 “爸今天有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刚才不是来电话了吗!”爸爸边说边拿着包走出了门。“呼!”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不洗也得洗了,总不能留给上夜班的妈妈吧!我很不情愿地开始收拾饭桌,将碗筷碰得直响。虽然只有我一个人。 “什么有事不有事的,还不是搓麻将!”我洗一只碗,心里就狠狠地怨一句。 “让你搓,最好今晚输得光着身子回家!”不觉间碗筷都洗完了,就像爸爸在麻将桌上输得精光一般。 我重重地叹口气…… 这篇文章取材不大,但丰满细致,真切感人,得益于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我们这里谈的情境细腻丰富,是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来把握的。再如题目为《礼物》的学生作文,写女儿在放学路上,看到一束鲜花很漂亮,就买下了它。妈妈也喜欢这种花,凑巧今天刚好是她的生日,妈妈便误以为是女儿买来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女儿带着对妈妈的歉疚和热爱。为庆祝妈妈生日。平生第一次下厨做了一道妈妈爱吃的菜。文章除了细腻描写之外,还有亲情的抒发和感染,使人产生感情的共鸣。 其二,因势造境、延展情境要敏捷贯通。如果说生动细腻动情的描摹情境是优秀作文的基点的话,那么以教师所设情境为起点,敏捷贯通地延展情境,会使文章峰回路转,摇曳多姿,充盈着一种动态美和层次美。延展情境一般有两种思路: 第一、以角色感悟为轴线的情境跳转连缀。即从已有情境拓展到新的情境。如教师以故事设境:一个养蚌人想养一颗最大最美的珍珠,就去海边沙滩上挑选一粒沙子,结果挑了整整一天,没有一粒沙子愿意跟他走。直到日落时分。才有一粒沙子答应下来。其他的沙子嘲笑说:“太傻了,到蚌壳里去,远离亲人朋友,没有阳光雨露、清风明月,只能在黑暗、潮湿、寒冷中孤寂地过日子。太可怕了。”斗转星移,几年后,那颗沙粒已经长成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嘲笑他的沙子依然如故,有的已经风化成土。面对这个情境。学生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驱遣想象,填充未定的空白,生动地描摹情境;二是以此为触媒,跳转到另一情境之中(如跳到一些人成才故事上面),比如英国小说家约翰•克里西是在收到743张退稿单之后。才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的,他一生写了564本书,摞起来高度超过两米。这样两个或三个相似的情境连缀,使文章很有层次感。 第二、以角色体验为中心的虚拟情境和因势造境。虚拟情境即指假设学生是情境中的人物。如:在你要到大学报到的时候。出门在外的哥哥回来了。父母兄弟相见,家里人的情况如何?心情如何?哥哥给爱酒的老爸买了五粮液,老爸说什么也不喝,逼着哥哥退掉酒。哥哥没办法,只好换回一瓶普通的白酒。老爸笑了,连说好喝。这时,你和哥哥有怎样的心情和表现?当哥哥告诉大家老爸喝的还是五粮液,只是换了一只瓶子时。全家人反应如何?虚拟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假设学会体验和描绘生活。因势造境是体验同一人物言行的不同情境:如。简简单单的一个笑,就有开怀大笑、微笑、羞涩的笑、明朗的笑、苦笑、冷笑、奸笑、皮笑肉不笑等许多种,可以指导学生为每一种笑创设一个情境,再描绘出来。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会有动感和层次了。 其三,体验情境要深入,写作姿态要端正。能够脱颖而出、让人击节称赞的文章,作者的体验必然深,立意必然新。比如故事情境材料: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爷爷看见了,急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窗外是美丽的玫瑰花园,小女孩果然笑逐颜开了。爷爷说:“孩子,不要开错了窗户。”体验这个材料,有的同学就事论事,甚至扩写改写故事。思路较拘谨和保守。有的同学从故事中走出来,虚写“窗”,像“窗就是一个人的心灵,让心灵永远面对生活中痛苦的事情,你的人生就灰暗,只有让心灵面对欢乐的事情,人生才充满阳光”,“学会转身,幸福就在痛苦的旁边,毗邻而居”;还有的同学从反面去立意:“逃避痛苦、趋同快乐,这是一个小女孩的人生,我们需要长大,人生需要历练”等等,感悟就含有哲理。文章写出来很是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要做到这些。写作姿态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基础。人们说,好的书籍让人互相取暖,但取暖的前提是作者一定有一颗爱心。这里绝没有不许针砭时事、批评甚至批判黑暗的意思,像鲁迅先生,谁能说他的鞭挞和揭露不是源于真挚的民族之爱、人民之爱呢?再如诗人海子,尽管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但他临走前不久写下的“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宽容、悲悯和坚守。这是对爱的理想主义的坚守。爱、坚守、宽容、悲悯,是写作应有的姿态,即使是批判,这一出发点也是不应改变的 参考文献: 1、姜红娟,作文情境全程优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王培,魏雪峰,远程沉浸——实现情境学习的技术探索,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7月 3、洪晓东,《自能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4、倪网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个性化创作》 5、王兰,《创设情境,快乐作文》,教育导刊, 2005年 第1期。 (作者,江苏省沭阳县颜集中学 宋加年)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