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善良 [“二先”准备] 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对比论证法。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 3、进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提示:同学们要先根据课文的内容要求,在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再进行“二先”活动。) [合作探究] 在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一、整体感悟 速读课文,按照课文写作的思路,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 (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解决问题) 二、品味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明确:(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愈来愈凶恶” (2)文章先摆出现实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不足恃”的现象,接着反驳这一“善良即愚蠢”的错误看法,明确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看待一切;接着又分析了现实中善良常失败于凶恶的现象,写出来人们行善的难度,然后重点阐述了善良的力量,善良的特点及作用,最后点明了观点。 2、结合三、四段,谈谈作者从哪些方面反驳“善良即愚蠢的”? 明确:(1)从以善良对待的对象来看:宇宙万物中如同毒蛇、恶狼一样的恶人比例少,若以此为标竿,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2)从做法来看:以凶恶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则我们也成为了像毒蛇和恶狼一样的恶人。 3、如何理解第10段中的“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 因为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革”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4、文章的第5段谈到“善良常常败在凶恶的手下”,“智慧”的意思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可文章的第9段为何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呢? 明确: 因为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当它失败于凶恶的时候,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于是“它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一次,”这就是真正的大智慧,让自己的光明无处不在。 5、文章第五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找出文中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地方,并分析其好处。 明确:(1)第五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摆出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写出了凶恶的强大无所不为,而善良是稚弱的,有所不为,以致善良常常败在凶恶的手下,突出了人们向善行善的难度,更突出了下文“善良力量”的难能可贵。 (2)1)第八段中也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作者的看法,突出了凶恶是丑恶的,善良是光明的,善良最后总能够战胜凶恶。让人们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 2)第11段中突出了行恶者常心中“戚戚”(忧惧);行善者常“坦荡荡”,微笑而自信地面对世界。更强调了行善的好处,弘扬“善良”。 总之,对比是将两种性质不同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或者对照,从而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通过对比,能够突出善良的本质,更好地阐明作者喜欢善良的观点。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