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3.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教学重点: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主要内容,学习汉乐府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赏析汉乐府诗?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分析比较在方法教学。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真爱,作为一直以来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它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 (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 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 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整体感知: (一)同学结合注释默读诗歌,理解大意,积累字词。 (二)全班齐读,教师正音。 饮yìn马 夙sù昔 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 (三)同学讲述本诗主要内容。 明确: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四、理解赏析。 (一)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划出妇女一系列行为动作。 明确: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妇女既是“思远道”,那为什么又说“远道不可思”? 明确:这是反话,同时,妇女深知爱人远在他乡,思念无益,也无用。 2.诗中的“双鲤鱼”、“尺素”是什么意思?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 明确:都是指代书信,“长跪”能表现女子对丈夫的恭敬及女子心中的庄重和激动。 3.写妇女思念为何要加入环境描写?“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与“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起兴,引出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比兴,烘托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4.能否整理出妇女感情的变化过程? 明确:相思-> 孤独-> 欣喜 (三)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四)小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抒情中夹杂叙述,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运用比兴艺术手法,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语言通俗易懂。 五、背诵本诗,积累名句。 六、小结学法。 1.汉乐府大多融抒情与叙述为一体,内容形象可感,感情真挚,阅读汉乐府诗可着重赏析这一方面。 2. 汉乐府多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阅读阅读汉乐府诗要学会分析其手法及作用。 3. 汉乐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语言通俗,学习时提倡多读。 七、鉴赏《上邪》 (一)学生默读《上邪》,思考下列问题: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 (二)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明确:本诗借一个女子之口抒发了对所爱男子的强烈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她借用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即山无陵、江水竭、冬雷震、夏下雪、天地合,直接又独特地表达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 (三)齐读全诗,小结特色。 1.诗风刚健、质朴、自然。 2.想象神奇。 3.抒情直接、热烈、大胆。 八、联系比较: (一)分组讨论:《上邪《中的女为人公形豠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二)教师补充小结。 明确: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九、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汉乐府诗歌两首,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爱情在这里是质朴的——要爱,就大胆热烈地爱;要思,就辗转反复地思;要恨,就刻骨铭心地恨。绝不掺杂功利色彩。 板书设计: 左板书――― 饮马长城窟行 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行为过程: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感情变化:相思-> 孤独-> 欣喜 艺术特点:抒情叙述,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比兴手法,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语言通俗。 右板书――― 阅读汉乐府诗的方法: 1.赏析抒情与叙述 2.分析艺术手法及作用 3.多读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