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译(之三十一)(备课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子张篇第十九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 

【原文】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评析】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是君子之所为,在需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他可以毫不犹豫,勇于献身。同样,在有利可得的时候,他往往想到这样做是否符合义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点。 

【原文】 

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译文】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 

【原文】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译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 

【原文】 

19•4 子夏曰;“虽小道(1),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2),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 

(1)小道:指各种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 

(2)泥:阻滞,不通,妨碍。 

【译文】 

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 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原文】 

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评析】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 

【原文】 

19•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1),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1)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 

(2)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译文】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评析】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记”,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 

【原文】 

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 

【译文】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原文】 

19•8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原文】 

19•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原文】 

19•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 

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原文】 

19•11 子夏曰:“大德(1)不逾闲(2),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1)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 

(2)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译文】 

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评析】 

这一章提出了大节小节的问题。儒家向来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微末节上斤斤计较。 

【原文】 

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1)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2)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3)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释】 

(1)抑:但是,不过。转折的意思。 

(2)倦:诲人不倦。 

(3)诬:欺骗。 

【译文】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评析】 

孔子的两个学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学生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而且争得比较激烈,不过,这其中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教育方法各有自己的路子。 

【原文】 

19•13 子夏曰:“仕而优(1)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释】 

(1)优:有余力。 

【译文】 

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评析】 

子夏的这段话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他就可以去做官从政。同时,本章又一次谈到“学”与“仕”的关系问题。 

【原文】 

19•14 子游曰:“丧致(1)乎哀而止。” 

【注释】 

(1)致:极致、竭尽。 

【译文】 

子游说:“丧事做到尽哀也就可以了。” 

【原文】 

19•15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 

【原文】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译文】 

曾子说:“子张外表堂堂,难于和他一起做到仁的。” 

【原文】 

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不可能自动地充分发挥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时候。” 

【原文】 

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1)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注释】 

(1)孟庄子:鲁国大夫孟孙速。 

【译文】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原文】 

19•19 孟氏使阳肤(1)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2)而勿喜。” 

【注释】 

(1)阳肤:曾子的学生。 

(2)矜:怜悯。 

【译文】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