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导语设计 一首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陈显荣):“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他们害怕变革,苟且偷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人——别里科夫,契诃夫把他叫做“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解题(背景)及作者(见书P37) 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三、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故事情节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1-4):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5-倒数第四段):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 (最后三段):写别里科夫之死。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 (一)研习小说第一部分 1、“套子”指的是什么?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讨论,明确:生活上的套子:衣着打扮方面,生活用具、习惯方面。 思想上的套子:凡是政府规定禁止什么,他无条件拥护;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就闷闷不乐。 职业上的套子:教古代语言,躲避现实生活。 论调上的套子: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 生活套:(衣着):雨鞋、雨伞、棉大衣、伞套、表套、小刀套、竖起的衣领、黑眼镜、 羊毛衫、堵耳朵眼、车蓬 (居住):卧室、帐子、被子、门、 职业套:古代语言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别里科夫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 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①衣着打扮;②生活习惯。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逃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明确: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我们可以看到,别里科夫从思想到行为,从内心到外表,里里外外都套上了套子,是名副其实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2、别里科夫大热天装在套子里一定很不舒服,为什么不钻出来,却心甘情愿越钻越深?(产生这种悲剧的主观原因)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讨论,明确: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藏进套子,借此躲避现实生活。结合背景知识明确:别里科夫既震慑于专制极权政府的白色恐怖,又依附于沙皇专制统治,自觉维护反动统治,仇恨和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而他所依附并自觉极力维护的反动统治又外强中干,本质虚弱,他所反对的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又触目即是,呈现旺盛的生命力,让他胆战心惊。所有这一切,使他只好把自己深藏于套子中。别里科夫应该说既是沙皇专制制度顺乎情理的产物,反过来又维护着这种专制制度;他既是这种专制制度的受害者,同时,他又加害周围的人。 3、标题可否改为《钻在套子里的人》或者《锁在套子里的人》?(由对教材的分析过度到理论的把握) 讨论,明确:不能。因为“钻”是自觉自愿的行为,“锁”是强制行为,而“装”有一定的自愿行为,也有被别人强行放进去的意思,别里科夫正是这样。 4.是被谁放进去的?为什么要放进去?(揭露社会根源) 讨论,明确:长期以来反动的沙皇专制统治,愚民政策。 5、为什么这样一个整天战战兢兢、留神不安的小人物能够辖制全城呢?为什么大家都怕他?大家的怕与别里科夫的怕有什么关系?请在第二部分找答案。 明确:大家请看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对话,大家划出这四句话: 1.“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 2.“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3“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4.“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一共六段对话,其中就有四处提到政府的规定和上司的权威。这又说明什么呢? 说明别里科夫的言行和思想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他不但把自己装进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至此,我们也就回答了在第一部分提出的“套子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套子”指的是沙皇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言行和生活的束缚。 别里科夫所维护的沙皇专制,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大家的怕和别里科夫的怕都是内心深处的奴性使然:怕的总根源是沙皇专制制度。因为沙皇专制严酷,人们内心都充满着恐惧。这正体现出小说主人公形象的典型意义和作品主题的深刻性。 (二)研习小说的第二部分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热烈地赞美过纯真的爱情,那么,躲在厚厚的“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在爱情的面前将会怎样呢?请仔细研读小说第二部分。 1、讨论划分出这一部分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结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骑车事件 高潮:与卡瓦连科争吵 结局:恋爱最后失败 2、围绕别里科夫的婚事讨论从始至终,作者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为什么? 这部分写别里科夫的恋爱,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害怕出乱子的人怎么会恋爱呢? 课文连用了三个词“撮合”、“怂恿”、“游说”,这说明他不是自愿的,经过别人反复劝说,才“昏了头”,决定结婚。他决定结婚的原因有五条: 1. 撮合、怂恿、游说 2. 华连卡向他表示好感 3. 华长的不坏,招人喜欢 4. 五等文官女,有田产 5. 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 以上种种均为外界因素,不是他内心真正产生爱意,他决定结婚只是昏了头。 别里科夫把正常的男婚女嫁也看成不合常规的事。虽然他决定结婚了,但是他内心依然疑虑重重,生怕发生什么乱子。后来真的发生了乱子,婚事很快吹了: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幅漫画,弄得别里科夫难堪极了;hualianka姐弟骑自行车气得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最后别里科夫找kewalianke谈话,kewalianke生气地把他推下楼梯。经过这么一推,加上华连卡一笑,别里科夫在笑声中死去,他也永远装进了自己的套子中。这个别里科夫,由于别人撮合刚刚有了一点点走出套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很快很轻易地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套子思想”给扼杀了。别里科夫有着套子式的生活习惯、套子式的论调、套子式的举动,但是最为顽固最难以改变的是套子式的思想。 小说独出心裁地把别里科夫那样一个僵化的人物放到爱情这块试金石面前,看人间最激动心灵的情感——爱情,能否激起他一丝活人的气息呢?能否把它从套子中召唤回来呢?课文用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婚事的波折,使主人公在千百年来人们热烈赞美的爱情面前露出了本质:试想,一个连结婚的念头都无法产生的人,一个连结婚都害怕闹出什么乱子的人,他的心灵已到了多么枯竭的地步! 再比较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性格:一个孤僻、古怪、保守,惧怕任何新事物;而另一个则美丽、活泼、爱热闹,爱新事物,爱新生活。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甚至于完全对立,能发展成真正的爱情吗? 小说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放在一起,让保守落后的别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冲击,让最怕出乱子的人承受了他认为的最大的乱子,于是别里科夫被自己的套子套死了。他害怕自己被从楼梯上推下来的事被上司和别人知道闹出什么乱子,于是他在惊恐和担忧中死去。这也是他必然的命运。 3、思考问题 ①作借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似与前文连接不紧,这一故事情节的设置妙在何处? 明确:作家把他的主人公放在婚事前面加以描绘和议论,对揭示别里科夫的丑恶本质,对突出和深化作品的主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作家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对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别里科夫跟真正的爱情是无缘的。 小说的第一部分着重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等方面对别里科夫作一般的概括性描述。第二部分把别里科夫推到“爱情”的课题上,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读者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本部分要突出主人公不仅“套己”而且“套人”的腐朽灵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②如何看待华连卡姐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柯瓦连科(新的,是年轻人):态度:讨厌他 冷冷地 皱起眉头 语言:“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去,尽管报告去吧? 动作: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 别里科夫:语言:“忠告” 神情:脸色苍白 心慌意乱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 结果:滚下楼去(却安然无恙) 华连卡:忍不住纵声大笑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预想中的婚事和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明确: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是新生活的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的出现,给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 (三)研习小说的第三部分 1、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2、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从心里感到自由)。 3、为什么“从墓园回去的时候,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4、为什么“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 课文最后提到“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说明“套子”是非常强大非常顽固的。沙皇专制制度是滋生套中人的土壤,沙皇专制制度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作者提醒人们:必须从根本上推翻专制制度。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四、总结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成功塑造了一个生活在9世纪末的性格封闭、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害怕变革可悲可怜的的知识分子典型形象——别里科夫。别里科夫是那个反动时代的产物: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又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牺牲品。 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套中人”。他的套子就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一切陈规陋习。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凡是违背法令,不合常规的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约束别人,“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①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 ②别里科夫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③别里科夫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 ④别里科夫是一个完全漫画化了的象征性形象,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他的可憎可怜在一定程度上正表明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与反动。这个黑暗的专制制度“长出”了变态的“别里科夫”们,而奴性的别里科夫们又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这个反动制度。别里科夫怀着无尽的忧虑与恐惧,缩进了“套子里”;然而被“套子”精神浸透的别里科夫,却又要用这个“套子”去“套”周围的人,去“套”那个中学,那个城市,那个社会。所以课文结尾说,“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因为“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在此,作者把矛头指向了别里科夫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沙皇专制制度;实在的,当时的俄罗斯就是一个“大套子”,这个小城不过是其缩影罢了。总之,小说通过别里科夫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的奴才性格,预示了他们的结局只能是与反动的沙皇专制制度一起灭亡。这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它启发人们进一步认识当时现实生活的腐朽,进而起来改变现实;它帮助知识分子进一步认识和批判自身的弱点,以便迅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一切都为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进行了积极的准备。不仅如此,别里科夫已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成了一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害怕新生事物、反对任何改革的人物的代名词,永远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启示。 五、艺术特色 1.一般性描述和集中刻画相结合地构思技巧 作者首先抓住别里科夫衣着、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进行刻画,解释其套子性格,但这只是对主人公的一般性描述,是面的铺写,还不够具体深入;因此作者独具匠心地把别里科夫放到“恋爱事件”中,作集中的画龙点睛的刻画。“点”的渗透使别里科夫的形象骤然立起来了,变得更加鲜明生动。点面结合使别里科夫的形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2.讽刺手法契诃夫是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讽刺文学的典范。语言特色 (1)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夸张:写他对任何细小的刺激都惊恐不安,用了夸张手法 漫画手法:写别里科夫的穿着打扮、生活习惯用了漫画手法 (2)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把教师骑自行车和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 ,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3)含蓄的对比:别里科夫荒谬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的对比构成讽刺效果。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将套中人和新派人物联系起来,构成幽默讽刺的效果。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六、结束语:作者最后说“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我想,这句话说的绝不仅仅是俄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教案P41) 七、《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之比较 环境与人物命运之关系: 人物 与环境关系 定性 定位 死因 结果 性质 祥林嫂:受环境压制 礼教统治下的牺牲品 受害者 困饿而死 令人同情 悲剧性 别里科夫:辖制全城人 沙皇专制统治下卫道士 害人者 惧怕而死 令人痛快 喜剧性 课题 套中人 套子 行为 后果 评价 《装》别里科夫 政府告示 辖制全城人 使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 坐稳了奴隶 《祝》鲁镇人们 封建礼教 迫害再嫁寡妇 使祥林嫂惨死雪夜 想做奴隶而不得 人们精神状况 主题 意图 风格 主题 自私懦弱 专制统治害人 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幽默讽刺 反封建 愚昧迷信 封建礼教吃人 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冷峻深刻 反封建 创新求活,守旧必死。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