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四合永中学——张宇 一、有目标,才有动力。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欣赏文中月景,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二、抓重点,突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 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三、讲方法,提效率。 朗读、讨论、赏析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再过一周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欣赏月色,家庭团聚)但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 )家。他是( )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ǎo ( ) xìng ( ) suì( )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1)指生检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教师范读。(听准读音,注意停顿和断句。) (3)学生自由读。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 (4)展示读。 (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六、拓展迁移 1、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2、再读课文,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七)、课堂检测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黑字。 (1)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何有于我哉 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 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景 皎洁 清澄 宁静 情 欣然 苦闷 旷达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