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具准备:彩色粉笔、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 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 掳去 震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疏懒 霹雳 孤孀 惧惮 粗拙 渴慕 2. 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 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四、重点研读 1.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女同学齐读第一、第二段) 不是。她只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即我的保姆。 (板书: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 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表现了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性格。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在这些烦琐的规矩中,详细写了“元旦辟头的磨难”。对我来说,除夕最快乐的事情是用压岁钱买回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长妈妈却让我道恭喜、吃福橘。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磨难”;但对阿长来说,这是保证孩子平安的一种最好方式。这恰恰表现了阿长的真诚和善良, 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长毛”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5.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也是我们本文的写作重点 6、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 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A、交待“阿长”的来历; 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 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D、讲“长毛”的故事; E、给“我”买《山海经》。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 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7、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 明确: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人。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五、课堂小结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六、课堂练笔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复习导入、难点探讨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 指名学生朗读19~29段。 师: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①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 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②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难点 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这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 心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讨论明确: 1、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 求之不得,“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 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2、“我”认为对她说了没有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了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想到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4、平时对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却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在孩童眼中,长妈妈似乎真的“有伟大的神力”。前面写阿长讲完长毛的故事,“我”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虽然是描摹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成分;而此处再写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语气显得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 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小结 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就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 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为孩子倾注的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动了鲁迅,因而阿长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三、齐读最后两段,感受情感。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四、拓展延伸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像的空间,大家想像一 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成长的足迹 ——改革开放30年 每一个人,每一种生命,每一种物质,每天都置身于变化之中。谈到变化,自改革开放30年来,小到城镇,大到国家,中国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知你可曾留意过,一件商品,搁在过去和现在,简直就不算一个档次。我记忆中最深刻的,莫过于“路”。小时侯,每次经过那条田间小路,给我的一种,也是唯一一种感受就是: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可现在呢?再一次走过那个地方,不由得产生一种疑惑:我来过这个地方吗?这里,是?不是?是整个镇上的路都已被那宽阔而又厚实的柏油马路所替代。 每当从市区回来的时候,看到路旁的建筑和植物,我总会想:像小营这样小,这样不起眼的地方都这么好,那整个中国呢?岂不富丽堂皇?我不敢想以后的事,因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谁能预料未来呢? 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只有一个根本原因——政策好。自改革开放初期以来,沿海城市大开发,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迅速,这一成功落实,带动了大半个中国的进步。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绝不会有今天的繁荣。党的认真贯切落实使中国进步的足迹大幅度加快。 处在建国起步艰难的中国,正是因为这一英明决策,才能屹然挺立,中国人才能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做人,才能与时俱进。在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中国,其它国家要看中国的脸色行事.邓小平爷爷提出的一国两制,进一步集中了中国的力量,伴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国加入了强国的行列. 看到电视上回顾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程:提出改革开放,建立深圳经济特区,香港和澳门回归,首次实现载人航天梦,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京举行``````精彩不断,更体现了盛世中华不断进取的精神。 中国人站起来了,因为坚强;神六神七升空了,因为顽强。中国人别的不说,就一个——自强不息。我们是跨世纪的未来接班人,生在幸福中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做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懂得什么才是自豪。因为我们更是龙的传人! 五、课堂小结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事实。尽管阿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者写得却十分亲切自然,读者从她身上看到了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直率。《山海经》是作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他将对长妈妈的感激变成永久的怀念,以浓情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福。 六、布置作业:将自己交流过的短文整理在作业本上。仿照本文的写法用一两件事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人。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第二课时 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反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